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牛津大学的网页上,只有简单的介绍:
http://www.ox.ac.uk/gazette/2004-5/supps/schols/item_158.htm
GEORGE WEBB MEDLEY是授予经济学哲学硕士学位的两个奖,更有300英镑的奖金,一个是给最佳论文,一个是给最佳考试成绩。
张董口口声声说,自己获得了一个最佳论文奖,偏偏有人说自己也获得了这个奖,而且是同一年的,还同时获得了最佳论文和最佳考试成绩奖。这个人是:
美国芝大的Robert Shimer
1992 : George Webb Medley Prize for best M.Phil. thesis and George Webb
Medley Prize for best written examination, Oxford University.
http://home.uchicago.edu/~shimer/shimer.pdf
这至少说明张董当年的考试成绩不怎麽样,至少不是第一名。
至于Robert Shimer是不是跟张董一起获得了最佳论文奖,那也只有鬼知道了。
而这个奖同时还颁给本科生,
http://www.ox.ac.uk/gazette/2004-5/supps/schols/item_159.htm
至于这个奖的背景,George Webb Medley Endowment Fund,这个基金会是名不见经传。
但是毫无疑问的是,这个基金会跟福特基金会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且不说,抢了张董风头获得最佳考试成绩奖的就是一个美国人。
在google中搜索“George Webb Medley Endowment Fund”
排在前面的网页,其中有一篇论文,
http://www.efm.bris.ac.uk/econom ... dffiles/dp01523.pdf
是哈佛大学的一个家伙跟一个英国人写的,
这篇论文就是George Webb Medley基金会跟福特基金会联合赞助的。
至于张董为什麽能够获得其他三个奖学金,也就不言而喻了。
张董的那篇漏洞百出、造假数据连篇的学位论文为什麽能够获得“最佳论文奖”,也就不奇怪了。
张维迎两次去牛津中间的年份,发生了什麽事情,大家都知道。
呵呵,如此地巧合啊,其实应该说是安排得如此地巧妙才对。
所以也难怪张董对1987年到1988年,前往牛津大学进修的这段经历闭口不谈了。
这样在福特基金会的包装下,张董摇身一变,镀了金,成了牛津的海归博士了,那麽“1994年8月回国到北京大学工作”,也就是顺理成章了。
张五常说,“张维迎没有受过系统的经济学训练”。大概是客气的话,直白的说,张董根本就是不懂经济学,只懂钻营、善于投机的学术骗子。
3.田溯宁
张维迎出任亚信独董,业界形容是 “打造最强董事会”的一步重要棋子。之所以是“重要棋子”,缘于张维迎曾在《改革》杂志发表一篇文章叫《从电信业看中国的反垄断问题》,文中列举了中国邮电部种种垄断行为,并提出几项具体政策建议。随后,中国电信的改革基本上就是按照文中思路进行的,而亚信之所以能有今天,在很大程度上受惠于张的鼓与呼。
可能自打张董从牛津镀了金回来,少有人敢反驳他。不让的话,人家一句:“跟我谈经济学,你还早十年呢!”还不把你噎死。人家是“中国微观经济学的第一把手”嘛。
北青记者顾雪就亚信采访他,他好歹没让这个记者,回去念10年经济学再来。
看看张董是怎麽说的,“我不与无耻的人论战”。你看看,这说得多厉害。你要是反驳他,就是“无耻”,那你还能说什麽?我觉得张董没有从政,真是一大遗憾。张董从政也是伟大的政治家,看看这手腕,预设辨题,根本就不让你开口。如果有狂人克隆了希特勒,那他就不用再克隆戈培尔了。我们张董比那个相信“谎话重复一百遍就能够成为真理的”家伙强一百倍。
看看张董说的:
记者:你是亚信的独立董事吧?
张:完全是客串,只是因为友情难却而已。我发表的哪一句话是为亚信牟利的?
既然说张董就是无耻,我只能说说丁健了。
张董真是在这里拿大耳刮子抽丁健,不是吗?丁健在商场混了这麽多年,就张董这麽一个朋友,不让张董当董事,丁健就晚上睡不着,白天吃不下。于是张董只好“客串”了。而且找了一个从来不说一句“为亚信牟利的”张维迎来当董事。如果一个商人,只有一个朋友,这个朋友不给自己牟利,还偏要他当自己的董事,这样的商人不是下贱而且白痴吗?
