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与华商报共同发起访农调研活动,首批参加访农调研的30余名博士来自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农业经济管理、农业项目管理、金融、农学、畜牧、环保等多个专业。他们将分赴安康、宝鸡、汉中等地,深入田间地头,倾听农民心声,对话基层干部,对我省农村和农业发展中的经验、教训进行全景式调研。调研内容将涉及农村民主建设、减负增收、权益保护、农村金融、农村教育、医疗养老及文化环保等“三农”热点。
大家来讨论一下博士下三农的意义,以及你们对三农问题的理解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我先给出连接,那里有背景材料http://news.huash.com/gb/news/node_2688.htm
本人发的帖子是希望引起大家对三农问题的讨论和对博士下三农的真实意义。“农林科技大学本来就是为农民服务谋生的。”那么你敢说你不是农民养活的啊,我觉得人大也是为农民,至少也80%为农民。
下的态度不好,也许是你说的对。下的去,才能上的来。根本意义上,是要有论文的价值,只是这个意思。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5-4-5 9:24:20编辑过]
能下去看已经很不错了,全中国又有多少真正的下去看呢?北师大是不错的,我们学校就不怎么样啊!研究的少,不研究的有说胡话
根本意义上,是要有论文的价值,只是这个意思。
所以我把它比作春游,而且可能是得不偿失的春游,坐在图书馆完全可以达到同样的效果
说话是有些偏激,对不起,希望你们能够实实在在地取得些数据,更重要的是,为农民切实呼吁
现在真正能够到农村蹲个把月的中国有多少博士啊
既然你是认真的,那我就多句嘴,为什么要去蹲点呢?大学里有的是农民子弟和县乡干部的子女呀。就地调查,通过学生会组织一些本科生学习社会调查方法,设法弄些经费让他们返乡时进行相关调查不更好?文献研究以及通过关系找县乡干部也是一条道,这里有个疯疯癫癫的“临涯吹风”就是乡镇干部,不妨与他拉关系嘛
我是学社会学的,恕我直言,你们这样下乡很可能吃了苦却一无所获
不得不回个帖,我们先摈弃三农问题的敏感性,也许楼上的想说一些调研的方法,一手资料可以让学生去调查,可是可行性,可信度要怀疑啊,博士下去不是资源浪费,其实是培养一种实干吧.如果我说博士下去也不一定拿到一手资料,你们不会反对,乡镇干部真的有拿那份资料的心,就没那么多的问题了.农民问题特别是制度问题,可能就是上面与基层的信息不对称形成的.
农民问题特别是制度问题,可能就是上面与基层的信息不对称形成的
你错了。农村能有多少事?你以为“上面”真的不知道情况或者低能?你以为农民真的都俯首帖耳,那么老实?
要打的字太多了,觉得你诚实、聪明、正直,应该帮助你了解情况,不过,实在没空
的
我是本科生。本来就是学习的,你可以说说:上面真的关心这些事的知道多少呢,何况有那么多不关心的或者没关系的,他们能从书本上看到点什么呢。理性的认识还是没有感性的认识来的深刻。
能不能发一下你们的调查过程,比如说,为什么去农村调查?是不是有些数据查不到?调查之前做了哪些理论上的准备?需要哪些数据去解决哪些问题?采取什么方式?
所谓的“下乡”,其最大的作用通常都是为了宣传的目的,没有什么实质性的价值。博士下乡应该没有什么特别之处,只是以前可能没有人组织过类似的下乡而已。
三农问题的解决不可避免地是一个痛苦的过程,只有允许农民以某种方式组织起来,改变他们过于弱势的地位,这种痛苦才有可能有所减轻。农民组织不起来,就不可能有城市的各阶层与农民的合作博弈,非合作博弈通常会陷入囚徒困境:农产品的市场价格越来越低,农产品的质量变得越来越没有保障;食品安全隐患严重,城市人口越不愿意消费,或者转为消费进口食品。
大家不要说着说着就跑题了吧
说一些有意义的好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