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休闲区 十二区 跨学科讨论区 哲学与心理学版
818 0
2025-09-28

5225.离子、全离子与分子现象

2025.9.28

离子,是指核外电子的缺失现象。有部分缺失,全部缺失和相对缺失。

任何化学元素刚刚形成的时候都没有核外电子,也就是处于核外电子全部缺失形态。因为初始化学元素由正负偏电荷光子与巨光子对偶聚集形成,正负偏电荷光子具有偏电荷的属性,同电相聚才能将相同偏电荷的质子中子对聚集在一起,形成相对高端的化学元素,同时排除了相反偏电荷物质结合在一起的可能(光子和“巨光子”的形成除外)。所以,正物质星球没有反物质的身影,反物质星球没有正物质的身影,我们身边没有正反物质结合在一起的化合物形态。还有,正物质星球偏负电荷光子相对过剩,反物质星球偏正电荷光子相对过剩,辐射外太空与溢出的巨光子结合转化为相反物质宇宙射线,拥有核外电子转化为正反光子,就会出现不同物质星球辐射相反物质宇宙射线和光子的现象,正物质恒星表现为黑洞,反物质恒星表现为类星体,我们只能看到宇宙的一半。

化学元素一旦拥有核外电子,就达到了正负电荷的相对均衡,具有了相对的稳定性,只能进行化学反应,不再进行聚变反应。但是在高温环境,可能暂时性缺失部分核外电子,甚至改变物理形态,恢复正常温度时相邻元素会产生部分核外电子共轭,结合的更为牢固和紧密,这是热处理的物理秘密。

分析《元素周期表》,我们会发现不同周期元素可能形成于不同重力环境区间,相邻化学元素形成于相邻重力环境区间,全离子形态的化学元素可能相互转化,同一周期化学元素之间存在核外电子与核内结构的相对缺位现象,稳定之后可能有互补的需求。初始元素核外电子相对缺位最多,化学活性可能最好,结合性最高,以后的化学元素递减,最后的零族元素成为“孤独侠”,表现为惰性气体。

核外电子全缺失的物质形态可能是气体形态,拥有核外电子才能产生分子形态,呈现物质三相之间的转化。宇宙射线拥有核外电子才能转化为小行星,小行星成为系统内星球才能开始星际物质能量的交流,聚集和转化为行星。

化学的各种反应可能与上述物理现象有关,化学是物理的延伸。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