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提问 悬赏 求职 新闻 读书 功能一区 真实世界经济学(含财经时事)
1841 0
2007-05-07

版权声明:这是拙作<<改造中国>>上部:劳动利益论的第一章。正道对本文拥有版权。网友们可以在各网上聊天室,网上论坛转贴。如未经正道授权,任何电子定期刊物,任何印刷媒体不得刊用本文。

社会运动基本规律:劳动利益规律

对人类社会有用或有利、有益的活动就是劳动。

能满足人们需要的东西就是利益。满足目前需要的东西就是目前利益;满足发展需要的东西就是发展利益。为了方便比较,我们把各种不同能满足人们需要东西按一定比例折合成同一物即货币也就是钱。而钱能满足人们大部分需要,所以往往利益就是指钱。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意思就是天下人熙熙攘攘,来来往往,都是为了追逐利益。追名逐利为人性之本然。只要“来来往往”干的是对社会有用活动即劳动,追逐利益就是天经地义。

劳动目的是获取利益,获取利益前提是劳动。劳动和利益的关系是人类社会最普遍、最基本、最重要的关系。其中客观、本质、必然的联系就是人类社会运动发展的基本规律:劳动利益规律。

劳动决定利益,利益适应劳动的规律就是劳动利益规律。

或者说,劳动者或集体付出劳动的量、质和效率决定其获得的利益量;获得的利益量要和付出劳动的量、质和效率相适应。

这“决定”或“适应”有四层含义:

1、劳动量越多,获得利益越多。劳动量越少,获得利益越少;

2、劳动质较高,获得利益较多。劳动质较低,获得利益较少;

3、效率决定劳动的社会必要程度,社会必要劳动质和量决定利益量。高效劳动代表更多社会必要劳动,获得利益较多。低效劳动代表较少社会必要劳动,获得利益较少,过低效率的劳动不能获得利益;

4、劳动具体形式不同,量、质和效率相同,获得的利益量相同。即相同劳动
获得相同利益。

什么是劳动的量、质和效率?


第一节:劳动三属性


量、质和效率是劳动三大基本属性。

撇开劳动具体形式,我们会发现:劳动有量的不同、质的不同和效率的不同。

一、劳动的量

劳动量就是劳动时间。

1个人的劳动量就是指这个人实际工作时间。工作时间越长,劳动量越多,反之越少。

也就是说,张三和李四,不管劳动具体形式以及质和效率有何不同,只要实际工作时间相同,他俩劳动量就相同。

二、劳动的质

劳动量相同,使利益量不同的劳动内在的质就是劳动的质。

劳动质很多,下面列出一些重要质:

1、劳动复杂程度
单位时间作出分析判断的多少就是劳动复杂程度;

2、劳动强度
单位时间脑力和体力消耗程度;

3、劳动危险度
有些劳动对人生命有一定威胁,比如煤矿井下工、高空作业的电工等;

4、劳动健康损害度
有些劳动对劳动者健康有一定损害,工资应该高一点;

5、劳动天赋要求程度
比如,歌唱家要求较高天赋,收入也应该多一点;

6、劳动的开拓性或创新性
开拓创新是社会发展的必须。为了鼓励,创新劳动应该获得较多利益;

7、劳动风险性
指劳动失败机率。比如某些新兴行业失败机率就比成熟行业大,要冒更大 风险;

8、劳动失败损失大小
企业破产了,老板损失就比工人大;

9、劳动责任性
责任大,压力就大,就应该获得较多利益;

10、劳动的准备劳动
指劳动得以进行前期需付出的劳动,包括活劳动和物化劳动。
一个劳动者或集体,在开展一项劳动前往往需投入一定量的准备劳动。对一个劳动者来说,需学习和训练;对一个劳动者集体即企业或公司来说,需市场调查、可行性分析、办各种证照、贷款、租赁、招工、培训等, 还需投入一定种类和量的物化准备劳动,劳动才能得以进行。物化准备劳动包括生产资料、科技成果和技术专利。
准备劳动较多,劳动质就较高,获得利益就应较多。

总之,张三和李四劳动时间相同,如果张三劳动复杂程度较高或强度较高或危险度较高或对健康损害度较高或对天赋要求较高或对创新要求较高或有较大风险或失败后损失较大或责任特别重大或准备劳动较多,那么张三就应该比李四获得较多利益。具体多多少?主要由充分竞争市场自行决定。如果一种劳动的收入高得离谱,自然会有大批人加入将其拉平至合理。

