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我看高鸿业的教材,看来看去总觉得很难,觉得教材的内容艰深晦涩,很多地方前后不连贯,而且在内容安排上有些地方不合理,语言表达不好,本来简单的内容写的让人难以理解。举个例子说要素供给那块的,第八章,289页的要素的边际产品价值概念和301页的要素的边际收益产品概念,实际上就是要素在两种不同市场条件下要素的边际收益。前者是竞争市场下的,后者是卖方垄断条件下的,那么完全可以放到一起对比讨论,后者是普遍条件的,前者是特殊条件的,读者就很好理解了。(西方经济学,第二版,高鸿业主编)</P>
<P>对比萨缪尔森16版《经济学》175页上关于边际收益产品的论述就很清楚了。这里大段的的话我就不引述了。</P>
<P>对比之下我就发现萨的教材是循序渐进,从一般到特殊,而不是像高的那样把一般情况论述下,把特殊情况又单独当一节来讲,把他们之间的联系割断了,安排很不合理阿。</P>
<P>无奈还是萨和曼昆的教材可读性强,高的水平或许如一些人说的属于国宝级的人物,但是我确实怀疑他的语言表达能力。</P>
<P>阿弥陀佛,总算教育部要求高校都开语文课了,后来者但愿别再写英文比中文好了,要明白中国的经济学家是为了教育中国人懂经济而不是为了在国际上发表论文。国际上的友人若真觉得我国的学者厉害自会去翻译嘛。</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