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经济学论坛 三区 宏观经济学
2012-11-20 22:50:13
阿梁 发表于 2012-11-20 22:20
问题是有债务发生。
在解决买卖差的时候,无论这个债务是赤字产生,或是银行降低利率大规模放贷,或是, ...
买卖差始终存在,但是如果央行把购买的债务注销了,债务不就减少了吗。这种方式只有央行能做。对沖货币计算的债务。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2-11-20 22:57:17
倒闭企业的币损,通过央行的债务购买,而上。然后央行把这个债务注销,即沖销掉,这部分债务就没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2-11-20 23:01:29
马列光 发表于 2012-11-20 22:50
买卖差始终存在,但是如果央行把购买的债务注销了,债务不就减少了吗。这种方式只有央行能做。对沖货币计 ...
可以,数学上符合逻辑要求。但是,债务的累积太大了,都注销吗?欧债危机是不能注销的。但央行可在一定规模内进行注销。然而,这是不符合道德的。谁欠债就该谁来还。另外,注销法也不经济,对资源的利用几乎没有。不如“新投”法。比如,新投资金用于将荒漠变成绿洲,这是世界所需要的,也解决了就业问题。我认为这才是最佳方案。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2-11-20 23:37:43
您的新投把沙漠变绿洲正是ZF应该进行投资的。由于投资周期长,投入资金收不回来又形成新债务。然后ZF把绿洲抵押给央行,央行承担债务,并用土地和黄金对冲做帐。这与新投不矛盾。问题是要区别央行购债与商业贷款的区别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2-11-21 00:04:01
马列光 发表于 2012-11-20 23:37
您的新投把沙漠变绿洲正是ZF应该进行投资的。由于投资周期长,投入资金收不回来又形成新债务。然后ZF把绿洲 ...
ZF把土地抵押给央行,然后土地黄金对冲做账,不产生债务,但还要分一下这笔钱如何使用。如果ZF将钱用于投资,则是1楼帖子的第2条解决方法,此可暂时解决问题,最终不能解决问题。

因为即是投资,则一定有产出,且产出大于支出。其实质,是原来一年的投资支出由x变成x+抵押所获得的钱,买卖差没有消除。

如果用于补贴,则要求ZF不允许收支平衡,而必须将抵押得来的钱变成赤字。这才初步符合数学逻辑。而且,补贴给了企业也不行,因为企业拿到这笔钱支出后肯定要产出大于支出,结果补贴给企业实质上是投资由ZF变成了企业,仍是1楼第2条。如果ZF补贴给居民,且该笔资金为赤字,又没有债务,则符合逻辑。但数量应该是多少呢?且这种不合道德的鼓励不劳而获的方法是不该去进行的。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2-11-21 09:28:51
阿梁 发表于 2012-11-21 00:04
ZF把土地抵押给央行,然后土地黄金对冲做账,不产生债务,但还要分一下这笔钱如何使用。如果ZF将钱用于投 ...
您认同央行购债从逻辑上说可以解决债务问题?
而您说的“新投”,只要有货币支出循环,就会生成新债务?

对这两个问题可否说说您的看法,先不涉及道德问题。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2-11-21 09:47:15
居民的产出并不会售卖。这样,购买力就增加了,买卖差将被真正解决。这种解决买卖差问题的效果等同于贸易顺差。为这一投放取名“新投”。
但现在,很多国家的货币基本上都处于超发状态。不可能再发行新的货币。因此,只好提高准备金,收回一部分货币,然后用该笔货币实施新投。当然,准备金是储户的,
----------------------------------------------------------------------
我觉得您写的这个建议不现实,居民产出不售卖,货币超发、提准备金、等一些概念也不对。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2-11-21 14:44:01
马列光 发表于 2012-11-21 09:28
您认同央行购债从逻辑上说可以解决债务问题?
而您说的“新投”,只要有货币支出循环,就会生成新债务? ...
1.央行购债从逻辑上可以解决债务问题:
从1楼帖子的货币循环来看,买卖差是不可避免的,为了将买卖差的剩余商品售出,那么社会必须产生相当于买卖差的无理债务以扩大购买力,而这个无理债务是会累积的,并不会在货币循环中清零。为了能保证经济持续发展,则无理债务必须消除掉。消除无理债务则必须有相应的币损行为,比如贸易顺差。对一国来说,如果贸易顺差足够大,则一切就如同1楼帖子的第1条。但并非每个国家都有顺差,因而,顺差并不是理想的解决方案。那么,假如央行直接用货币购买了所有无理债务(额度为买卖差/流通速度)并注销,那么,这就是一笔来自央行的币损,其功效等同于顺差。
但这不是最优选择。这样做会助长社会疯狂借债,以至于象希腊一样过度消费。另外,对就业问题的解决也没有达到最大和最优化。且注销债务也没有直接从货架上拿下货物。对过去的企业来说,负债者往往经营不善,现在经过债务注销,那么,劣等企业起死回生,而不是与优质企业优胜劣汰。优良企业的积极性受到打击……。因此,注销债务是对经济生产的破坏。

