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经济学论坛 三区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
15737 293
2019-05-27
本文所说的积累是指在一定时间段内的社会生产性投资的总规模,所说的消费是指在一定时间段内的居民生活消费的总规模。
【注意:本文所说的积累与一般意义上的积累是不同的,后者一般是指社会生产性投资中扩大社会再生产部分,本文中的积累既包括社会生产性投资中“补偿”社会简单再生产的部分,也包括社会生产性投资中扩大社会再生产部分。】

从理论上看,在不考虑引进外资、对外投资和对外贸易的情况下(即在经济上“封闭”的国家内),积累和消费的对象只能来自国内人民所生产出来的财富(包括即期生产出来的财富和先期生产出来的财富)及其货币表现。积累与即期生产出来的财富的比值,称为积累率;消费与即期生产出来的财富的比值,称为消费率。从理论上看,在经济繁荣、扩张期,积累率+消费率是可以大于1的;在经济萎缩、衰退期,积累率+消费率则是小于1的。

从理论上看,社会主义国家的积累率一般会高于资本主义国家的平均值(否则其优越性无以体现),社会主义国家的消费率一般也会高于资本主义国家的平均值(否则其优越性无以体现),但这看上去似乎是一个悖论。——这个“悖论”的解决取决于以下因素:(1)即期生产的财富及其货币表现中不用于积累和消费的部分显著减少(即积存、浪费、挥霍、遗失以及各种不当损耗等显著减少);(2)先期生产的财富及其货币表现中有相当部分进入或再次进入(重新进入)积累和消费领域。【实际上,资本家占有“剩余价值”后,一般不会全部投入扩大再生产中,而是把其中相当大的一部分拿出来用于自己、家庭及其附随者的消费和挥霍,这就导致资本国家的平均积累率一般不会太高。另外,单个企业的积累率,与整个社会的积累率也不可混为一谈;整个社会的积累、投资,除了企业的积累、投资外,还有个人、非企业组织以及国家的积累、投资。】

本文所指的分配是指即期生产的财富的分配。从理论上看,分配由生产决定,是生产的体现和再现,即通过分配,首先要使生产开始时的状态再现出来(这意味着生产开始时的状态的“再生产或扩大再生产”完成了);其次,分配反作用于生产,先进的(进步的)分配能最大化的促进生产的发展进步,落后的(反动的)分配会阻碍生产的发展进步。

从理论上看,社会主义国家的分配既应该有利于提高积累率,也应该有利于提高消费率,这看上去也是一个悖论。——这个“悖论”的解决取决于以下因素:(1)分配中与积累和消费无关的部分要显著减少(与资本主义国家的平均值比较而言);(2)分配中存在刺激积累的因素和鼓励消费的因素,而社会主义分配中刺激积累和鼓励消费的因素必须显著增多或增强(与资本主义国家的平均值比较而言)。

既体现和再现生产,又作用于积累和消费。——这就是分配的基本规律。

既体现和再现社会主义生产,又更好地促进积累和消费的发展。——这是社会主义分配的基本规律。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19-5-27 09:38:30
本文所说的积累是指在一定时间段内的社会生产性投资的总规模,所说的消费是指在一定时间段内的居民生活消费的总规模。
全社会总产出*成交比例
=投资支出+消费支出
=投资支出/(1-r)
劳动者总收入*(1+总产出的成本加成率)*总资本的成本加成率/(总资本的成本加成率-总产出的成本加成率)


成交比例≤100%,成交比例越高,社会经济的福利越大,效率越高,经济增长越快,越是趋向帕累托最优。

决定成交比例的,决定经济增长和经济周期的,是劳动报酬占比和平均利润率。

社会主义,是劳动者得到自身劳动成果,享有资本利润,分享资本利润。这提高了劳动报酬占比,降低了平均利润率。

资本主义,是劳动者得到部分劳动成果,资本者享有利润。这天然背弃了市场出清,福利和效率最大化,帕累托最优。



二种平均利润率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9-5-27 09:54:13
从理论上看,社会主义国家的积累率一般会高于资本主义国家(否则其优越性无以体现),社会主义国家的消费率一般也会高于资本主义国家(否则其优越性无以体现),但这看上去似乎是一个悖论。
全社会总产出*成交比例
=投资支出+消费支出
=投资支出/(1-r)


投资支出越大,消费支出越大,则越是繁荣,福利越大,效率越高,越是趋向帕累托最优。反之,就越是趋向萧条,危机。
其中,消费支出的乘数作用,比投资支出更大一点。

投资支出,泛指生产经营方面的支出(这也包括社会储备等等。譬如公共粮食储备,虽然,这是用于生活消费的)。
消费支出,泛指日常生活方面的支出(这主要是居民性日常性活动方面的,而非生产活动、公务活动等等方面的)。
买1桶汽油用于办公叫投资支出,用于游玩是消费支出。买1块肥皂用于倒卖是投资支出,用于居家洗涤叫消费支出。

所谓积累,体现在投资支出当中。譬如当年生产的钢材被用于积累,这就是说,购买了(含自购)当期的钢材,用于再生产。

也就是说,所谓积累与消费,不如投资支出与消费支出更方便使用。选择概念、定义,要考虑理论框架、思考和行文的便利。
另外来说,在所谓计划经济时代,所有产品等等都会全面出清,用于生产消费和生活消费,所以,才讲:积累+消费=总产值。亦即,这属于特例,省略了市场交换环节之后的特例。

所谓自购,譬如在所谓计划经济时代,以所谓计划经济时代为例,则相当于这样一种市场交换、买卖成交:
瞬时借入公款,以成本价等等购买公有产品,用于本期、下期的生产等等(用于所谓积累,而非用于消费),瞬时归还借款。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9-5-27 10:10:10
全社会总产出*成交比例
=投资支出+消费支出
=投资支出/(1-r)
=劳动者总收入*(1+总产出的成本加成率)*总资本的成本加成率/(总资本的成本加成率-总产出的成本加成率)
=就业人口*1期*系数*成交比例

全社会总产出,是货币表达的产出量、价钱量
全社会总产出*成交比例,是货币表达的收入,也是实现的价值量。
就业人口*1期,就是马克思说的活劳动,即任一当期的总价值量。总价值量=总交换价值量=总价钱量=总货物量=总产出量。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9-5-27 10:10:13
投资支出/(1-r)         这里的r指的什么?

劳动者总收入*(1+总产出的成本加成率)*总资本的成本加成率/(总资本的成本加成率-总产出的成本加成率)     这里的总产出的成本加成率、总资本的成本加成率  指的什么?这个公式可以举例解说一下吗?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9-5-27 10:17:18
1993110 发表于 2019-5-27 10:10
全社会总产出*成交比例
=投资支出+消费支出
=投资支出/(1-r)
总价值量=总交换价值量=总价钱量=总货物量=总产出量。

总价值量=总交换价值量,是不对的,因为有可能生产出来,但没在即期完成交换;也可能交换价值与价值不符(即不等价交换)。
总交换价值量=总价钱量,也不对。这是在假设没有物物交换。
货物量、产出量,是商品数量或者说是使用价值量,与价值量不能混为一谈的。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点击查看更多内容…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