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投资银行业需要什么样的人才
全球金融市场是个充满生机与变化的领域,业内领先者的普遍共性是精力充沛、热情向上、学识丰富、高度自律与极强的自我约束力。说起投资银行家的生活,浮现在你眼前的或许会是舒适优越的工作环境和极其丰厚的收入等。然而,这并不是他们真实人生的全部,在成功的背后,每个人都倾注了自己的全部精力,付出了异乎常人的巨大努力
投资银行的职业背景要求
以跨国投资银行的证券销售人员为例,他必须每天浏览包括《华尔街日报》、《财富》、《商业周刊》、《福布斯》等大量专业财经报刊,同时还要关注来自彭博资讯、路透社、CNBC和CNN的最新金融报道。在仔细研读、消化和吸收后,他需要分析出这些新闻将如何影响客户的投资,将自己对信息的领悟与见解传递给客户。如果一个负责美国市场的证券销售人身处亚洲,他就必须在美国市场开市交易到闭市的时段一直工作(相当于北京时间从晚上9:30到凌晨4:00),在关注市场每时每刻的动态和各家上市公司的信息后,还务必在第二天亚洲时区的正常工作时间准时上班,经过短暂的几个小时的睡眠后,还要与当地的客户洽谈。这种每周平均工作50到90小时、不分昼夜、黑白颠倒的生活几乎打乱了一个人所有的社交生活和与家人团聚的时间。一旦进入这一行,你就必须对自己的生活方式高度自律。所以,职业银行家应该做好长期奋斗的心理准备,调整自己的生活节奏,保持坚持不懈的专业精神。
跨国投资银行帮助企业和政府发行证券,帮助投资者购买证券、管理金融资产、进行证券交易与提供金融咨询等服务。因此,投行从业人员需要极为熟悉欧美国家(尤其是美国市场)的主要经济指标和统计数据的解读及其在投资银行具体行业研究中的应用,包括国内生产总值(GDP)、采购经理指数(PMI)、就业指数、生产者物价指数(PPI)、消费者物价指数(CPI)、零售指数、新屋开工/营建许可、耐用品订单及领先经济指标的含义与分析用途,并对综合产业、房地产、技术、电信、交通、公用事业、银行、能源、原材料和消费品等主要产业部门的推动因素和财务评估方法反应敏锐。
在欧美发达国家与地区,许多大学毕业生在刚进入投资银行时都是从分析员做起的,要想做好这个工作,你必须具有特别的技能,并且能思路清晰地分析问题,这样你才有可能成为高级经理。在事业的中期,你的成功取决于你能否和与客户交流并能顺利进行交易的能力。同时,你还要了解市场、政治和宏观经济情况以及运作机制。
投资银行的一些工作要求很强的数学功底,如果你的数学很好,不妨考虑在理工类学科中再拿一个更高的学位(如随机演算和微分方程学),然后继续在财务分析和股票评估等学科中选修几门更深的课程,最后在华尔街申请一个研究部门的工作。在大多数分析员的工作中,正确地分析财务数字是非常重要的。如果你想成为一个证券分析师,你必须努力获得CFA(注册金融分析师)职称。如果有一天,你有志从事融资业务并成为公司财务分析家,你最好再考虑考取CMA(注册管理会计师)。
很难说什么样的人就是一个优秀的交易者,但至少你必须能充分了解市场,反应迅速,能作出准确的分析。建议你读一下所罗门兄弟前交易员迈克尔.刘易斯的经典之作——《说谎者的扑克牌》,你会学到很多有关交易领域的知识。在投资银行中获得成功的关键是团体协作,能够将每一个人团结起来、共同为客户服务是一个巨大的挑战,当然回报很可能是非常高的。
有科技和法律背景的员工对投资银行来说价值很高——科学家可以从事任何类型的工作,从计算金融衍生产品到生物工程学;律师则可以协助设计新型证券,进行租赁经营,并用他们杰出的分析能力与客户交流。“学会推销自己”是成为银行家的基本功,进入投资银行业的关键是关系网——或许你早已被这种关系网吸引,但如果你还不具备,就应迅速建立自己的人际网络,多参加一些行业会议,并在同学通讯录里找一些从事商业的朋友……当然,关系网不一定马上就能起作用。如果你还年轻,还没有取得MBA学位,就应该努力进入最好的商学院学习。
