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一个喜欢买书的人,只在我能随时想它的时候就能见到它。而且,我觉得我与书特别有缘,每当我想起要去读某个人、想去通过书了解一个人时,我总是能碰到这些书,在图书馆或者书店。这种感觉胜过其他东西带给我的满足,那难以按奈的窃喜和兴奋激动,那是一种幸福感,我沉浸于自己的小小的幸福!
五月的日子,空气中已开始透着淡淡的离愁,学校的跳蚤市场也开始渐具规模。浮躁不安了大半年,工作已成定局,毕业论文也已交给导师了,我的心也开始渐渐平静下来,整理我的书箱,找出了我最喜欢的一些书,准备在毕业之前再读一遍,重温这些曾带给我感动和兴奋的文字,重拾这一段简单、充实的流金岁月!
——题记
杨绛《我们仨》
知道这本书,是在《读书》上看了王蒙一篇短短的书评,应该是读书心得吧,于是萌发了一股定要找到它的冲动,看个究竟。
《我们仨》是三联出版的,也只有三联,敢用那么素淡的封面,敢在封面不着一字尽得风流的留白,好些人忙着感慨文章难写难出,因为竞争激烈,应为读者口味刁钻,于是在文字外大费功夫……而在书店里,在炫彩夺目的众多书里,看到这本书,那种感觉,什么都不用说,沉默胜过聒噪,一比较,大家风范就出来了。
照片上年轻时的杨绛,充其量清秀而已,步入晚年的杨绛,银发如雪而气度斐然,不禁想起那句话:腹有诗书气自华!
在看这本书时,起初并不经意,看到中间便唏嘘不已,到最后一部分“我一个人思念我们仨”,忍不住大放悲声。原来白描的力量如此之大,看似不经意,而力透纸背,真功夫!
在这浮躁不安的时代,总要有这样的人,这样的书,才能让人感觉到高贵灵魂所带来的震撼。一个简单的三口之家,一段相依相守的岁月,如今只剩下一颗洞穿世事的孤寂与高傲的灵魂,用笔墨寄托怀念与哀思。好书是不需要呐喊的,喊声越大,恐怕越是色厉内荏。好书是沉静如流水,深厚如满月,光华所及之处,令闻者见者无不动魄惊心!
现在已经不记得看过多少遍了,但每每看过,总是令人思绪萦回不已,而我浮躁的心总能找到平静。而这样的人,这样的书,太少了,少得让人格外珍惜,而永远也觉得珍惜的程度远远不够。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7-5-18 20:40:02编辑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