2.“新投”,只要有货币支出循环,就会产生新债务:
“新投”的货币直接来源于央行。我们知道,黄金可以在央行兑换货币,那么,新投要求特定的劳动产品也可以兑换。这个劳动产品就是居民生产的全民共享的产品。用这个产品直接在央行兑换了货币。数额为买卖差/流通速度。每年进行。这个行为应该类似于是您所说的“土地黄金对冲”做账。这样,央行就发生了币损,没有债务。但是,由于这笔资金是给了居民,而居民再支出这笔钱时,由于是净消费,结果又是一次币损。假如当初不是居民而是企业获得央行的币损货币,则企业支出时会向货架上放上商品。两者是不同的。这是数学逻辑的关键。所以社会补贴给企业,根本上对纠正买卖差没有作用。
因此,新投是投放给居民,不产生任何债务,也无新商品产生,这才符合逻辑。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2-11-21 15:02:11
马列光 发表于 2012-11-21 09:47
即居民的产出并不会售卖。这样,购买力就增加了,买卖差将被真正解决。这种解决买卖差问题的效果等同于贸易 ...
按照上一个回复,新投的目的是使居民收入增加,从而增加净消费。这个增加是指社会整体购买力上升,由于居民在新投的生产中,并不增加商品,所以社会待售商品总量不变。因而买卖差问题得以解决。
但是由于世界各国几乎都有通膨,说明货币量已经超发了。假如在这样的情况下实施新投,那么货币从哪来?若来自财政,则财政本属于企业支出,不可能实现社会总的购买力上升;如果来自于财政赤字,则预先就产生债务了,以后一切全白费。因而只能来源于央行的货币。但央行已然超发,则不能再发行新货币,因此就应该用提高准备金的方法从社会收回一部分货币,然后再用新投的方法投放出去。这样,社会的货币量并没有变,但新投保证了购买力的提高。
这样解释可以吗?有不对的请指明,谢谢!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2-11-21 18:33:01
阿梁 发表于 2012-11-21 14:44
1.央行购债从逻辑上可以解决债务问题:
从1楼帖子的货币循环来看,买卖差是不可避免的,为了将买卖差的剩 ...
阿梁好,我为什么要问您第一个问题。当然是想得到您的理论支持。您从总商品与总货币关系指出了债务形成的原因,我完全认同。

我的理论是从货币资金运动关系讲的债务形成。这个理论讲了两点,即债务形成的原因和债务越来越多。你的债务形成原理与我的理论相符合,您从商品与货币角度讲债务,我从货币运动角度讲债务,得出的结论基本一致,我很赞扬您的分析。

但我觉得在债务越来越多这一点,您没有讲到。这会导致您认为债务可以得到解决,所以,我感觉您的理论还缺了点什么?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2-11-21 21:09:15
马列光 发表于 2012-11-21 18:33
阿梁好,我为什么要问您第一个问题。当然是想得到您的理论支持。您从总商品与总货币关系指出了债务形成 ...
债务问题是可以解决的,我给出的条件是通过新投,保证买卖比稳定,这样,债务规模虽然扩大,但永远都会与总商品量保持一定的比例关系,这个比例关系是社会可以接受的。就实际例子来说,欧债危机大家认为是债务总量太大,其实不是,而是,债务总量与总商品量(或使用GDP参数也可)的比值太大,社会无法忍受,所以才有债务危机。因此,我们的目的并非将债务减到0,而是确保债务与总商品量的币值稳定即可。我使用买卖比这个参数也是一样的。
为什么说债务问题可以解决,因为有足够的购买力,所以不必举债(无理债务)就可以使买卖平衡。因而债务问题是可以解决的,这是数学推导的结论。
关于债务为什么越来越多,在本帖我没有讲,请参看https://bbs.pinggu.org/thread-1180580-1-1.html
这是以前我写的,原理与本帖一致,但描述方法略有不同。