进入投资银行业之后,在通常情况下,你应负责把你接受的每一个项目及时做好。如果你已经成为高管(通常为董事,董事总经理以及更高层管理人员),你必须要承担更多的风险。在这种职位上不能很好地胜任工作的人,就要被迫离职。
不同业务工作的要求
企业融资(Corporate Finance)
如果你在企业融资部门工作,应该帮助公司为新的项目和以后的项目集资,你应该能够做到通过资产、负债、可转换证券、优先证券或衍生证券等方式确定客户所需的资金数量和构成。作为一名新的分析员,你通常应该更多地和客户打交道。
并购(M&A)
一个公司购买另一个公司的交易是许多投资银行资金收入的一个重要来源。如果你从事这类工作,应该成为客户的咨询者,为交易估值、创造性地确定买卖结构,并协商对自己有利的条款。投资银行经常要自己承担投资风险,不断直接参与杠杆收购(LBO)、企业分拆、附带利益和过渡贷款的安排。你的任务是分析适当的参与形式。
随着竞争的加剧,小型投资银行获得生存的机会越来越小,于是,投行间的联手成了必然的途径,一些投行巨头开始显山露水。这些银行巨头往往为其大型客户提供广泛服务,帮助企业开阔眼界。为了更彻底地了解客户,他们会与客户公司的执行官交流,参观客户公司,对其产品进行测试。与证券承销相似,在并购领域也存在一种“品牌效应”——一家技术公司在上市之前,人们往往会考虑其IPO是由高盛这样的大公司操刀还是由二流公司主持,虽然IPO发行的过程是相同的,但其结果却有着天壤之别。大多数公司认为,如果其原始股能被顶尖级的投资银行接手,那么其在资本市场的成功将成为既定的事实。在并购领域也是如此,摩根士丹利的Cory、德意志银行的Thornton、高盛的L'Heureux 和雷曼兄弟的Brand绝对是技术并购领域的行家里手,如果在技术并购交易中有上述任何一位加盟,这绝对是一个好兆头。
项目融资
项目融资包括为公司或政府主要的资产负债表上提到的基础设施和石油资产项目筹资,瑞士信贷第一波士顿和德意志银行在这一领域非常活跃。项目融资交易已经成为将外资引入发展中国家的最主要的渠道之一,当其它借款枯竭时,一般来说项目融资仍然存在。
交易
投资银行中最令人羡慕的工作之一是交易,你的责任是在商业银行、投资银行和大型的机构投资者中进行资产、股票、外汇(简称Forex 或FX)、选择权或期货的买卖。交易是一件复杂的工作,因此要求你具有全面的市场知识、金融工具和心理直觉。资本交易的工作经常包括给其它交易者“讲一个故事”,告诉他们买你的股票的原因。固定收入交易的工作要求有很强的分析问题的能力并具备必要的资金,以管理交易比较少的市场中的大量盘存。衍生品交易者需要很强的分析能力(最好具备工科学位)。外汇交易更主要的是要求交易者对市场、政治和宏观经济方面有直觉感。
结构化融资
结构化融资的工作包括金融工具的创新,以便重新将资金流入投资者中(作为有资产支持的证券)。普通的有资产支持的证券会将应收信用卡、自动应收贷款或抵押贷款证券化,其他正在不断变化的领域有资产支持的证券商业票据、有抵押的债券债务(CBOs)和重新包装的资产工具。如果你能同时具备绘制电子表格、会计和法律的技能,无疑是非常有利的。
衍生产品
衍生品的价值来自原始证券,选择权、掉期和期货都属于衍生品。衍生品市场是巨大的,并且越来越规范。衍生品业务是一项高利润的业务,它对从事这项工作的华尔街人员的要求很高。如果你对这类工作感兴趣,可以先学习数学。除了销售技能非常重要之外,你将听到的另一个词是“结构化票据”,一个结构化票据可以是根据客户的需求在选择权中出现的外汇借贷、远期或期货合同。
咨询服务
投资银行为大众或私人提供并购和金融方面的咨询服务,许多投资银行都设有风险管理的咨询服务。
股票和固定收益研究
