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世界经济与国际贸易 八区 世界经济与国际贸易
1746 0
2007-04-08

“外汇储备”有三种来源——别吊死在“以物换币”的传统方法上

一个国家,特别是发展中国家,其央行保留一定的外国货币——我们可以称为“外汇储备”,是一种在现行国际金融基本关系下的无奈做法。但国家央行的“外币”如何来,却不只是大家传统认识的那样,只能从一国的贸易顺差与强制结汇的结余中产生,它还有一个应该的渠道,这就是“以币易币”。这个“以币易币”,也存在两种方式,一种是两国央行之间以一定的汇率(价格)进行货币交换,另一种是央行自身,通过一定的渠道,通过直接或间接的方式,在国际金融市场上,通过“市场”的货币买卖而获得。

发展中国家传统的以自身货物换取外国的货币进行“储备”,它还是在不合理的劳动价值交换下实现的。以中国来说,国人的工资是西方国家的几十分之一,很显然,追求以这种劳动价值关系实现的外贸顺差,犯指导性的原则错误。此还只是其一。其二,就是现时发展中国家所进行储备的主体外币——美元,它还是一种“劣币”,不但不保值,还在不断贬值——它是美元的发行者刻意这样做的,目的就是要通过这样的“贬值”,以获取别人利益,持有美元的国家或个人,根本不可能做到“保值”。发展中国家只能对这种“外币的储备”予全盘否定!

现时,央行继续实行其无限量购汇政策,实质上导致了国内物质财富廉价的出口到发达国家,并只是换回了别人可无限量印制的纸币,导致了国民财富的对外流失,它做了一件别人想做而做不成的事。故央行必须从这个基本认识与基本关系中醒悟过来。今后央行仍可以增加其外国货币的“储备”,但却不能或不应再从国内的企业中购买,而应先建立海外人民币的交易市场,从海外金融市场上获得。

央行该到策划海外的“以币换币”操作的时候了。这事,可理解为人民币“国际化”一个应有的内容。

央行期初或可“间接”进行,即“海外人民币”的“民间”交易,理想的试点应在香港。这个交易市场,就是所谓的“‘海外人民币’海外(离岸)结算中心”。

这里特别提出了“海外人民币”的概念,以区别“国内人民币”。“海外人民币”从本质上是与“国内人民币”不相同的,就最一般最简单的理解,它是不能回流或不能不加限制回流的。

本栏已有形象的比喻,就是所谓人民币的“国际化”,其实可理解为央行的“上市”,央行“上市”发行的“股票”,就是“海外人民币”,它“集资”的,就是美元等“有价值”的货币。

故,以香港设立的“‘海外人民币’香港结算中心”,有点象央行在香港发行“H股”。媒体早前报道的,美国芝加哥商品交易所(CME)于06年8月底推出不可交割的人民币对部分外币的期货和期权交易产品,而早在1996年,新加坡和中国香港就推出了不交割的人民币远期外汇交易产品(NDF),最近几年又推出了不交割的人民币期权外汇交易产品(NDO),这些性质上同属上述的“民间”概念,都是好开端事情。央行对此主不主导并不重要,因为它只是一个交易场所新增的交易“品种”。央行能否以一个恰当的角色或派生出一个角色参与并获得利益,才是可研究的,才是最有意义的。

有了此番“外汇储备”形成的新思想,央行就能制定好此后约十年的人民币汇率向上调整的战略,并成为人民币走向“国际化”的“武器”。它彻底使国家走出以往的只能以物资换别人货币而变成“外汇储备”的旧思维旧模式,中国对外贸易的国民财富效应,就能随着出口货物价格的价值回归,同步显现出来,中国就能走向富裕强国了。

(写于07年4月8日)


人民博客:http://blog.people.com.cn/blog/showblog.jspe?site_id=5389
邮 箱:21cncncom@21cn.com,ouyangman@163.com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