债务危机与经济周期问题都是我所说的货币循环的逻辑错误引起。以前我试图解释经济周期,但乏人认同,故而我就着目前的热点,解释一下债务累积的成因,希望由此而引起大家的兴趣。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2-11-22 07:33:48
您的货架理论简要地说明了债务形成的原理,但对如何解决债务,理论说服力不足。建立模型后围绕模型来表述思想效果较好,若离开模型来深化讨论,会出现概念堆砌,逻辑不严格的表述,理论价值就弱化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2-11-22 09:56:49
马列光 发表于 2012-11-22 07:33
您的货架理论简要地说明了债务形成的原理,但对如何解决债务,理论说服力不足。建立模型后围绕模型来表述思 ...
谢谢您的批评,我要仔细考虑。
但我觉得在解决债务问题上已说明可以用“新投”方法了,这个方法就是增加净消费,且在不举债、不增发货币、不新增投资的情况下。

债务问题的解决,是需要举债人能获得收入,然后偿债。但举债人的货物卖不出去,所以收入不会增加。现在我让净消费增加了,那么,货物就卖出去了,自然,债务人就获得了币利,保证债务的偿清。这应该很清楚呀?由于净消费增加时,并没有新债务出现,所以整个社会债务可以清零。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2-11-22 18:26:12
您的模型排除了许多因素,而新投又加入了一些想法或因素,就会与模型要素不一致,这就没有说服力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2-11-22 18:37:14
例如怎么让浄消费増加,新投资金来原除了企业利润外都是原来模型之外的因素,这些因素不可以随意加入货架模型的。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2-11-22 19:28:52
货架模型中漏出的收入储蓄对应的就是债务,若您再把货币从外投入模型,又会产生储蓄。如果您规定不能再储蓄,就违反了原模型的要求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2-11-22 19:35:29
基于以上分析,货架模型能够分析债务型成的原因,但不能进一歩证明能够消除债务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2-11-22 20:22:53
对44楼至47楼一并回复如下:
再答复前,先说明一下货币循环,为方便理解,就用数字来写。
设货币流通速度为1。假设社会需要100元流通用的货币。这100元被企业借出来用于投资。社会企业看做一个整体,共支出100元(实际中的任何数字都是100的倍数,所以就用100容易讲解),产出105元,100元支出后在社会上储蓄10元。企业支出后,产生90元购买力和105元待售品。买卖差是15元,由币利5元和储蓄10元之和构成。此为剩余,要消除剩余,则在社会中必须产生15元债务(即可是举债投资也可是举债消费)。由于商品量增加,社会会增加5元投放,但这5元也肯定为债务。买卖比为90/105.
现在为了不产生15元债务就售出15元货物,于是在货币投放时,从银行投放90元,10元用于新投。90元的企业支出已经有产出,10元的新投会购买这些产出,企业就可以获得10元,而将当年的支出增加到100元。后来由于商品量增加到105元时,货币还要再发行5元,于是新增的5元也做新投,这样就会存在15元新投。15元被居民获得,1.5元会储蓄,于是净消费为13.5元。买卖比约为103/105.
经过这样的投放变化,买卖比上升了。相应无理债务就会减小到永远在安全范围内。因此我一直强调买卖比要在安全区间,就是这个道理。
您的46楼指出“漏出的储蓄”,其实是债务不能绝对清零。这是十分正确的。您的指明,并非我没有考虑,而是我现在连最基本的认同都少的可怜,因此还有 其它的细节问题我也没有再说了。比如,币利不可以人为夸大,即币利本来为5,而货币超发,以保证币利大于5的做法也同样不可取,等。
谢谢您细致而耐心的批评!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2-11-22 22:27:00
阿梁好,我们的讨论和理论以市场经济为前提。所以,储蓄与收入不会按您预算的固定比增加,储蓄随收入加速增长,这是一个统计规律,这意味着债务也会随收入加速增长。因此您按固定比计算储蓄率就不对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2-11-22 22:30:50
而且您的90/105和103比105是一一个静态模式,没有有考虑到产出和社会需求的增长。只要有指数增长储蓄就会积累。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2-11-23 00:09:47
马列光 发表于 2012-11-22 22:30
而且您的90/105和103比105是一一个静态模式,没有有考虑到产出和社会需求的增长。只要有指数增长储蓄就会积 ...
针对49和50楼回复:
49楼:储蓄随收入而加速增长问题。此与新投数额的确定关系很大。
      如果每年按照一定的比值计算储蓄率,这将是不准确的,但理论推导上,必须要有一个理想模型,否则,算式可能过于复杂。
      