一般来说,证券分析员会被指定做某个企业或地区的分析研究,你的任务可能是向投资者推荐股票和债券,需要不断与公司和机构投资者联系。投资银行经常雇用那些有企业工作经验的人做分析员(却不是那些刚毕业的MBA或本科生)。比如,你是某个餐馆的经理,你可能就会成为餐馆业的分析员。了解业务、能够和客户交流并有良好的预见性是做好这项工作的重点。基础研究人员会根据公司的发展状况、首席执行官的状况提供一些建议。相反,电脑分析员要通过计算机程序来确认贬值的证券、市场甚至是国家。这类工作不多,但由于个别工作要求的专业技能很高,其收入也很高。
国际交易和新兴市场
尽管亚洲和拉美国家曾出现过经济与金融危机,但投资者对证券发行的需求仍然很大,投资银行会派出很多专业的交易人员和专家来满足这个要求。另一个有高需求的领域是新兴市场,如泰国或墨西哥市场。金融机构需要雇用一些既精通外语,又愿意经常出差并了解新兴市场的员工。
市政债券
市政公债市场巨大并需要分析师、市政咨询专家和商人来研究它。搞财政的工作很难争取到,但是这行的报酬却很高。曾在政府行政部门工作过的人会对投资银行业务有很强的吸引力,市政业务的主要增长点是项目融资这一块。
证券交易经纪人
证券交易经纪人的工作是为个人买卖股票、债券和其它投资服务,有些经纪人只为收入高的客户服务,而有些经纪人则不加以区分地为所有客户服务。尽管这个行业开始做时很难(尤其是你的年龄要比客户小得多),但只要你具有相当水平的交易技能,你的回报将是很高的。
机构销售
机构销售的工作主要是负责将有关特殊证券的信息传递给机构投资者。销售技巧和掌握产品知识是至关重要的,这关系到你是否有能力说服工作繁忙的机构投资者(保险公司、共同基金和养老基金等)。
投资银行的收入水平
在通常情况下,一个本科生最初开始从事投资银行业务的年薪标准大概是25000美元到50000美元,其中包括奖金(一般担任助理或普通分析员职务)。有MBA学历的毕业生年薪范围 是60000美元到135000美元。不同的公司,不同的地区,薪金标准各不相同,一般刚开始时,奖金占薪金的10%到50%,然后慢慢增加到1-3倍。目前,投行薪金的趋势是给予股票期权,进入投行3年以上不能流动。这样做对公司有利,因为它减少了人才的流动性。如果你是一名分析员,可能不会遇到这种情况。
受近年来世界经济持续不景气的影响,以高盛、摩根士丹利为代表的跨国投资银行纷纷把削减成本的“大刀”挥向了素以高薪著称的银行家,相当部分员工不得不面对“零红包” 的严峻现实,投行业的整体收入退回到上世纪90年代中期的水平。
以投行中级别最高的董事总经理为例,在2002年拿到的“红包”金额介于25-35万美元之间,较2000年证券市场巅峰时期的150-175万美元大幅下降了80%以上。他们的基本年薪维持在20万美元左右。
地位处于中游的副总裁的“红包” 则从2000年的100万美元水平滑落至15万美元,他们的平均年薪在12万-15万美元之间。至于通常由刚从商学院毕业的MBA担任的高级经理,“红包”能拿到4万美元就算幸运了,他们的基本年薪介于55000 -85000美元之间。
在投行界,津贴与补助一般占到银行家每年总收入的一半。摩根士丹利、高盛和雷曼兄弟通常向员工支付得较早;而花旗环球金融公司和瑞士信贷第一波士顿则会延迟到来年3月才给付。
猎头公司亿康先达金融服务业务全球主管Andrew Lowenthal 指出,过去在金融界,“零红包”往往意味着需要另谋出路,现在银行家因为无路可走,愿意接受这样的事实。不过,即使没有“红包”收入,大投行董事总经理的收入仍是英美国民平均年薪的5倍;高级经理的收入可达到平均水平的3倍。在资本市场整体低迷的大气候下,证券界正在向凭借业绩获取“红包”的时代回归。
投资银行需要什么样的人才
随着大中华区越来越多的企业上市,国际性投行忙得不可开交,不少公司都表示要增加人手。但投资银行最需要的是什么人呢?在人力顾问公司Hudson任职银行及财务招聘组长的卓东樱说,投资银行在中国内地的招聘比起商业银行要少很多, 不过随着市场的开放,投行的潜力比很多行业都大。她说,现在投资银行最渴求有丰富经验而又了解中国国情的人,能说普通话当然最好,但对中国的国情及企业的了解也非常重要。所以,海归派和香港人在这方面都具有优势。
