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克汉姆0 发表于 2012-9-7 19:57 
1 国家官员收入的增加,只能是国家经济效率提高的结果;……否则的话,哪里会有经济总量的增加呢?
2 经 ...
经典的几个分配法则都是依照“谁创造就归谁”来构建的,是故他们要说明价格合理的基本三段论也是一样:因为劳动(或者效用、贡献、稀缺……)是这么多,所以该价格是合理的。没有提出“谁创造就给谁”这句话并不等于没有这个前提,不然三段论就不是这种模式了。
q=Qb/B中,q为要素分得的财富量,Q为群体财富总量;b为要素拥有的分配标准,B为群体同种要素拥有的分配标准总和。
实际上劳动、贡献、效用、稀缺等等,都是以分配标准的身份决定价格的,因此他们都与价格成正比。这就是说经典的各家“正比”都是对的,但是肯定不全面。
比如按劳分配,群体有财富100元,10个人,10人的总劳动时间为100小时,那么其中甲的劳动时间是12小时,乙是9小时,那么很快算出甲的工资是12元,乙的工资是9元。
显然这与用马克思理论得出结果完全一样,但是如果群体总财富增加一倍,甲的工资将是24元,乙的工资将是18元,对此马克思理论便毫无作为。
q=Qb/B还说明一个事实,即如果财富总量不变,则群体的要数越多,每件要素的价格越低。比如工资,中国的Q(GDP)已经超过日本,但是中国人多——即B大,于是人均工资比日本低。对于这个结论,还没有那个经典理论能解释,是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