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批判“地心说”时,如果有人提出“月心说”,那么,否定“月心说”能否证明“地心说”的正确性呢?但依据作者的逻辑:这种验证同时也是对“地心说”的一次"证伪"。
马克思的“一元论”只承认物质生产力包括生产技术的积累决定人类社会形态依次更替,不承认社会意识的引导作用。诺斯的文章我没有读过,无法评价。但欧洲历史上社会制度的变迁与人口变化相关,谁也无法否认。所以,需要讨论的问题是,人口变化究竟是通过物质生产力的积累影响社会制度的变迁,还是通过社会意识的波动影响社会制度的变迁。
作者已经看到:“根据众多历史学家的论述,14世纪以来在西欧出现的封建束缚放松、代役租取代劳役、农奴自由增大的趋势,是客观存在的。”作者找出的原因是:“14世纪前的拓殖之所以进展缓慢,是因为技术落后;而14世纪拓殖的成功,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出现了用8 头牛或马拉拽的带轮铁制重犁代替传统扒犁的技术创新,而这个创新又是以冶铁技术在中世纪的进步为基础的。”作者把它解释为人口变化的原因,但没有说明它与人口变化如何导致封建束缚放松。
显然,日尔曼人推翻罗马帝国建立的领主制,与武王伐纣建立的分封制,都是诸候割据的土地所有制。土地归国家所有,即公有制;由国王分给诸候,即私有制。奴隶也因此而转变为农奴。在中国,从鲁国初税亩和商秧变法开始,因为农奴要求占有自己开垦的荒地,统治者就以官僚集团保护农民的土地私有制,替代了诸候割据的土地所有制。而后,经过历次农民起义,彻底消灭了残留的土地贵族。但欧洲,消灭诸候割据所依赖的是城市工商业的力量。直到资本主义革命,仍有土地贵族。
就阶级关系而言,农民需要官僚集团保护农民的土地私有制,所以,中国始终停留在封建社会,没有发生资本主义革命。而城市工商业的兴起更需要彼此之间的信用,几乎不依赖官僚集团,于是,欧洲发生了资本主义革命,消灭了封建官僚。更深入地分析,无论是中国的农民要求土地私有制,还是欧洲的城市工商业要推翻封建制度,都是被统治的人要求改变社会制度。只有劳动人民的愿望,才推动社会制度的变革。
但是,依据马克思的“一元论”,所谓劳动创造历史,仅限于积累物质生产力。而后,依据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创造人类文化与改变社会制度的却是统治阶级的功劳。所以,这个理论完全否认了劳动人民的思想意识的发展规律,决定社会制度的依次更替。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收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