而对中国内地年轻人来说,竞争非常激烈,因为投资银行是过去2、3年才开始较有规模地招聘毕业生,想加入这个行业的人却越来越多。投行除了在大学举行校园招聘外,也会与商学院合作举办课程来挑选人才。但中国内地每年有成千上万的商科学生毕业,要脱颖而出不是一件易事。
摩根士丹利副总裁、负责亚洲人力资源调配的韦文翰说,投资银行最基本的要求是,求职者要有好的学业成绩,因为成绩代表一个人学习的能力及潜质。由于中国商科毕业生比比皆是,MBA 学位也逐渐变成必需。不过,他说中国内地的学生有一个通病,就是只着重学习的表现。拥有一张满分的成绩表,并不代表一个人能成为出色的银行家,一份均衡的简历才是银行最想看到的。“投资银行是充满竞争的行业,能力、热诚及目标当然重要,但创造力及忍耐也是不可缺少的。”他说,除了学业上有好的表现之外,投资银行也喜欢一些在其他方面有成就的人,例如音乐,艺术或体育。“一个有才华的人,代表他是一个充满热诚的人,这种热诚往往能够在事业上帮助他们”。
不过,希望加入投资银行的人也要有心理准备,这将会是一份竞争及压力均非常大的工作。在投资银行工作了7年多、现于ING霸菱香港公司担任地产分析员的李智颖说,她每天至少要工作12小时,除了要对自己负责的行业及公司有很深入的认识外,还要掌握整个社会的经济发展情况,因为每一件看似简单的事件、每一个普通的数据都可能对地产业带来重大的影响,而客人就依靠你的判断去做买卖。她说:“这是一个充满挑战性的行业,但也是一个奖罚很分明的行业。”
作为业界的资深人士,瑞士信贷第一波士顿(香港)董事总经理郭淳浩认为,投资银行是工资最高的行业。这位年薪过千万元的高级银行家提醒想入投行的年轻人要注意三要素。毕业生欲投身投资银行业,先决条件是学历够,因为有没有机会面试,第一关就是学历。“Make yourself interesting(令自己有趣),是我挑选应征者的另一考虑要素,应征者需表达出他如何将自己定位,跟别人有所不同。”其次是要“烂做”,切忌怕吃亏,尤其是开头几年需要“死做烂做”。他语重心长地说,“越能做的人,就会有越多的事情做,但是付出的肯定会跟薪酬不成正比。打工仔一定要能吃亏,永远让老板觉得你在吃亏才有得做,如果有一天,老板发觉你在占便宜,难有好结果。”第三个要素,就是新人要争取机会跟上司去见客户,毕竟全香港的上市公司中,肯光顾顶尖的投资银行的,郭淳浩估计不多于100家,所以行业内竞争激烈;而客户在利用投行的专长的时候,也会教你怎样做,在变相地指点你。“可能英雄见惯也是常人,但对于后生仔来说,若打算日后在商界发展,有机会拜会商场中最厉害的人,这行无疑是最理想的行业。当然新入行者也要自己多留意,才能学习到更多。”郭淳浩又忠告,年轻人最好在30岁以前入行,主要原因是,这行的确很辛苦,工作经常要“通宵达旦”。
证券分析师:年薪百万美元不容易
由于香港地区的国际金融中心地位,因此集中了相当一批对中国内地乃至亚洲资本市场非常熟悉的专业人士。他们中的很多人都已经取得了显著的成就,其观点在市场中有相当 大的影响力,如摩根士丹利经济学家谢国忠、瑞银证券的行业分析师等,他们的观点经常在媒体中发表,为业界所关注,有的时候更成为确定投资建议的出发点。
活跃于香港资本市场的证券分析师之间的差异很大,就数量而言,市场占有率超过1.3%的大型券商和投资银行大致有20家左右,中型的公司大致有40家,小型机构数量极多,而且很多是以家族形式经营的。基本上,所有这些券商和投资银行大约可以被区分为“四大板块”:第1个板块是欧美证券公司和投资银行;第2个板块是日本券商和投资银行;第3个板块是来自东南亚的券商和投资银行;第4个板块是香港本地券商和投资银行机构。
