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经济学论坛 三区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
7269 22
2007-04-06
<FONT size=3><FONT face=宋体>现在让我们来看一下苏联的情形又如何?同样是帕尔墨和科尔顿,他们在书中说:“苏联人在几个五年计划中实现的社会主义去掉了那种不受限制的自由企业的某些弊病。没有人失业,没有周期性的繁荣和萧条,没有西方工业化初期对女工和童工的虐待。”<o:p></o:p></FONT></FONT>
<P><FONT size=3>  <o:p></o:p></FONT></P>
<P><FONT size=3>  当然有些人会说,我们所讲的“代价”,所讲的“痛苦牺牲”指的并不是这个,而是指在斯大林的暴政独裁统治下,有许多人死掉,还有许多人被流放。的确,在这个问题上,庸人们撒的慌也真不少。比如有个严秀就造谣说苏联在集体化中杀掉富农<FONT face="Times New Roman">760</FONT>万,大清洗中杀掉人数有“数百万、一千几百万、二千万之说”。这种人只好说他已经心理***了,造谣已经造到了根本不顾起码的常识和逻辑的地步。第一次世界大战不过死了一千万,希特勒专门制造杀人工厂,日夜杀人,也只不过杀掉三四百万的犹太人,而现在斯大林居然杀掉了几千万人,这不是天方夜谭么?如果真象他所说的苏联死了这么多人,那么不要说高速发展经济,苏联早就该崩溃瓦解了。而实际真相究竟如何呢?为了能说明问题,我这里还是应用那些反共产主义者自己的数据好了。根据法国的埃莱娜×卡×唐科斯所写的《分崩离析的帝国》,俄国(苏联)在<FONT face="Times New Roman">1913</FONT>年的死亡率为每一千人中有<FONT face="Times New Roman">29.1</FONT>人死亡,这相当于欧美等发达国家将近<FONT face="Times New Roman">100</FONT>年前的水平(<FONT face="Times New Roman">1</FONT>)(而这里还有必要提一下<FONT face="Times New Roman">1913</FONT>年是俄国在沙皇统治下,经济状况最好的一年);到<FONT face="Times New Roman">1926</FONT>年,死亡率降为<FONT face="Times New Roman">20.3</FONT>人,<FONT face="Times New Roman">1928</FONT>年又上升到<FONT face="Times New Roman">23.3</FONT>人,而到了<FONT face="Times New Roman">1937</FONT>年则降为<FONT face="Times New Roman">18.9</FONT>(这已经基本上同西方国家同期的死亡率水平相当了),<FONT face="Times New Roman">1938</FONT>年为<FONT face="Times New Roman">17.5</FONT>人,<FONT face="Times New Roman">1939</FONT>年为<FONT face="Times New Roman">17.3</FONT>人,<FONT face="Times New Roman">1940</FONT>年为<FONT face="Times New Roman">18.0</FONT>人。从以上的数据可以看出,苏联在<FONT face="Times New Roman">20</FONT>年不到的时间里就使人口死亡率降低到了西方国家用了<FONT face="Times New Roman">100</FONT>多年才实现的水平,而这不能不说是斯大林的功绩。<o:p></o:p></FONT></P>
<P><FONT size=3>  <o:p></o:p></FONT></P>
