人生时刻面临着选择,而且很多选择都只有一次机会。所以,做选择的时候,你一定要多问问自己,我真的想好了吗。
也许有时你会立即回答:“是的,我想好了。”但当你看过卡尼曼的《思考,快与慢》之后,你的回答就不应该这么干脆了。该书的效用之一就是在它的读者欲轻易做出决定时,它会说一声:“且慢,你要三思啊。”
丹尼尔·卡尼曼,被誉为当世最具影响力的心理学家之一,因对判断和决策制定的理性模式提出挑战而荣获2002年度的诺贝尔经济学奖。《思考,快与慢》就是他50多年研究和思考的成果。
该书将大脑的运作描述成两个虚拟人物不稳定的相互作用,这两个虚拟人物就是自动运用直觉、进行快速思考的系统1,以及需要付出努力、运行更慢的系统2。回答“1×1=?”系统1就足以应付了,而要回答“17×24=?”就非得系统2出马不可。
系统1在处理信息时,可能产生认知放松。当信息不可信时,系统1也不会生成警告信号。人们会快速且自信地进行直觉性回答,不管这些回答是否源于技能或启发式。系统1的运行特征包括眼见即为事实、强度匹配和联想一致性等,会产生可预测的偏见和认知错觉,比如锚定效应、回归平均值的预测、过度自信,以及许多其他错觉。
因此,虽然系统1能产生正确的直觉,但它更有一个负面称号,那就是“错误与偏见的起源”。而避免系统1出错的方法的原则就是:认识到你正处于的认知领域,放缓并要求系统2来加以强化。听起来很简单,但要想让天性懒惰的系统2积极作为,并不是件容易的事。“理性的声音也许比错误的直觉响亮又清晰的声音更微弱。当你面临着重大决策的压力时,质疑自己的直觉会让你感到不愉快。”
这就是现实中的人,而不是假设中的理性经济人。经济人不会受启发式、眼见即为事实、窄框架、内部意见或偏好逆转的影响,但人类却无法避免这些影响。与经济人不同的是,人类需要帮助才能做出好的决定,且这种帮助可以通过告知或不介入的方式得以实现。
至于具体有哪些方式可资帮助、如何充分激发系统1和系统2的正面效用、上面提到的心理学名词的准确含义,请恕我不能“剧透”,以免“剥夺”你阅读原文的快感。我能保证,卡尼曼绝对是个渊博的人,并且是个非常会讲故事的人。
充斥在《思考,快与慢》里的,并非是一本正经的冷峻的心理学术语,更多的是具体的实验和案例。在阅读过程中,卡尼曼会让你变成实验和案例中面临各种选择和判断的当事人。随着阅读的持续进行,你会跟很多人一样犯各种错误;然后,卡尼曼会告诉你,正确的思路应该是怎样的,理性的选择应该是怎样的。在犯错与纠错的交叉进行中,你的思维方式和决策模式或许将会焕然一新。
当然,在阅读之前,你也许要做好之前你所认为的种种理所当然被颠覆的准备。比如,那些花时间以研究某一特别课题为生的人做出的预测还不如扔飞盘的猴子预测得准确,因为猴子能平均对待每种可能。又如,公司是非常成功还是不怎么成功,其间的区别在很大程度上要看这家公司是否幸运,因此你不能根据领导水平高低和管理措施优劣预测公司是否会成功。
值得指出的是,卡尼曼既是行为经济学宗师,更是心理学大师,而该书也并未局限于行为经济学领域,这是一本教我们如何思考的心理学实用指南。另外,《思考,快与慢》展现的并非是卡尼曼的一己之见。在书中,卡尼曼可谓是旁征博引,其他心理学家的实验结果和解析信手拈来,这就使得该书更加丰富饱满。也因如此,《思考,快与慢》不仅仅是卡尼曼50多年研究的集大成之作,也是关于思考整个领域的心理学研究集大成之作。为了更好地思考,读它吧,《思考,快与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