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檀
中国金融股俨然成为重灾区,A股市场金融股上升乏力,8月底以来在香港市场受到做空者的袭击。香港证监会根据新通过的《证券及期货(淡仓申报)规则》,首次公布淡仓数据,截至8月31日,民生银行(600016)的淡仓金额即做空金额为54.42亿港元,工农中建交五大行的做空金额分别为43.17亿港元、37.7亿港元、50.68亿港元、58.39亿港元和12.11亿港元,招商银行(600036)淡仓为34.04亿港元,共有高达300亿港元资金做空中资银行股。
做空银行股基于对银行利润下行的担忧,金融行业最好的日子、金融杠杆最长的日子已经一去不复返了。
金融危机之前购入金融股或者对金融机构兼并重组的,全都支付了较高的价格,其中包括中国的一些大型金融机构。
巴菲特旗下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今年二季度继续增持富国银行股票至4.11亿股,截至二季度末市值为137.5亿美元,目前富国银行成为仅次于可口可乐的伯克希尔持仓组合中的第二大重仓股。富国银行负债低,保持着良好的利润与分红纪录。
中国金融机构则印证了股价“没有最低、只有更低”。做空金融股者,主要的理由是金融机构的赢利前景不明朗,风险上升、利差下降,修补资产负债表所需的融资渠道不畅通。
中国金融机构拥有垄断溢价,但与钢铁、有色金属等行业的表现一样,在经济下行周期,垄断溢价不再是有效的护城河。中国的投资经济需要银行的配合,但投资经济所产生的坏账,反过来吞噬了银行的利润,加剧了银行的风险。做空银行,相当于对中国投资经济投下反对票。
不过,在香港做空中国至关重要的金融机构,是火中取栗的高风险行为。东南亚金融危机时,索罗斯做空人民币失败的殷鉴不远。媒体披露,港交所已即时上调内银股期货合约按金水平,这只是第一步。
目前就对中国经济投下不信任票,做空中国银行(601988)股,一旦触及中国经济安全底线,代价将十分惨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