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改革的目标是“宏伟”的,速度是“惊”人的! 中国高等教育在国家的扶植和培育下伴随着“产业化”,快速地迈上了“国际较为先进的水平”。国家先后命名了百余所“211院校“和“985院校”,这其实就是国家人才强国战略的实施!
为了实现全民素质的提高国家制定了高校改革扩张战略.促使中国高校在校生比例大幅度上升.2007年1月19日,国家教育部部长周济在海南大学用“确切的”数据佐证上述观点,他说:“1998年中国高校招生规模仅为108万人,2006年达到了540万人,高等教育已进入大众化的发展阶段,毛入学率达21%。同时高校在校学生、科研经费分别是1998年的4倍和6倍,在校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有了更高的发展,高校的学科水平、社会服务水平和科研水平亦有长足进步。”
教育部长周济充分肯定了中国高校十几年的发展是“历史性的跨越”,但是者确是在“投入严重不足”的背景下实现的。因此,他也同时指出中国教改革与发展也将面临诸多问
高校的急速扩张所引发的高收费、巨额负债、教学质量波动、毕业生就业难等问题,在教育事业发展过程中的异常凸出,为此高等教育成为全民热点关注的领域之一。
1.高校债务之殇,欠贷2500亿
教育部门对这些“工程院校”和其它院校都有评估指标体系,每个学生要占一定校园面积,每个专业达到一定招生量,达不到硬指标,一些专业将被停招。故此,学校就不断圈地、扩张、合并、改校名、建大学城。盲目扩张与贪大攀比,致使高校负债累累.为此所付出的代价就是使众多高校身陷债务的泥潭.但高校毕竟财路有限,一靠财政,二靠学费,也是无力偿还,他们把目光投向政府.如此恶性循环,笼罩于高校头上的债务危机不仅影响校方,同时波及银行和政府。
2.教学质量之殇
高校背负巨债盖起一座座雄伟大楼,楼是改起来了,但是教学质量并没有随之提升。近年来,高校教学暴露的诸多问题,譬如学生素质下降、学术风气浮躁等已经成为社会议论的焦点。
不少高校急于求成。于是高校争相进行固定资产投入、不计代价不问实际地引进院士或招揽名人。更有甚之聘请明星做代言人,进行形式主义宣传.校区建设得再豪华、规模再大然而却与教学质量一点关系也没有.相反,越大摊子越烂!有了数量少了质量.在前不久的世界高校排名中,中国高校无一入围.虽说他们是按照西方指标评定,但至少也能说明一些问题!
3.高额学费之殇
高校改革,与“高收费”形成了联系.短短的十余年间,中国高校学费涨幅是居民收入增长的10倍。据不完全统计,高校贫困生总数已高达 320万,其中连基本生活都无法保障的特困生有100多万。多少贫困地区的学子因为“高收费”而辍学,家长更是恨不得卖血卖肉!
而教育系统存在的乱收费使民众苦不堪言,乱收费成为近来群众举报的热点。
4.毕业生就业难之殇.
2006年中国大学生就业状况”调查报告显示,截至去年5月底,2006年毕业的本科生中,有50.19%的毕业生未能找到工作。毕业生就业难,开始越来越多的受到社会关注.究其原因是多方面的,毕业生人数的激增、总体实践能力差、社会对学校,学生的不诚信等.
教育公平现象也是人们关注的热点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