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发展脉搏很明显,经济发展带着很强的政治因素,和重大社会变革是一脉相承的!
建国初期,第一个5年计划的经济发展得益于社会主义国家的建立,农民得到了土地,国家大规模的进行工业生产.......
改革开放后,承包责任制走出了平均分配主义的误区,让农民实质上拥有了土地的使用权和收益权,
80年代中,私企的出现,弥补了商品社会的缺陷,人们发现还有那么多的市场需求满足,长期供不应求的局面打破了
90年代,随着商品社会的发展,国有企业陷入困境了,这时招商引资带动了产业结构的升级,带来了品牌经营,产业性调整带来了社会的繁荣发展,值得关注的是,这个时期福利社会向收入社会过渡,医疗、住房、教育走向货币化了,社会在提倡消费观念(与以前提倡的节俭背道而驰!!)说明部分产品存在过剩了!同时电信业的发展和网络的发展是这段时间中国社会发展的一大动力
2000年后,也就是现在,产业结构调整带来的社会发展已经透支了,中小企业存活空间减少,垄断资源的企业收益率大大提高,国外品牌大规模占用了市场,造成社会成本增加,而由于底层人们失去了话语权走向,底层人们生活更差,甚至失去以教育获得新生的道路,但是由于汽车市场、房地产市场的带动了,GDP依然往上冲,但是虚假经济成分严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