在欧美公司中,其专业研究人员如高级分析师的收入每年可以达到200万到300万美元的水平,除此之外,根据公司经营情况,年底还有20个月到40个月的花红可以拿。第二个板块,也就是来自日本的公司,专业人士的收入要比欧美公司低30%到40%,也就是每年约有150万美元的收入。东南亚以及香港本地公司的收入情况不好说,也不确定,这是由家族企业的性质所决定的。
值得注意的是,投资银行并不十分在意培养新人,他们获取人才的途径主要是2个,一是让新手自己去争取机会,边干边学,像游泳一样,新手游得出来也就出来了,游不出来就淹死了;另一个做法就简单多了,就是挖人。由于现在竞争激烈,经济并不理想,新手的工资每月只有3万港币,而且标准很高,至少要出身于美国名牌院校。而香港本地券商机构给新手能够提供的收入更低,每月约有15000港币左右,不过标准也相应低一些,有的仅要求大学毕业即可。
基本而言,在证券机构中从事研究工作的专业人士可以被划分为策略分析师、分析师和助手三大类别。策略分析师的主要工作是提供观点和项目框架,比如瑞士信贷第一波士顿策略分析师陶冬就表示,他的主要工作就是提供观点,所写的任何内容很少会超过一页纸。对比内地的情况,很多人对观点(View Point)看法有很大的偏差,这是策略分析师最重要的工作,因为观点往往就是出发点,就是确立的原则,观点一旦错了,最后的投资建议恐怕就错得更离谱了。
分析师的主要工作是为了完成某一具体项目,为某一市场提供投资建议。由于他们并不能脱离宏观的束缚和策略分析师提供的观点,因此,他们的工作比较具体。在这个层次上,有的公司还有经济师的职位,这个职位的作用主要是提供国情分析和对经济形势的判断,以便更好地把握宏观状况。
而助手的情况不是固定的,要视各家公司以及助手所跟随的分析师情况而定。通常助手至少对各种软件、图表工具以及数据非常熟悉,助手的日常工作并不轻松,因为他要时刻准备为分析师提供帮助,完成其所交代的任务。
在国际资本市场中,几乎人人都是工作狂。陶冬在瑞士信贷第一波士顿的工作时间是从早上6点钟开始的,一直持续到晚上10点钟,此后,他往往还要安排一些自己的事务去做。也就是说,像陶冬这样的分析师,每天的工作时间长达14个小时到18个小时。摩根大通金融机构分析师邓体顺则透露,他的工作是从早上6点开始,因为那时,国际上有些市场就已经开盘了,他必须跟踪情况,而到晚上10点左右他就会结束工作。
在感恩节的前夜,摩根士丹利经济学家谢国忠睁着疲倦的双眼,还在接待媒体的访问。他也是每天从早上6点开始工作的,直到深夜。谢国忠平静地说,这没什么可奇怪的,在资本市场上打滚的人,都是这样的工作强度,适应不了,就不要做。事实上,这样的人还有很多。在香港的资本市场的圈子中,专业人士日以继夜地勤奋工作,这种情况非常普遍,这就是他们的生活,他们的努力正是全球财富流动的原始动力。对于这样的工作强度,可能是我们很多人所不能想象的,我们希望获得财富,很多人也很羡慕分析师的荣誉和光环,但有多少人准备长年累月地这样工作?从事研究工作需要的是持之以恒的精神,如果你30岁还没有进入真正的分析师门槛,还在助手圈中晃悠,那么最好的建议就是换个工作,重新开始吧。因为即使从30岁开始,你还需要7-10年才能取得较为理想的成就,才能在业界拥有真正的市场地位。
如何在竞争激烈的分析师中脱颖而出?拥有深厚理工专业背景的荷银证券全球半导体首席分析师王秀钧的心得体会是:给人的第一印象很重要。他拥有斯坦福大学工程经济系统博士学位,对生产流程很清楚,提问非常专业。王秀钧指出,掌握数亿美元资金的外国基金经理人都很有经验,提问题很尖锐,而且态度咄咄逼人,让人没有喘息的空间。对于有心想从事分析师工作的人,王秀钧建议,给人的第一印象和presentation(做专业演示)的能力一定要加强,因为这决定了基金经理听完你讲的第一分钟后,会不会有耐心继续听下去。王秀钧通常直接问他们想知道哪些,根据他们的需要马上回答,换句话说,除了准备够充分,sensitivity(敏感度)也很重要。