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经济学人 二区 学术道德监督
6320 48
2012-10-07
常常看到国内某些牛刊物自称已经完全实现了双向匿名审稿制度,其言语之间不乏傲气和尊贵;可是,翻开每一期的目录,你会发现好多都是出自某某博导或教授的“准学术”文字(不痛不痒、四平八稳的平庸之作),普通作者或是年轻学者的文章实在是少;这是一种不正常的现象,据观察,许多功成名就的导师们已经懒得提笔或是如其走上仕途之前那么追寻学术的品味;可是但凡是他们的文章,杂志却不论其真正的学术价值而不亦乐乎地笑纳刊载。一翻开目录,好家伙,全是清一色的名师博导;不是说博导教授写不出好文章了,而是在于博导大多忙于各种杂事不能从容地写出如其声誉一般响亮的文字了。回到审稿制度上来说,一份杂志过分注重选择“名流”稿件,很难让人相信其所标榜的“匿名审稿制度”;因为同样的稿件如果出自普通作者之手根本不可能通过匿名评审的筛查。窃以为,再好的体制,到了某些急功近利的单位,也只能会流于遮人耳目的幌子。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12-10-7 13:47:21
分不同的杂志吧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2-10-7 13:54:04
最好就事论事吧,泛泛而言没意思
请列举哪个实行了双向匿名审稿的牛刊物(作为案例,可以具体分析某一期)
方便大家讨论,谢谢!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2-10-7 13:58:31
对非博导们的无奈,杂志社也可借名人抬自己,双赢的事。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2-10-7 14:37:08
真正的双向匿名是不可能的!你觉得在中国可能么?凭运气吧!当然实力也得有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2-10-7 17:21:28
匿名审稿机制果真能兑现吗? 能,只要掌权人要求就行!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点击查看更多内容…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加微信,拉你入群
微信外可尝试点击本链接进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