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经济学论坛 三区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
2012-9-9 19:49:04
贝克汉姆0 发表于 2012-9-9 09:51
如果“等量资本获取等量利润”是个公理,……还会有苹果手机战胜诺基亚手机的故事么?

对传统理论的基 ...
我改的很厉害,那是包含部分。经典正确的我基本都能包含进来。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2-9-9 19:55:02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2-9-9 19:57:30
贝克汉姆0 发表于 2012-9-9 10:05
从社会普遍性上看:单位产品价格上涨通常是通货膨胀,反之是通货紧缩;……而在既不通胀也不紧缩前提下, ...
这个就不谈了,已经超出经典理论范畴。

我的理论表明,商品价格间会互动(你升我降),但是价格总量不变——即单位商品价格不变。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2-9-9 20:00:57
YYSRR 发表于 2012-9-9 14:43
你不知道并不代表所有的人都不知道,你不知道也不允许别人知道,你也太霸道了。 既然你不知道,你一开始 ...
一直以来大家都是这么胡扯,仅仅是我一人吗?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2-9-9 20:01:21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2-9-9 20:04:05
贝克汉姆0 发表于 2012-9-9 16:01
1 “用更少的劳动获得更多的财富”——也是不对的,因为从历史发展来看,人类的劳动不会“更少”只会“更 ...
——“有限的时间创造更多的财富”

阁下这句话有启发意义,避免了“效用”的局限性。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2-9-9 20:06:26
贝克汉姆0 发表于 2012-9-9 20:01
“等量资本获取等量利润”——这个“经典”正确么?
那是一杆秤,至于别处短斤少两与这个标尺无关。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2-9-9 20:19:38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2-9-9 21:27:34
贝克汉姆0 发表于 2012-9-9 20:19
你的理论只是注意到商品间有价格互动的现象,……可是还应该进一步探求背后的原因哈!
——不过我很赞同 ...
这是平均律推到出来的,你不是喜欢讲生产率序数吗?定义是这样:在平均律的作用下,生产率提高速度高于社会平均水平的气价格下降,低于社会平均水平的气价格上涨,切上涨和下降率与相应差值成正比。差值指某种商品的生产率变动速度与社会平均水平的差值。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2-9-10 11:10:25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2-9-10 14:37:04
贝克汉姆0 发表于 2012-9-10 11:10
很遗憾,你的“平均律”恰好是所有乌托邦的基本理念……虽然我知道你并不赞成乌托邦!
不妨举例说明:
...
我说的是不同商品价格间的关系。

手机生产率提高后,手机价格会降低,但是其它所有商品价格都上涨,且降低总量=上涨总量。这好比水波,波峰的增高是以波谷降低为代价的。

在互动规律作用下,农品、建筑、印刷等,其生产率提高速度由于长期偏低,所以其价格不断上涨。这些商品价格如果不涨他们就不能获得社会平均利润、平均工资和平均税金。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2-9-10 16:51:00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2-9-10 19:43:38
贝克汉姆0 发表于 2012-9-10 16:51
这就更荒谬啦!
如果手机行业生产率提高,价格和利润反而统统下降;
建筑、印刷行业等等生产率不提高, ...
哈哈哈,笑死我了,你多少思量下撒。

同样投入,生产更多商品,如不降价,岂不是暴利?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2-9-10 20:24:18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2-9-10 23:52:06
贝克汉姆0 发表于 2012-9-10 20:24
1 所答非所问!
2 利润有差别,经济才有动力,……至于平均律,分明是一条死路嘛!
是在回答你的问题。你的错误在于价格降低则利润下降,没看到价格背后的成本也在降。这是你的原话:如果手机行业生产率提高,价格和利润反而统统下降;

如果系统只有平均律起作用则系统出现寂死,这是我一直强调的。
如果系统只有竞争机制起作用则系统一定会崩溃,这也是我一直强调的。(马克思讲其实也是这一点)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2-9-11 11:05:19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2-9-11 11:24:42
贝克汉姆0 发表于 2012-9-11 11:05
1 生产率提高,产品价值降低,工资保持不变,……利润如何不降低?
2 竞争机制和你的平均律的关系,类 ...
马经中的确有“ 生产率提高,产品价值降低,工资保持不变,利润率降低”这个意思,问题是我的理论说的就是“价值与生产率成正比,于是商品间价格互动,你涨我降,工资提高,利润率不变”,那么那个接近实际呢?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2-9-11 11:31:33
看看我的均衡増长模型,就不用争论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2-9-11 11:35:10
其实,从公式上看,我也仅仅将马克思平均掉的劳动力捡起来了,q=t变成了q=ft。但是结果大不一样,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2-9-11 11:37:11
gxg 发表于 2012-9-11 11:31
看看我的均衡増长模型,就不用争论了。
我不会看你的红著,你也不会看我的红著,因为我们都没时间,要挣钱。

争论会是我们唯一的沟通方式。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2-9-11 11:57:21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2-9-11 12:03:08
贝克汉姆0 发表于 2012-9-11 11:57
但你的“互动”是提高生产率者价值降利润降,不提高者反而升,……这能算接近实际么?
不是举例子了吗?农品、手工品、建筑、印刷品价格在不断上涨,尽管它们的生产率也提高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2-9-11 12:06:09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2-9-11 12:09:30
贝克汉姆0 发表于 2012-9-11 12:06
其实q=t不对,q=ft也不对——这两个公式一样,都忽视了资本(生产条件)对劳动量的放大系数;
……所以应 ...
这个已经交流过。T中包含生产资料的作用。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2-9-11 12:17:18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2-9-11 12:36:15
贝克汉姆0 发表于 2012-9-11 12:06
其实q=t不对,q=ft也不对——这两个公式一样,都忽视了资本(生产条件)对劳动量的放大作用;
所以如果 ...
劳动量的放大是劳动固有的性质,资本的放大作用不过是劳动这种固有性质的表现形式。是一种表靣现象。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2-9-11 12:54:53
贝克汉姆0 发表于 2012-9-11 12:17
农牧产品、手工产品、房地产等等的价格不断上涨,自有它们自身的生产率原因;……怎么能归结到手机生产率 ...
比如只有甲乙2部们,甲乙商品的初期价格都是10元/件,商品量都为X。现在甲的生产率提高1倍,商品量为2x,乙不变。

那么如何分配呢?显然,甲多创造的不能都归甲,经典都知道这一点。那就平均分呗,。现在甲乙商品共3x件,平均·分后各得15件。经典也是这个结果,是不是?

再看价格。马克思说甲的降低1倍,自然上面的平均律也实现了。我说甲创造的价值也增加了1倍,这增加的价值平均分配后,甲乙各得0.5*10=5,于是甲乙都分到1.5*10=15价值。由于甲商品量有2x,也是每件甲分得的价值为7.5,乙的数量还是1x,于是每件乙分得15价值。这样甲乙交换比例也是2:1,与马克思无异。

从上面分析你说对谁不对呢?这里只是说说:
一、马克思在事物上肯定是平均分配,效用理论也是这样,但是在价值上没有这个分配,不自洽。
二、我的得出工资随经济发展不断增长,但是马克思和效用论都得不出这个结论。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2-9-11 19:52:14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2-9-11 19:54:46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2-9-11 20:48:05
贝克汉姆0 发表于 2012-9-11 19:52
有了资本(机械和组织)对劳动的放大作用,今天的社会财富才有了十倍百倍的增长,而你居然说是表面现象; ...
社会财富十倍百倍的増加,是劳动的放大作用的结果,表现为资本的放大作用。不要忘了,资本产生于劳动而不是相反。別搞颠倒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