      那么,在实际市场经济中如何确定每年储蓄的增长率以计算新投的数额?我的建议是每年计算一次,这样,储蓄率在过去的一年,它是恒定的,完全可以用来统计计算。即第二年以第一年的结果来计算,第三年以第二年为准,这是可行的。另一种方法是间隔若干年,比如间隔10年。即以10年为一个轮次,计算预期在10年间的总储蓄与总企业支出的比值,此相当于将原来每年一个伦次的周期,人为地变更为10年,这样计算总值后再设定新投的数额,再分配到每一年,并根据每年的情况进行微量调整。由于10年为一个伦次,那么就避开了每年储蓄率不同的问题。
     当然,应该承认,我对储蓄率每年比率不等并无研究,这是我的弱项。按照特定比例计算乃是理想模型的需要。实际运用中的计算应该除储蓄外,再考虑贸易顺差、已倒闭的企业币损,在我的日志里给出的计算公式为:以年为单位
          新投额度 = (币利+储蓄 - 顺差 - 倒闭币损值)/流通速度

50楼:
       首先,90/105提高到了103比105,买卖差被有效减小了。假如再配合一些手段,比如新投时,由于主要使失业者就业,而新投是为了纠正买卖差。所以,完全可以要求获得新投货币的就业者最大可能地花掉钱。这样,买卖差可以进一步减小。然而,实际情况中仍会有新储蓄产生,但那已经很微小了。如果这些微小储蓄仍然累积增大,那会十分漫长,而且,如果社会再允许有轻微的通货膨胀,比如1%以下,那么,这种累积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关于90/105和103比105是静态模型,没有考虑产出和社会需求的增长。我给出的动态模型是以年增长5%而计算的excle表,参见http://club.kdnet.net/dispbbs.asp?boardid=3&id=8373198中的表格。那里有增长、剩余累积或债务累积的计算及说明。

谢谢!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2-11-23 23:06:25
阿梁好,储蓄是货币存量或“币损”,这部分流失储蓄对应着“币损”,而形成债务,新投只能弥补货币值的不足,或者流出的储蓄,而不能减少已经流出的储蓄。储蓄会随新投的增加越来越多。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2-11-24 08:19:21
马列光 发表于 2012-11-23 23:06
阿梁好,储蓄是货币存量或“币损”,这部分流失储蓄对应着“币损”,而形成债务,新投只能弥补货币值的不足 ...
我本使用“币存”一词,币存就是在一轮生产消费循环中,不去购买商品的那部分货币,其主要构成是“储蓄”。
储蓄的钱经过银行转成债务对外借出,发生购买,使企业获利。则储蓄导致的债务就对应着社会发生的币利而不是币损。当经济衰退社会发生币损时,已有债务可能无法偿还而被减少。这时,银行收不回放出去的贷款,但储蓄却仍然要求银行继续给他们付息。如果银行付不了息,银行就会破产,而使储蓄行为变成币损。

新投的目的是增加净消费。确实会随着储蓄的增加而越来越多。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2-11-24 10:04:01
银行收不回放出去的贷款,但储蓄却仍然要求银行继续给他们付息。如果银行付不了息,银行就会破产,而使储蓄行为变成币损。

---------------------------------------------
这个是对的,只有银行破产,央行对储蓄资金不提供保护才能消灭债务。“使储蓄变成币损。”