<P><FONT size=3>  为了说明问题,我这里再列举一些数字。<FONT face="Times New Roman">1926</FONT>年苏联人口总数是<FONT face="Times New Roman">167</FONT>,<FONT face="Times New Roman">676</FONT>,<FONT face="Times New Roman">000</FONT>,而到了<FONT face="Times New Roman">1939</FONT>年的人口是<FONT face="Times New Roman">193</FONT>,<FONT face="Times New Roman">077</FONT>,<FONT face="Times New Roman">000</FONT>,到<FONT face="Times New Roman">1950</FONT>年则为<FONT face="Times New Roman">181</FONT>,<FONT face="Times New Roman">700</FONT>,<FONT face="Times New Roman">000</FONT>。也就是说<FONT face="Times New Roman">1926</FONT>到<FONT face="Times New Roman">1939</FONT>年,苏联人口增长了二千五百多万,而<FONT face="Times New Roman">1950</FONT>年比<FONT face="Times New Roman">1939</FONT>年下降了一千一百多万。这也就足以把严秀之流的谎言扯得粉碎。<o:p></o:p></FONT></P>
<P><FONT size=3>  <o:p></o:p></FONT></P>
<P><FONT size=3>  <FONT face="Times New Roman"> </FONT>但令人苦笑不得的是,那个埃莱娜×卡×唐科斯也说斯大林屠杀了一千多万人,理由居然是“到<st1:chsdate w:st="on" IsROCDate="False" IsLunarDate="False" Day="1" Month="1" Year="1937"><FONT face="Times New Roman">1937</FONT>年<FONT face="Times New Roman">1</FONT>月<FONT face="Times New Roman">1</FONT>日</st1:chsdate>为止,苏联实际人口数字与第二个五年计划预计的人口数字相差<FONT face="Times New Roman">1670</FONT>万”。如果按这种逻辑,那么五年计划预计的人口数字少一点,那么屠杀的就也会少一点了。而现在我们知道,在叶利钦治下的俄国,不但死亡率急剧上升,人的平均寿命减少五年,而且人口的绝对数字都在下降,那么叶利钦又该屠杀了多少人呢?<o:p></o:p></FONT></P>
<P><FONT size=3>至于第三个攻击斯大林的理由也是最重要的一个理由就是说斯大林所创立的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虽然一度使苏联经济高速发展,但由于经济比例严重失调和其内在无法克服的弊端缺陷,最终严重阻碍了生产力的发展,并导致苏联的解体。<o:p></o:p></FONT></P>
<P><FONT size=3>  <o:p></o:p></FONT></P>
<P><FONT size=3>  说到经济比例失调,我看有些人的头脑也实在是太僵化了,比例失调不失调应该以实践为标准。斯大林领导下的苏联国民经济比例据说严重失调,偏偏在斯大林活着的时候一直稳定高速增长;西方的市场经济比例据说不失调,偏偏经济危机一场接一场,如果不是爆发世界大战,恐怕就真的要走投无路了。而中国的现在呢,经济比例据说也是不失调的,但经济增长率远远比不上当年的苏联且不说,还常常象走钢丝绳般的提心吊胆,担心经济过热、担心通货膨胀、担心通货紧缩,弄了个软着陆,就欣喜若狂,拍成电视片大肆宣扬,居然还有脸来指手画脚指责斯大林,真可谓滑天下之大稽,有点恬不知耻了。<o:p></o:p></FONT></P>
<P><FONT size=3>  <o:p></o:p></FONT></P>
<P><FONT size=3>  当然我知道他们所说的“严重阻碍生产力的发展”,主要是指斯大林死后出现的情况而言的。但我就觉得奇怪,难道这些人就可以昏妄无耻到这样的地步,难道可以这样不负责任地把斯大林死后出现的事的责任推到斯大林本人身上?斯大林是天才,但不是超人不是上帝,不可能把所有的问题所有的事情都一劳永逸的解决掉,更不可能确保开创了一个正确的方向就能使后人沿着这个方向正确的进行下去!<o:p></o:p></FONT></P>
<P><FONT size=3>  <o:p></o:p></FONT></P>