三、劳动的效率

指资源节约程度。资源包括活劳动、物化劳动和自然资源。

效率决定利益量是通过决定劳动的社会必要程度实现的。

劳动的社会必要程度是个别劳动和这种劳动代表的社会必要劳动之间的比率。即:劳动社会必要程度=社会必要劳动/个别劳动。

所谓个别劳动就是劳动者或集体以某种效率生产某种产品实际付出的劳动。

所谓社会必要劳动就是社会承认的必要的劳动。就是社会正常生产条件即同行平均效率生产某种产品付出的劳动,是这种产品所有个别劳动的代表。

效率决定劳动社会必要程度,社会必要劳动质和量决定利益量。

意思是,效率高低决定个别劳动代表多少社会必要劳动。应该获得的利益量不是被个别劳动而是被社会必要劳动质和量决定。

这就意味着,效率高,劳动消耗少,个别劳动代表的社会必要劳动就多,获得利益就多;反之,效率低,劳动消耗多,个别劳动代表的社会必要劳动就少,获得利益就少。效率过低,入不敷出,破产关门,没资格获取任何利益。

高效多获,低效少获,过低不获。这就是劳动利益规律包含的三个规律之一:竞争规律即优胜劣败规律。其他两个规律是目前利益规律和发展利益规律。

以上分析可以清楚看出,效率决定利益量完全是通过对劳动社会必要程度的决定来实现的。

那么,劳动利益规律就可以用另一句话来阐述:

劳动者或集体生产某种产品付出的社会必要劳动量、质决定生产这种产品应该获得的利益量;生产某种产品应该获得的利益量要和生产这种产品付出的社会必要劳动量、质相适应。


第二节:目前利益和发展利益


天下人熙熙攘攘,来来往往,归根结底在干两件事:求生存和求发展。为了求生存必须求发展。求发展是需要也是必须。

也就是说,人们从事劳动,不但需求得一定量目前利益,还需求得一定量的发展或增长。比如发展速度、市场占有率、品牌知名度、顾客满意度等,这些都是发展利益。其中发展速度是主要的发展利益。

人们在比较目前利益和发展利益大小时,目前利益量是用绝对数,发展利益量是用相对数。比如,甲企业比乙企业在一定时间内获得了更快发展或更高的市场占有率或更高的品牌知名度或更高顾客满意度,意味着甲企业的劳动者比乙企业获得了更多发展利益。

现在,劳动利益规律可以具体化为:

1、劳动者付出劳动的量、质和效率以及所处企业劳动的质和效率决定其获得的目前利益量;获得的目前利益量要和付出劳动的量、质和效率以及所处企业 劳动的质和效率相适应。这就是目前利益规律也就是按劳分配规律;

2、劳动者或集体付出劳动的量、质和效率决定其获得的发展利益量;获得的发展利益量要和付出劳动的量、质和效率相适应。这就是发展利益规律。

发展利益在现代经济生活中往往就是指企业在一定时间内的发展速度或增长幅度即利润率。企业的发展是劳动者个人目前利益的前提和保障,也是目前利益增长的基础,同时还是国家发展的基础。

企业利润率是怎样和企业劳动量、质和效率相适应的呢?

一、企业劳动量

企业劳动量有两种含义:1、企业所有员工实际工作时间总计。影响员工目前利益即工资总量;2、企业实际开工时间。影响企业增长幅度。

企业生产时间越长,增幅越大;生产时间越短,增幅越小。

二、企业劳动的质

企业劳动的质是指企业所处行业劳动的质。主要有二种:

1、风险行业
风险大的行业中的企业,应获得较全社会平均增幅大的增幅;

2、新兴行业
这种行业具有较强的开拓性和创新性,应获得较大增幅。

除了上述两种行业,其他行业都应该获得相同的增幅。也就是说不能仅仅因为行业不同就获得不同增幅。这就是平均增幅规律即平均利润率规律。

三、企业劳动的效率

指企业活劳动和物化劳动以及对自然资源的节约程度。

某个企业效率比同行平均效率高,应获得较平均效率的同行大的增幅;比同行平均效率低,获得的增幅就应比平均效率的同行小,过低就属于淘汰对象,没资格获取任何增幅和目前利益。

求发展重要,求生存更加重要。企业所有劳动者获得一定量发展利益同时,还应获得一定量目前利益。

企业劳动者是由资本家和工人组成的。这里工人概念是广义的:指除资本家以外的企业所有员工。包括生产工人、管理人员、工程师、设计师、销售人员等。

不管是工人还是资本家,获得的目前利益都应和其付出劳动的量、质、效率相适应;同时也应该和企业劳动的质、效率相适应。

资本家劳动的质和工人相比,主要有三点不同:

1、创业之初,一般情况下资本家付出的准备劳动较一个工人多。比如市场调查 、可行性分析、办各种证照、贷款、租赁、招工、培训等,还需投入一定种 类和量的物化准备劳动。当然,特殊情况下资本家付出的准备劳动不一定较 一个工人多。比如这个工人是个高级程序设计师,而这个软件公司老板在创 业之初只投了区区几万人民币,前者学习和训练花的钱和时间即准备劳动完全有可能超过后者。
准备劳动较多,资本家劳动质就较高,获得目前利益就应较多;