4.杜厦
2004福布斯大陆富豪榜排名第8的天津家世界连锁商业集团董事长兼CEO的杜厦说:“我扪心自问,我们创造的从来没有一分肮脏的财富。”
看看人家的气势,简直比刘胡兰面对铡刀的气势还足。人家这麽勤劳致富,我辈当然是除了感动,就是佩服了。
这麽不“肮脏”的财富,张董当然要赞一赞了,马上就跳出来了,说:“负价格转让国资不吃亏”
http://finance.sina.com.cn/finan ... 6/11061002287.shtml
当然了,张维迎是不会随便发言的。他发言的身份是家世界连锁商业集团独立董事。
张维迎和国旅联合与家世界连锁商业集团的故事还远没有摆到桌面上来。
不过我保证,你要你用逻辑推理一下,你的想象跟事实相差不会太远。
5.顾雏军
如果说张维迎与亚信之间,大家只是凭借逻辑来判断的话,那麽顾雏军的倒台,让张维迎直接暴露了。2004年10月份在北京开的“科龙20周年与中国企业改革路径研讨会”,科龙给张维迎转帐的支票上写的是劳务费8万,另稿费。张维迎在研讨会上的发言后整理出来的稿件,按每字10元付的稿费。这就很清楚了,拿人钱财,替人消灾,这是很合乎逻辑的。至于张维迎表示与顾雏军不熟,我不知道大家为什麽在这一点上对张董表示怀疑,有什麽好怀疑的呢?你看看你们,怀疑张董,张董说了:“我不与无耻的人论战”。你看看,你看看,我就相信张董这句话。我堂堂一个张董,顾雏军是什麽东西啊?我凭什麽跟你熟啊?我张董兼了那麽多董事,每天要赶那麽多场子,忙得很,我跟顾雏军不熟,我只跟支票熟。顾雏军都被抓了,我张董是什麽身份地位啊,怎麽还能跟他熟,这不是找别扭吗?上次我拿了他的支票,也替他说话了啊,两清了。现在他一没给我劳务费,二没给我稿费。我凭什麽再他她说话啊?要知道,我的稿费是很贵滴。
纵观张维迎这一生,出身“西大帮”,发迹于福特基金会,赚钱于国企,善于投机,精于作假,名气金钱,可谓赚得盆满钵满,就个人命运而言,不可谓不成功。难怪一个学生跑去问博导,我硕士就要毕业了,想读您的博士,以后做学术,您觉得做学术好不好啊?博导说,好啊,看你的本事儿了,你能混到张维迎那样,混个董事做做,挺好的,不行的话,可以到北交大,拿考研试卷买肉,再不行,混个儒学大师,往美利坚贩卖妇女,搞垮它万恶的资本主义。呵呵,可以张董的影响力了,已经成为做学问人的第一目标了,为青年才俊表率,吸引着他们前赴后继了。
参考资料:
张维迎:学者要有公信力 我不与无耻的人论战
http://www.people.com.cn/GB/jingji/1045/2813904.html
变革刚刚开始
http://www.eobserver.com.cn/ReadNews.asp?NewsID=13977
张维迎先生的“假学术”和“假文凭”
xuezhe/l ... e.asp?ArticleID=188
和他的"精英"智囊团
ShowArticle.asp?ArticleID=9030
张维迎在北大的个人主页
http://www.gsm.pku.edu.cn/wuan1/zhangwy.html
也说张维迎学位论文中的低级错误——给余斌教授文章作点补充http://www.qglt.com/bbs/ReadFile?whichfile=1006136&typeid=17
中国十大学者背后的财团
http://www.t1soft.com/6-1/d1-040219.htm
经济学家的摇篮
http://www.sxdaily.com.cn/data/xydt/20021015_8739184_36.htm
上七个月课读几大箱书 一年读完英国硕士
http://past.people.com.cn/GB/kejiao/40/20030328/956507.html
张维迎挺‘顾’主将出场费人均八万 讲话一字十元
http://xz.bokee.com/95/2005-08-11/31475.html
独家评论:张维迎有没有收顾雏军的黑钱
http://cn.biz.yahoo.com/050808/124/bq1a.html
中青报:当初力挺顾雏军的经济学家今何在
http://opinion.people.com.cn/GB/1034/3578806.html
挺顾学者打破集体沉默 张维迎表示与顾雏军不熟
http://hkstock.cnfol.com/050808/132,1357,1379322,00.shtml
(编辑:由于参与者逐渐增多,所以由转粘改为讨论
注意:讨论时有恶意人身攻击者,本版将作删除等惩罚)
[此贴子已经被Jinlin漫步于2007-5-16 0:13:42编辑过]
呵呵,我以前看张维迎翻译的<<产业组织理论(泰勒尔)>>觉得还过得去,就是在译后记里面吹了点牛---我不来翻译,怕别人翻译不好---到后来再看他的<<博弈论与信息经济学>>,呵呵,那简直就是统治阶级的御用学者嘛,真替我国的知识分子悲哀!
首先声明一下我不是张维迎的粉丝,但我认为看任何问题,都要客观真实,至于仁兄的发言,我没有做过验证,我认为大部分还是可信的。但什么事、什么人都有两面性,只知其恶,不知其善也是不对的。我发现任何一个带了感情的帖子,其跟风者的基调基本上也就固定了,这是一大弊病。发帖者只阐述事实就好。
任何人的成功都是有理由的。机遇,抓住机遇,都不容易。
偶在看他的两本书,一本很浅显,一本就是《博弈论与信息经济学》。
用批判的眼光看就好了:)
说句公道话 能在其所牛叉大学间混吃混喝也不是那么容易的事……
大不了,大家在学业上不要学他就是了,他的人生经营是成功的,西北大学那么多学生,为什么就选中了张?
从历史唯物主义的角度讲,实在是历史的必然,张的出现亦是历史的必然……勿需嫉妒!!!!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收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