<P><FONT size=3>  有些人因为斯大林死后苏联经济出现的停滞局面,就认为斯大林所创立的这种经济制度是不合理是没有潜力没有前途的,这只能说明他们自己头脑僵化思想教条到不可救药的地步。他们也不想想,如果一开始搞计划经济的时候,就让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戈尔巴乔夫之流来领导苏联,结果会如何?而如果在斯大林死后,能够有一个能力跟他一样大的人来领导苏联,其结果又会如何?而且如果象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戈尔巴乔夫这样对社会主义对计划经济根本不理解的人来领导苏联,苏联的经济居然还能象在斯大林时期一样的高速增长,那岂非咄咄怪事,岂非说明斯大林根本无足轻重根本一文不值根本就是任何人都可以取代的。<o:p></o:p></FONT></P>
<P><FONT size=3>  <o:p></o:p></FONT></P>
<P><FONT size=3>  当然那些人可能会说如果一种制度的优越性的发挥要这样强烈的依赖于某一个人的才能的话,那只能说明这种制度本身是不合理的;况且如果一种制度只能培养出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戈尔巴乔夫这样的人来做领导人的话,那也只能同样说明这种制度是不合理的。如果他们是从这种角度来看待问题的话,那我得说,他们说得完全正确!但是任何一种新的事物新的制度刚诞生时,都必然会碰到这样的问题:一方面是新事物新制度必然很不完善很不成熟很不全面必然会有很多缺陷很多弊病很多漏洞,另一方面是新事物新制度必然会同人们的旧观念旧思想之间发生激烈的矛盾冲突斗争,必然会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使大多数人不能真正的理解它接受它,这两方面的因素结合起来就足以使新事物新制度的优越性在相当长的时期内显示不出来,或者既使在某段时间内显示出来了,那也仅仅是某个天才人物的作用,随着这个人物的死去,一切就都成为了昙花一现。<o:p></o:p></FONT></P>
<P><FONT size=3>  <o:p></o:p></FONT></P>
<P><FONT size=3>  鲁迅有这样一段话:“凡中国人说一句话,作一件事,倘与传来的积习有若干抵触,须一个筋斗便告成功,才有立足的处所;而且被恭维得烙铁一般。否则免不了标新立异的罪名,不许说话,或则竟成了大逆不道,为天地所不容。……至于多人继续的研究,前仆后继的探险,那更不必提了。国人的事业,大抵是专谋时式的成功的经营,以及对于一切的冷笑。”<FONT face="Times New Roman">[19]<o:p></o:p></FONT></FONT></P>
<P><FONT size=3>  <o:p></o:p></FONT></P>
<P><FONT size=3>  鲁迅这里所说,斯大林当然也很清楚很明白,所以他才拼尽全力,排除万难,力争使计划经济一开始就显示出巨大的优越性来。他当然做到了这一点,但正如我前面所说的,斯大林不可能把所有的事情都做完,都一劳永逸的解决掉。实际上,到他逝世时,由他开始的用计划经济代替市场经济的大改革还远没有完成,或者说只完成了不到四分之一,而这就为后来苏联经济的停滞和苏联的解体留下了隐患。所以虽然在斯大林生前,计划经济好象真的一个斤斗便告成功,被恭维得象烙铁一般热,但历史的发展毕竟不以个人的意志为转移,一个人的天才再巨大,也不可能改变这样一点:即新事物的发展永远不可能一帆风顺一步成功的,如果不经过失败的磨练和洗礼,那么大多数人就永远不可能真正理解接受新事物。在斯大林死后三四十年,计划经济终于“不行”了,由“被恭维得象烙铁一般热”变成“大逆不道,为天地所不容”。<o:p></o:p></FONT></P>
<P><FONT size=3>  <o:p></o:p></FONT></P>
<P><FONT size=3>  是的,市场经济已经有几百年的历史了,无论发生怎样严重的经济危机,怎样的腐烂发臭,庸人门还是会把它当作宝贝抱住不放,将它修修补补的维持下去。而计划经济就不一样,如果一下子彻底成功圆满无缺,那当然无话可说;如果稍有差池,出现闪失,那就对不起,嘲笑、挖苦、讽刺、自以为高明的否定就都来了。<o:p></o:p></FONT></P>
<P><FONT size=3>  <o:p></o:p></FONT></P>
<P><FONT size=3>  列宁有这样一段话:“我们前面有一座其重无比的大山,这座大山就是因循守旧、愚昧无知、坚持‘自由贸易’和坚持把劳动力当作任何其他商品一样‘自由买卖’,而现在我们已经把它移动了,我们已经开始动摇并且打破那些最根深蒂固的成见和历来不变坚不可摧的习惯了。”<FONT face="Times New Roman">[20]<o:p></o:p></FONT></FONT></P>
<P><FONT size=3>  <o:p></o:p></FONT></P>