“分析师这行是people business(了解人、喜欢与人相处的行业),人诚不诚恳很重要。”而美林证券台湾研究部副总裁曾省吾则是凭借下苦功了解产业趋势赢得了业内的声誉。曾省吾拥有电机与MBA双硕士的学历,曾在华宝证券任职,为了分析个人电脑、主板与手机等下游产业,他每天工作超过12小时,不仅拜访上市公司、撰写研究报告,半夜还要起来回答国外客户问题。在调查上市公司时,曾省吾的观点持平、中肯,对未来看法不会受一时景气高低的影响。此外,他喜欢发问,分析问题比较深入。从小跟随父母移民美国,毕业于哥伦比亚大学(硕士)与加州大学柏克利(学士)等名校,后花旗美邦研究部副总裁的林群杰却不自满,认真用功,使受访公司愿意主动提供他更多的消息,让其分析报告更能洞悉产业走势,看准股价未来方向。之前,林群杰曾在百富勤和瑞士信贷第一波士顿任职,经常每周工作70小时。他认为,证券分析师好比侦探,工作中需要独立思考、从各个方面观察事物,进而说服别人。
投资银行业:女性职业前景看好
在具备欧美名校留学背景的华人中,女性在跨国金融与投资银行界拥有突出的职业发展机会。以金融市场较为开放的台湾地区为例,继2004年7月高盛任命余佩佩接替张果军出任台湾公司总裁后,已经有4名女士担任全球性投资银行的高层——除了余佩佩,其它3名女性主管包括摩根士丹利台湾CEO林水仙、瑞银集团台湾业务联席主管陈嫦芬及美林企业融资部台湾主管黄慧珠。拥有加拿大英属哥伦比亚大学硕士学位的余佩佩,在台湾外资投行界有超过10年的工作经验,在加入服务了5年的高盛之前,她曾在瑞银和花旗集团任职。3年前才与从事律师职业的丈夫结婚的余佩佩表示,工作的忙碌让她把婚礼交给先生及秘书打点,她只负责在约定时间现身,在拍完婚纱照后便立刻搭飞机公干,在婚礼前2天才回台湾。在发展时间不长的大陆市场,也已有孙玮、刘小俞、王学明、袁淑琴、李晶与赵竞等本地女性跻身于中高层职位,分别担任花旗环球金融亚洲公司中国业务主席、摩根大通中国区副主席、高盛(亚洲)董事总经理、德意志银行中国股票业务董事总经理、瑞银证券中国证券部董事总经理和摩根士丹利执行董事。
然而在投资银行界,也有女性面对债券交易和芭蕾间的选择时,决定在功成名就之时激流勇退,寻求自在的生活方式。巴克莱证券公司债券发行部全球负责人艾比桂.霍夫曼(Abigail Hofman)就是典型的例子——在积累了极其丰厚的资产后,霍夫曼厌倦了“执行制作人”(managing producers)的角色,她选择离开伦敦金融城,从而有时间一周4次上芭蕾课改变形体,做任何自己想做的事情。(出处:《Value》价值 作者:袁铭良)
再附一点背景,我本人原来学材料,后学管理,博士毕业时应聘中金,进入第四轮,当时好像上海地区一轮轮过的博士只有我一个,虽然后来还是没成功,但经历倒挺好,也非常值得回味:
当时贝多广等就在同一个大办公室,可以我没有从上去和他聊聊他的资金流向分析,(这本书上还是其它地方我见过他的照片)——另外,人生事未必,,不要太当真,不要以为被淘汰就是不如人,偶然因素很多的,只要是金子,总会发光
1、其实,事后我知道同学校的一个硕士,第一轮递简历就被干掉,但小兄弟不服气(他的情况也确实不错),一气之下将所有获奖证明和成绩等传真给北京中金总部,后来——大家猜猜,他被录用了
2、另一个故事,招聘时碰到的另一个小女孩,第一轮后就没有消息(中金当时是一轮轮发榜),但后来直接被通知去北京总部面试,原因——大家再猜猜,,,她是安徽人,娇小玲珑反应也挺快,中金的告诉她,第一轮碰见了朱云来(据说与安徽有关联),朱总对她印象很好,因此直接到此???
(该同志的交际人力很强,虽然后来也没有去中金,我后来还不时与她有些工作联系),,,
我是金融科班出身,支持一个.
每次看着那些极为优秀的师兄写的应聘业内顶级公司的帖子都唏嘘一番.我知道,为了这一天你们付出了太多.
相信进入这些顶级公司是很多学金融和财会的同学的梦想.但是过程也很残酷,没有进入并不代表你不够优秀.