2、企业破产了,资本家损失比工人大;

3、作为企业的主要经营管理者,责任较大,压力较大,应获得较多目前利益。

资本家劳动的其他质应该和一个高级管理人员差不多。

也就是说,张三这个资本家和李四这个高级管理人员如果劳动时间相同,由于张三劳动的准备劳动较多、失败后损失较大和责任较大,所以张三就应该比李四获得较多目前利益。具体多多少?应该稍高于张三创业之初所投资金按银行贷款利息率算的利息金额。过高就意味着掠夺和剥削。


第三节:三种剥削及其实质


通过某种制度,对不属于自己的利益进行掠夺或对不完全属于自己的利益进行独吞,使劳动利益规律受到制度性违背就是剥削。

所谓利润率就是相对数表示的发展利益;所谓利润就是绝对数表示的发展利益。

那么发展利益即利润是谁创造的?到底应属于谁呢?

毫无疑问,发展利益是工人、资本家和国家三方劳动的结合创造的。

假定一个企业一年获得了一百万利润。

没有工人的劳动或没有资本家的劳动或没有国家的劳动,这一百万都不可能获得。

所以,这一百万应归三方所有。

这时,资本家站出来说:不行!这一百万应全归我!因为我投资了!我的准备劳动比谁都多!

工人第一个站出来反驳:你的准备劳动确实比谁都多,但你因此获得了较高的目前利益,已经获得了补尝。再说,我们工人同样付出了准备劳动,学习和训练同样需花钱和时间。我们所有工人,包括生产工人、技术员、管理人员、工程师、设计师、销售人员等,为了学习和训练花的钱和时间加起来远远超过你创业之初花的钱和时间。按你谁的准备劳动多谁就可以独吞这一百万的逻辑,那么我们工人比你更有资格!!

国家也站出来反驳:我们办学校、修公路、养军队、维护社会秩序和治安。没这些,这一百万能创造出来吗?你想独吞!没门!!

面对如此雄辨,资本家低下了头,哑口无言。西方经济学中剥削有理和利润只是由资本创造的理论,几百年来第一次受到致命打击而崩溃。

资本家独吞或吞一部分就是资本家剥削;

国家独吞或吞一部分就是国家剥削;

工人独吞或吞一部分就是工人剥削。

这三种剥削实质就是对属于三方发展利益的独家侵占。

这一百万应归三方所有这没问题。

但是,三方又不能象分目前利益一样把这一百万发展利益给分了。否则,发展利益没有了,企业还发展个啥?社会还发展个啥?

所以,需创立一项制度,让三方都有限和间接获得这一百万并且必须用于企业的发展。详细探讨将在本书第二部进行。


第四节:劳动利益规律的组成


劳动利益规律是由目前利益规律、发展利益规律、优胜劣败规律组成。

派生规律是相同劳动获取相同利益规律。它又是由同工同酬规律、同劳同增规律以及平均利润率规律组成。

所谓同工同酬规律就是:
劳动者的劳动具体形式不同,劳动的量、质、效率以及所处企业劳动的质、效率相同,获取的目前利益相同;

所谓同劳同增规律就是:
劳动者或集体付出劳动的量、质和效率相同,获得的增长幅度应相同。


第五节:社会运动规律体系


社会运动规律由两大类组成:激励规律:产生社会运动和进步的动力和压力,构成激励机制;节约规律:促使各种资源的节约,构成节约机制。

激励规律就是劳动利益规律本身,而节约规律就是指人们的社会经济活动,在进步的动力和压力下呈现出一些规律性的东西,是劳动利益规律作用下产生的。

所以,劳动利益规律是社会运动发展最基本、最重要规律。其他规律不是受其支配就是它在某个部分或环节的体现。

例如,价值规律就是劳动利益规律在商品经济运动发展中的体现;专业化分工协作规律就是在劳动利益规律作用下产生的。


第六节:异化及回归


社会体制是社会制度、法律法规、路线纲领、方针政策、管理方法、管理形式的有机构成。

异化就是社会体制中违背社会运动规律的东西。

异化必然回归。原因:

违背社会运动规律从根本上说就是对劳动利益规律的违背。

违背劳动利益规律必然造成社会体制中激励和节约机制的破坏,从而造成
生产力落后。

优胜劣败,先进必然淘汰落后。

所以,异化不管被多强的势力维护,不论早迟必然回归。这是不以任何人意志为转移的!

找出异化并想法回归,这就是本书的目的和任务。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