<P><FONT size=3>  这里列宁当然是太乐观了,事情远远没有这样简单。事实已经证明要打破动摇“那些最根深蒂固的成见和历来不变坚不可摧的习惯”远比想象的要复杂得多困难得多,或者说那些所谓的学者知识分子的思想僵化头脑混乱的程度要远远超出了马恩列斯的想象之外。在那些人的头脑中仿佛有一个牢笼一个铁圈使得他们的思想无论如何也不能越出一定的范围之外,正是这种极其严重的思想障碍心理障碍使得他们不能明白一些极其浅显极其简单的道理。<o:p></o:p></FONT></P>
<P><FONT size=3>  <o:p></o:p></FONT></P>
<P><FONT size=3>  正如赫尔岑所说:“愚昧之所以难于根治就在于:人处在历史的折光和各种道德视差的影响下,对最简单的事物偏偏最不理解,但他们却相信,而且越来越相信,他们理解最复杂的,完全不可理解的事物,只要他们符合传统和习惯。”<FONT face="Times New Roman">[21]<o:p></o:p></FONT></FONT></P>
<P><FONT size=3>  <o:p></o:p></FONT></P>
<P><FONT size=3>  他们的思想障碍当然表现在许多方面,但这里我们仅仅讨论与这儿内容有关的一个方面。<o:p></o:p></FONT></P>
<P><FONT size=3>  这就是关于所谓物质利益的问题。我们可以看到凡是抨击斯大林的计划体制的著作中都要牵涉到这个问题,而斯大林死后赫鲁晓夫跳出来大嚷特嚷也正是所谓的物质利益原则。为了说明问题,我这里引用一段话:“在这种集权体制下,由于否定对个人的物质利益追求是劳动者从事经济活动的根本动因,经济运行是以行政命令、教育动员、政治压力、行政约束、集中控制和强制性服从等因素为基础,严重挫伤了广大人民群众从切身利益产生的劳动积极性和广泛社会阶层从切身利益产生的创业积极性。随着外部驱动机制效用的衰退,经济发展的推动力日趋枯竭,整个经济机制运转越来越不灵,国民经济失去昔日的活力和生机,造成经济体制的功能性衰退。”<FONT face="Times New Roman">[22]<o:p></o:p></FONT></FONT></P>
<P><FONT size=3>  <o:p></o:p></FONT></P>
<P><FONT size=3>  很显然,这段话里所表现出来的正是一种典型的思想异化<FONT face="Times New Roman">,</FONT>僵死的抱住一些概念不放,却不能深入思考了解这些概念的内在含义。他们所谓的物质利益指的是什么呢?而且既然有物质利益,当然就会有精神利益,那么又是指什么?<o:p></o:p></FONT></P>
<P><FONT size=3>  <o:p></o:p></FONT></P>
<P><FONT size=3>  如果他们把这种所谓的物质利益理解为一个人的收入一个人获取金钱的多少,那么我可以斩钉截铁地告诉他们,无论是在资本主义社会还是在社会主义社会,这都不可能成为劳动者从事经济活动的根本动因,至于为什么,我想他们还是自己去动脑筋想想!实际上,他们是把某一种激励机制神圣化、固定化、永久化,在他们那种极端僵化的头脑里,连想都不会想一下,任何激励机制都有其适用的时期范围,超过了这个时期范围都应该被淘汰,而且也必然会被淘汰。当然他们就更不会理解,连激励机制本身最后也会消亡,也会没有任何必要再继续存在下去。<o:p></o:p></FONT></P>
<P><FONT size=3>  <o:p></o:p></FONT></P>
<P><FONT size=3>  其实,在“物质利益”这种名词下掩盖的是这样一个事实,即在那些庸人看来:劳动,对于社会中的大多数人来说,永远只能是生命的外在需要,永远是需要通过某种外在的东西如金钱或别的什么东西加以激励加以刺激才能从事的活动。这些人的头脑好象是处于某种没有时间的纯静态的空间一样,他们脑子里根本不存在这样一个问题:是否应该创造条件使创造性的劳动成为大多数人生命的内在需要、第一需要。就象杜勃罗留波夫所说的:“有许多人简直就想象不出,人可以凭着爱好而工作,可以凭着热情而工作。请读一下经济导报里这种说法吧,假如平均分配财富夺取了私人对于蓄积资本的刺激,那么大家都要因懒惰而饿死了……”,“我们以为,幸福是在劳动中,因此我们认为劳动对人是自然的;可是经济导报却坚信,人们懒惰是自然的,因为幸福在于资本的利用”<FONT face="Times New Roman">[23]<o:p></o:p></FONT></FONT></P>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7-4-6 13:11:09编辑过]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07-4-7 01:51:00
美国大饥荒饿死人惨状



