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变为服务生 痛!痛!痛! (转帖)
“我是花了几万学费来的,学校会炒了你,不会拿我怎么着你信不信?”一个在民办学校任教的老师对记者说,他永远也忘不了一个男学生对自己的这“惊心一吼”。 17日,《北京青年报》热线和信箱收到许多为人师者的感慨。在他们的眼里,市场经济大潮的强烈冲击,既往的师生关系正逐渐蜕变成“学生花钱买服务,老师就是提供服务”的“新师生关系”。(见《北京青年报》)
学校是社会的一个细胞,社会的价值观念对学校、对学生也必然会带来一定的影响。很显然,事例中学生说的那句:“我是花了几万学费来的,学校会炒了你,不会拿我怎么着你信不信?”,我想不光教师听起来如“惊心一吼”,每一个人听后心里都会感到痛!痛!痛!
无独有偶。前些日,我还曾看过类似的一件事。一位教师与一所著名的外国语学校签约。可就在合作的“蜜月”期,他班上的一名学生(一位很富有的外企老板的公子)睡觉掉到了床下摔折了胳膊。校长惊惶之中当着学生的面喝道:“你知道吗?你的命都抵不上他的这条胳膊!”于是,这位教师丢了工作。
在人们的意识中,学校乃教书育人的场所,教师乃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一日为师,终生为父”更是为人们广而熟知。但赤裸裸的金钱至上、金钱万能的例子的频频出现,却让这方净土堆上了“垃圾”,让教师这份职业正产生“霉变”,让那种融洽、纯真的师生情谊正一步步地远离孩子的心灵世界。
那么,是什么原因导致了师生关系走到了这样的局面呢?可能有人会说,这是市场经济的必然,特别是对一些民办学校来说,只有向学生收费才能使学校得到正常的运转。可能有人也会说,这是时代的变化,没什么大惊小怪的,毕竟没有金钱是万万不能的。对这种情况,我们当承认其存在的合理性,但关键是,其中有一条底线不能丢,那就是营造良好的教书育人的氛围,远比金钱至上重要得多。
总之,不管怎么说,学校毕竟不是商家,只要提供服务就行了,它更重要的还担负着培养人、教育人的功能。教师也毕竟不是服务生,传道、授业、解惑的三大职责,无论时代如何向前发展,在学校领导和教师的心目都不能褪色,都不能被铜臭气取而代之。
没有失败的学生,只有失败的教育。面对这种“新师生关系”在学生心目中的潜滋暗长,我们的学校、教师乃至全社会是否该为之反思、警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