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提问 悬赏 求职 新闻 读书 功能一区 真实世界经济学(含财经时事)
1056 0
2012-10-09
为减轻畜牧产品出口压力,我国畜牧业正逐步推行使用动物疫苗,采取生物防治疫病的办法。在国内市场,随着人们对健康以及食品卫生的日益关注,各种食品卫生标准也不断提高,对动物产品体内化学药品残留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解决防治疾病与药物残留的矛盾,使用动物疫苗加强预防是最好的选择。  
      庞大的养殖动物群体及畜牧养殖规模化程度提高,将促进疫苗需求增长。动物疫苗行业直接服务于畜牧业,畜牧业是各类动物疫苗的主要消费市场。畜牧业发展速度、规模以及疫病控制水平直接决定了动物疫苗行业的市场容量和技术水平。我国是畜牧业大国,养殖动物的群体数量庞大。根据中国肉类协会统计,2009年底,我国生猪存栏4.70亿头、牛存栏1.05亿头、羊存栏2.85亿头、家禽存栏53.30亿只、家兔存栏2.22亿只;2009年,我国生猪出栏6.45亿头、牛出栏0.462亿头、羊出栏2.67亿头、家禽出栏106.13亿只、家兔出栏4.33亿只。
     ZF提供政策、资金支持,促进动物疫苗行业发展。相对于发达国家,目前我国动物养殖规模化程度总体还比较低,散养以及小规模养殖仍然占畜牧业较大比例,同时,大规模扑杀模式所需资金较大,相关经常性补偿机制在我国尚未形成。因此,我国无法像发达国家那样采用“疫区扑杀为主、接种疫苗预防为辅”的防疫模式。预计未来较长的时间内,“接种疫苗预防为主、疫区扑杀为辅”的政策不会发生改变,动物疫苗将是我国畜牧业防疫的主要手段。国家将在较长时间内继续推行重大疫病强制免疫制度,并加大财政资金的支持力度,将增加对动物疫苗的需求,促进动物疫苗企业的发展。

    由此可知,我国需要免疫的经济动物数量庞大,动物疫苗的市场需求具有较大的发展基础。除国家强制免疫的重大疫病外,其他疫病的防疫覆盖率还较低,目前仅大型的养殖企业实施主动防疫;未来,随着畜牧养殖规模化程度的不断提高,动物疫苗的市场需求必将随之增长。以生猪养殖为例,根据《中国农业年鉴(2006)》统计,2005年全国出栏50头以上生猪的规模化养殖比例仅34%,而农业部《全国生猪优势区域布局规划(2008-2015年)》数据显示,2007年这一比例已达到48.40%,计划到2015年规模化养殖的比例将达到65%以上。规模化养殖,特别是高密度养殖,提高了禽畜的疫病传染几率。规模化养殖水平的提高也直接促进养殖户主动防疫意识的提高。因此,在庞大的养殖动物群体的基础上,养殖的规模化程度不断提高,将大幅促进对动物疫苗产品的需求。
    动物产品出口的绿色壁垒以及国内食品卫生安全要求的提高,将刺激动物疫苗的使用。为了抵御疫病,畜牧业如果大量使用抗生素,则会造成禽畜产品体内抗生素残留超标,使人(消费者)产生过敏反应,甚至使动物乃至人体内细菌对抗生素产生耐药性。在发达国家的绿色壁垒面前,我国禽畜产品的出口受阻。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