  1932年这年是最黑暗的一年,当年10月,即大选前一个月,纽约市卫生局报告说:公立学校的小学生有50%的学生营养不良。美国友谊服务委员会的秘书对国会一个委员会说,在俄亥俄、西弗吉 尼亚、伊利诺伊、肯塔基和宾夕法尼亚各州的矿区,营养不良的儿童有时达总数90% 以上,他们的症状是“思睡、发懒、困倦、智力发展受阻”。

  有一位教员劝一个小女孩回家 去吃点东西,她回答说:“不行啊,我家是轮流吃饭的,今天该我妹妹吃。”又有一个小男孩让人看他心爱的小兔子,他姐姐悄悄地对来客说:“弟弟以为我们不会把小兔子吃掉的, 可是我们今天就要这样做啦。”

  一个名叫莉莲·沃尔德的社会工作者感到十分不忍,她问道:“ 为了让孩子们吃饱,有些家长自己一连饿几个星期,饿得直打哆嗦,骨瘦职柴,你看见了没有?”有一个有儿女的人满腔怨气地说:“咱们工人再也没有养孩子的权利了。”马萨诸塞州有一个牧师 说:“我认得一家人,他们今年只吃小扁豆过活,买不起面包啊。我们的孩子怎么办呢?”

  可是就在这种情况下,胡佛总统仍对记者们说:“我们美国根本就没有谁真正挨饿。拿那些流浪汉来说,他们吃的就比过去什么时候都好。纽约有一个流浪汉,一天吃了十顿饭。”

  1932年9月号的《财富》杂志说:“应该说至少有7500万人(占美国总人口的60%)衣食不周,这才是美国经济状况比较准确的描写 。” 胡佛总统在任时根本没有看到人民的痛苦,不过他卸任以后就免不了见识一下了:有一次他在落基山区钓鱼,有个本地人把他领到一间茅屋里,看到一个孩子已经饿死,另外七个也饿得奄奄一息了。

  千百万人只因为愿意像畜生那样生活,才免于死亡。宾夕法尼亚州的乡下人吃野草根、蒲公英;肯塔基州的人吃紫萝兰叶、野葱、勿忘我草、野莴苣以及一向专给牲口吃的野草。城里的孩子 妈妈在码头上徘徊等待,一有腐烂的水果蔬菜扔出来,就上去同野狗争夺。蔬菜从码头装上 卡车,她们就跟在后边跑,有什么掉下来就捡。中西部地区一所旅馆的厨师把一桶残菜剩羹 放在厨房外的小巷里,立即有十来个人从黑暗中冲出来抢。加利福尼亚州长滩市有一个名叫 弗朗西斯?埃弗雷特?汤森的66岁的内科医生,他临窗刮脸,往外一看,竟有“三个干 瘦憔悴、老态龙钟的妇女”(这是他后来的描述)“趴在几个垃圾桶上从里边掏东西”。人们 还看到,有人全家走进垃圾堆捡骨头和西瓜皮来啃。因为蛆虫多,芝加哥市有一个寡妇在捡 东西吃时总是先把眼镜摘掉,眼不见为净。小说家托马斯?沃尔夫晚上在纽约街头留神细看 一群“无家可归的人在饭馆附近来回踯躅,把泔水桶的盖子掀开找腐烂的东西吃”。这样的 人他“早已到处看见,可是后来到了悲惨绝望的1932年,人数更是与日俱增了”。

那年头,富裕的美国人认为把吃剩的施舍给没饭吃的同胞,就算是大发善心了。纽约吉斯科 山 的麋鹿会一个美国慈善机关,1876年成立。——译者和普林斯顿大学聚餐会 吩咐仆人,要把残羹剩饭送到穷人手里。《布鲁克林之鹰》报建议设立一个总站,请慈善的 市民把吃剩的残汤剩菜送到那里,让穷人分享。俄克拉何马市有一个名叫约翰?B?尼科乐 斯的煤气公司经理草拟了一份计划,呼吁饭馆、市民俱乐部和旅馆的厨师把残羹剩菜装进“容量五加仑的干净铁桶,标明里面有‘肉、豆、马铃薯、面包等等’”。这些铁桶由救世军 收集,分饷失业者。与此同时,农民还送来了木柴,由失业者自己去劈(捐献柴火的偏偏 又是农民!)。这位经理给陆军部长赫尔利写信说:“我们预料,有些不值得照顾的人有时会来找点麻烦,但是我们必须不怕麻烦,因为只有这样,那些值得照顾的人才能得到照顾。”赫尔利认为这个主意很好,力劝政府采纳。但是胡佛属下的紧急就业委员会主任认为这样做可 能造成误解,便把方案否决了。


  托莱多市长在1932年说过:“我见到成千上万的山穷水尽、灰心绝望的男男女女前来请求救济。他们低声下气,苦苦哀求。此情此景,真是丢尽了美国的脸。”再说,即使列入了救济名册,也并非就此万事大吉,有希望,有奔头了。有人反对办救济事业,说人们领了救济金便大吃大喝。可是以费城而言,四口之家每周只领五元五角的救济金,怎样去挥霍呢?不过此数虽小,比之纽约市(救济金二元三角九分)、密西西比州(一元五角)、底特律市(六角),已经很慷慨了。