加入这部分内容,您的理论就完善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2-11-24 16:12:24
QE的实行似乎没有对美国本土没有什么太坏影响吧
PPI一度有所回升,制造业有所好转
另外QE的货币发行其实等于把钱给了别人,本土的发行一直限定在9.9万亿
因此对于美国自身的通货膨胀没有推动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2-11-24 17:00:47
马列光 发表于 2012-11-24 10:04
银行收不回放出去的贷款,但储蓄却仍然要求银行继续给他们付息。如果银行付不了息,银行就会破产,而使储蓄 ...
如是这样,则银行业破产,经济将大幅衰退,而这是经济需要力图避免的。所以,尽管这样在数学上可以消除债务,但代价就是经济衰退或危机。所以我反复思量,认为新投才是正确的解法。
我将修改完善我的观点,希望继续得到您的批评指教!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2-11-24 17:08:46
盗之依恋 发表于 2012-11-24 16:12
QE的实行似乎没有对美国本土没有什么太坏影响吧
PPI一度有所回升,制造业有所好转
另外QE的货币发行其实等 ...
我不知该如何答复,你所说的我不同意。
比如,QE等于把钱给了别人,这句话十分不妥。应该是把钱发行到美国本土以外的地方。若说通胀问题,那主要与货币量和商品量有关。而本帖讲述的是在数学逻辑上,QE并不能在根本上振救经济。由于美元在世界上很多地方流通,所以QE将引起世界范围的通膨。而世界经济窘境却可以因为QE而暂时缓解。其原理则是本帖所讲的数学逻辑。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2-11-24 18:30:01
阿梁 发表于 2012-11-24 17:00
如是这样,则银行业破产,经济将大幅衰退,而这是经济需要力图避免的。所以,尽管这样在数学上可以消除债 ...
传统经济学的货币循环论,即总贷款=总还款的理论已经被现实证明是错误的。欧洲古典自由主义经济方式的紧缩和美国凯恩斯主义的扩张,都解决不了债务危机,现在的问题是还应该怎么办,难道只有让银行大规模倒闭这一条崩溃之路吗?

您的“新投”,从内容上看还缺少令人信服的、可操作性的建议和内容。

阿梁努力!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2-11-24 19:27:12
阿梁 发表于 2012-11-24 17:08
我不知该如何答复,你所说的我不同意。
比如,QE等于把钱给了别人,这句话十分不妥。应该是把钱发行到美 ...
之前说的挺笼统,我学识有限下面的分析可能漏洞百出希望别见笑
首先我对于所针对的主体不是很明确
如果是以美国作为主体,我之前说过美国本土货币只发行9.9万亿,商品价值假设既定,根据你说的货币量和商品量的关系那不存在通胀了啊,而多发的货币都是付给其他国家的
假设以非美国地区作为主体
如果把除美国以外国家作为一个企业,你说由于经济全球化不能弥补顺差,那有没有可能互相各取所需达到一个收支平衡,因为是个理论情况,所以假设能成立,又或者最后的情况是全球生产总值的增加
如果以单一国家作为一个企业来看,他所追求的应该是卖出的货物价值小于等于收到的货币价值
然后就要说道商品价值和货币价值的问题
企业的生产过程中定价为商品价值>=自身货币支出   X如果是本国货币,收到美元就存在了X和美元的汇率问题  美国支付X2 本国自身支出X1  根据你的公式X2=(1+R)X1  可知X2>X1  是否会产生汇兑损益导致货币价值的增加  如果以美元计价,因为超发美元贬值,不存在货币增值R  因此无法产生收益
说到这有点把自己绕晕了  商品价值要靠货币增值来衡量有点转不过来,感觉就像在炒外汇,升值就有钱赚。还是习惯(1+成本利润率)*支出和商品价值来比较
还有就是系统的问题,把非美国地区作为一个内部系统,所生产的自身无法消化后顺差都是指向美国,也不存在顺差无法解决的问题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2-11-24 20:15:29
马列光 发表于 2012-11-24 18:30
传统经济学的货币循环论,即总贷款=总还款的理论已经被现实证明是错误的。欧洲古典自由主义经济方式的紧缩 ...
好的,容我思考组织一下,将细节建议写出来,再请过目。谢谢!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