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资的本质与“肿瘤”
一直想找个机会,谈谈题目所涉的话题,也好让大家分享另一个认识或心得。这也是以后谈到其它一些金融问题时,会用到的一个“基本定义”或“基本概念”。
在现实经济包括国际金融中,很难区分哪些钱是游资,哪些钱是正常经济体可用的钱。但定义却可以下:游资的本质不是钱。
游资的本质不是钱,哪会是什么?我找到一个比喻:游资,相当于一个正常人体的肿瘤,它是正常体多出来的东西。肿瘤分良性与恶性,游资有同样的概念。在一般情况下,游资玩下股票、债券等,可视为良性,某种情况下,游资会对正常经济体构成冲击,这就变为恶性了。
肿瘤既是人体多出来的东西,本可以不要,割掉算了。但游资的本性又是现代货币经济体的伴生物,是不能根除的,割了仍会再生,也一定会再生。现代经济体只能认识游资的本质,认识其特性,只能做好相关的工作。对肿瘤病人现在有句话,最好是“带瘤生存”。现代货币经济社会,也只能如是,防止游资平常时显现的良性,在一定条件转变成恶性。
游资的来源能定性说清吗?这里“学术地”定义一下,好让大家再有一个“基本认识”。
游资的来源,本质上是经济体“摆动(波动)”的产物。一个“理想”的经济体,它的运行,是不应产生“摆动(波动)”的,应是“一条直线”。但这个世界是不存在这样的经济体的。故可回复到文前所说,“游资是现代经济体的必然伴生物”,“割掉仍会再生”的结论。
这里还可以引伸出一个概念,就是经济体越波动,游资产生的速率会更大,游资产生的量会更多。举个例子说,当股市出现“牛市”或“熊市”,游资出现的量会比平时大得多与快得多;社会越是转型得快与大,游资量的形成越成正比。
说“游资的本质不是钱”,是指游资如不经一定的程序或手续,它是不能变为经济体可用的东西。有个形象的说法,游资不是“黑钱”,“洗”干净也是能用的。但如何“洗“?
一个公司,对外发行股票,将“街外”的游资变成公司钱,就是上面说的“洗”的一种。
一个国家也一样,如不对海外的游资进行“洗礼”,以为哪些“国际货币”就是钱,随意地放它进来,毫无管制,就会犯大错了。遭受亚洲金融风暴的国家,就是犯了这个错。
由此可推知,各国资本项下的开放,包括所谓的“自由兑换”,都会是有条件的,开放也不是大家所认识的那种“绝对放开”,根本不是那回事。全世界,包括美国,都不存在那样的事。市面上现在还有人鼓吹人民币的“自由兑换”,不是无知,就是“靠害——广东话,想害死人的意思”!
前一文说到外汇储备有三种来源,也“比喻”地说,国家可以发行“海外人民币股票”,换些有价值的外国货币,这些外国货币,才是国家真正对外可用的钱,也是本文所说的“洗”的一种方法。
先说到此。
(写于07年4月9日)
人民博客:http://blog.people.com.cn/blog/showblog.jspe?site_id=5389
邮 箱:21cncncom@21cn.com,ouyangman@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