  阿克伦市拖欠教员工资多至30万元,扬斯顿市欠50万元,底特律市80万元,而芝加哥市竟超过2000万元。 谈到芝加哥的学校,那倒是大萧条中的一段佳话。当地的教师因为不忍眼看50万儿童失学,于是没钱坐车就搭过路便车到学校上课,没有薪水也坚持工作(至1932年为止,在13个月当中,只有五个月发过薪),市政府发的欠条规定大萧条时期过后才能兑现,银行不肯收兑,教师们也收下了。不知怎的,市政府居然还有办法筹备下年的芝加哥博览会(在博览会期间,色情舞星萨莉·兰德的每周进款是6000元),可是教育局要经费,市政府却充耳不闻。有1000个教员干脆裁掉了,未被辞退的只好忍受巨大牺牲,继续工作。在全市1400个留用教师中,有759个被房东撵走。

  弗吉尼亚州里奇蒙市有一个失业工人委员会的代表团在感恩节过后几天 拜访市长富尔默·布赖特,市长吩咐警长:“给我揪住他们的领子、裤裆,把他们扔出去!”

  芝加哥的执勤警察用警棍对付那些要求发工资的教师。两个警察抓住一个中年女教师,另一个劈头盖脸打将下去……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7-4-7 02:14:00

原始积累其实就是原始积累。它是由国家来进行还是由资本家进行只不过是形式问题,本质就是要有积累对象。如果说西方原始积累时人口增加,一个根本的差别就是中国完成原始积累的时候人口翻了一番,苏联减去战争死亡还要比革命前尽增加了2000多万人口。英国的人口在整个原始积累阶段从本土移出1/3或饿死,大家都且不说哪一个比哪一个更残酷。
苏联的理论家已经讲得很清楚:社会主义的优越性在于它比资本主义平等——不过这是未来的事。现在“社会主义原始积累”的优越性则在于它比“资本主义原始积累”更狠更血腥,它利用国家垄断与强制的能力要比后者大得多。

凭什么指责非工业化国家爆发社会主义革的原始积累,资本主义的原始积累就不惨酷?难道就没有饿死人??而且屎场经济时不时的来一次经济危机,就像1930年那样饿死多少人.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7-4-7 2:17:58编辑过]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7-4-7 15:22:00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7-4-7 23:02:00

我只注意到,你强调的除了产业,增长率,效率……以外,几乎没有什么别的东西,“经济”在你眼里无非是一个国家用于和另外一些国家攀比和夸耀的武器,仿佛根本不是人类生活所自然而然的现象;

增长率,尤其是现在的这个GDP完全就是一个垃圾,完全是建立在别人的重工业体系上,就如同搭建在别人积木上的纸房子一样。

你要搞清楚,工业化对一个民族是千年万年的大事,所有去工业化现象都是可耻的。原积累快(英国原始积累用了一百多年,而苏联如果没有战争十年就完成了,中国由于有毛泽东破坏计划用了三十年),只不过牺牲了一代人而已,对于后代将是巨大的财富。没有49年到80年前辈们的原始积累,现在的中国人能过上这么好的日子?????

计划经济革命,如果是在像美国这样的国家暴发,由于即是世界工业体系的中心(只有别人依赖它的),那么就不需要原始积累,直接建立均衡计划经济就行了。

相反其它国家必须加速工业化,最为可耻的就是像苏联和中国今天的去工业化,这等于是让先辈们的血白流,自己的工业体系不存在了,而融入西方,去当西方的下游链环分工。

如果真的全球化,那么请让各国劳动力自由流动,统一货币,那么我们就不反对中国融入西方工业体系,不然中国人永远是西方的奴隶,这种自由市场完全就是假的,完全就是它妈的西方人在剥削我们。未来二十年中国能源永耗尽(别以为进口了很多能源,那也是供出口西方的消费品生产所需的),人口将老龄化,全球的资源就这么多,未来中国饿死上亿人并不是不可能,老是以为以前残忍。真想你们右派搞得极端一点,最好私有化干净,干脆让整个民族都恶死灭亡算了,反正这样和劣民族没有什么两样,都死去吧,国家最好早点分裂。反正我是对国家、民族整个失望透了,中国人的确不是什么优秀民族,而是劣等民族。

优秀民族为了不成为殖民地必须有牺牲,牺牲一代人换来的是整个将来。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7-4-7 23:10:27编辑过]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7-4-8 13:23:00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点击查看更多内容…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