对我来说,我需要的是最能够发挥我潜力的地方(当然报酬也很重要),这个地方不是唯一.快乐是唯一.
谢谢leest发了很多好贴子到金融版,这些经验之谈对后来人确实很有帮助,其实求职的过程也是一个学习的过程,在这里我也把一位师兄写的贴子发出来一下,看完以后会很感触和帮助。
发信人: Tow (Tow), 信区: Job 标 题: 生活:依然奔跑在路上——Tow的求职之旅(前注及文一) 发信站: 北大未名站 (2005年03月28日12:56:15 星期一) , 站内信件 [前注1]本人简介:Tow,现为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金融系2003级硕士,将于2005年6月 硕士毕业。2002年本科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曾在通用电气资本金融集团( GE Capital)、贝恩公司(Bain & Company)、博时基金等多家公司实习。发起创立“光 华人”(www.gsmer.net)与北大金融管理协会。2004年参加“中国-欧盟奥地利暑期学校 ”交流项目。在2005年的求职中获得瑞士信贷第一波士顿公司(Credit Suisse First B oston)固定收益部(Fixed Income Division)的Associate职位工作机会,以后工作地 点主要在香港。本人欢迎与大家交流,本人email地址:tow03@sohu.com。 [前注2]本文简介:片言碎语,思维跳跃,但都是一些曾经自己的真实的故事与感受,如 古语云“如鱼饮水,冷暖自知”,只求与大家做个交流。列位看官看过之后,或有所触动 ,或不以为然,悉由尊便,但请对文中的人与事及相关公司莫要刨根究底或者对号入座。 本文第一原发于“光华人”论坛(www.gsmer.net),本文允许转载,但务必请注明出处 及作者。(如有奸商剽窃攒书,本人亦只能除鄙夷外别无他法。)本文的主要内容涉及投 资银行业,这仍然是一个相当狭窄的行业,真正的受众也许只是少数吧。本人曾在求职过 程中得到无数朋友的鼎力支持,从无数前人的经验教训之中收益匪浅,在各大网络BBS求 职版中浸淫而出,因此借本文谨向这些朋友无论相识或未相识的致以诚挚的谢意。 (一)从土人开始 自己做的序中提到我是2003年春天考上的北大。那年四月的一个午后,身为社会闲散人士 的我在大街上闲逛,突然看见一个大学同学LC,他是98级人大经济学院的,我记得他原来 是保研到南开的,在街上遇见他颇有些惊奇。他平静地告诉我,他放弃了南开,毕业后专 心申请出国,拿到了Columbia University的Finance and Economics的Ph.D的offer,我 说,啊呀,虽然我终于上了北大,但是和你相比,还是个土人啊。 那天晚上,辗转反侧,白日这个哥们的三言两语又勾起了自己当年的出国梦。当时也曾被 新东方的那句“从绝望中寻找希望,人生终将辉煌”的刺激下疯狂地背单词准备GT。可是 现在还可以再出国吗?在北大读完硕士再去读个Ph.D还需要多少年呢?我是否真的适合去 读Ph.D呢? 想来想去,还是先做些切合自己的事,哪怕从土人开始。赴美读经济学的Ph.D已经不再像 当年对我那么耀眼,也许,每个人有自己的目标,我开始寻觅自己新的目标了。于是,非 典过后,积极地投递简历,找公司实习。(后来我是竭力劝那些上研的同学尤其是跨专业 跨校考到北大的同学,一定要提前找公司实习,实习经验的积累太重要了。) 现在想起来,当时的很多做法还是很愚蠢的,包括自己给HSBC等公司直接打电话说我是* *想去对方公司作intern(毫无例外地遭到拒绝),包括自己给一些都招过summer inter n的公司继续发简历(而且是极为丑陋不专业的版本)。不过本人的一个特点就是脸皮厚 ,不怕折腾,反正闲散嘛,就天天在网上逛,混迹于各job版中。 后来在03年6月的一天,在北大BBS看到博时基金公司招summer intern,就投了简历。虽 然当时还没有上北大呢,但是自己贸然地在简历上面写上了“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金融 系2003级硕士”的字样,希望可以得到些注意。也可能是因为运气比较好,在2003年的夏 天,那年找暑期实习的风气还不如现在盛行,而且博时基金原来只打算招两个接电话性质 的intern,但后来临时多招几个sales intern,所以得到了面试机会。再加上博时基金的 北京公司老总原来毕业于北大,比较倾向于招收北大的学生(呵呵,我这个即将进入者也 算了)。于是经过面试,幸运地得到了一个intern机会。其时博时基金市场部招的几个暑 期实习生都是北大的硕士或者准硕士(有两个女生后来和我一个硕士班的)。 经过了一个多星期的培训,就开始正式工作,03年夏天博时新发了一支指数基金,我们先 做了几天基金发行前的准备工作,待基金正式发行后每位Intern就负责一个大区的基金对 个人客户的销售工作。那时候自己还是颇有几分激动的,因为整天在办公室待着而没有太 多的事情做,在培训期间,博时北京公司的老总对我们的培训还是煽动起了我们对将来的 基金销售工作的渴望。而我是这些Intern中最幸运的吧,我负责海淀区的业务。比较熟悉 这里,而且我以为海淀区的富人(潜在客户,呵呵)比较多。 销售工作的本质是既非常辛苦但又非常锻炼人。我主要在中国建设银行(博时基金的托管 行也是主要销售渠道之一)的几个大的网点(比如科南路、甘家口、花园路、当代、中关 村等等)工作,每天会和成百的形形色色的人打交道,和不同的人说或者听不同的话。自 己当时还是很敬业的,每天早上和客户一起等银行开门,然后进去工作,中午我和银行职 员一起吃饭,饭后我就会直接继续工作,到下午银行关门(这个中间其实还是有很大的道 德风险的,因为没有什么人监管我的,我可以随便跑的),自己总是站着跑着,所以一天 下来往往觉得两腿欲断,几乎从没休息过周末,而且还要经常四处奔跑于公司、银行网点 之间。银行的人都说这个小伙子真能干。不知道这句话是贬义还是褒义。(据我观察,建 设银行的职员工作还是和外资行的员工工作有些差距的。)反正不管那么多,当时我还是 比较有激情的,而且觉得每做成一笔都会有些意义。很高兴听到一些网点说,只要我在这 个网点待着,每天至少几十万的,如果一走,马上业绩就没有了。感觉自己的能力提升是 最大的收获吧,因为实习生的薪水实在少得可怜,而且最早博时许诺给我们的奖金后来也 踪影全无。 感觉自己的比较大的收获有几点: 1. 和不同的人说不同的话,尤其是听别人说话比自己说话更重要,其实就是交流沟通 ?br />?br />能力。关键是一定要耐心和各种客户打点关系,善于处理各种问题。 2. 和身旁的人打点好关系,而且是和各阶层的人都打点好关系,任何人都是资源。我 ?br />?br />我所在的银行网点的人的关系都还不错,结果连银行的保安都来给我帮忙拉客户。 3. 要撑得起失败,我刚开始前几天,每天我都会见至少两三百个客户,每个都会颇费 ?br />?br />嘴皮子,所挨的冷眼白眼不知道多少,而前几天没有什么成效,这个时候就要继续坚持下 去,而且注意总结经验,然后随后业绩逐渐提升,并到后期自己越来越得心应手,而且减 少了许多无用功。 最后我的业绩是40天基金销售期内卖了1500多万(不包括机构客户),应该说自己对这个 成绩还是颇为满意的。毕竟自己从无到有,这么短暂的时间内可以有这么多个人客户来购 买,自己还是颇有两分得意的。 这个时候也快开学了,停掉了博时基金公司的工作。两个多月的工作也是蛮辛苦的,没有 怎么休息过,恰好这个时候Beyond来北京开演唱会,于是一个人很high地换上一套不羁的 行头,跑到工体在震耳欲聋的激扬澎湃中声嘶力竭两个半小时。散场的时候,想想自己的 青春,其实也就像这歌声一般,已经消失在空气中了。但至少,曾经热血过。 那段时间自己独自住在北京西郊一亩园一间破旧的地下室里。开学前的一段时间,闲散的 时候就在空硕野旷的圆明园里转悠。一个夏夜,和朋友们多喝了几杯酒,送走了朋友,其 时皓月万里,自己狂气突发,一个人跑进园子里纵声高歌,并又凑得几句话: (其一) 皓月数千里,独坐圆明园。 浮生看似梦,意气逼少年。 万里觅封侯,白首醉发狂。 千古豪杰往,匹夫将世匡。 且把吴钩放,对月歌风流! (其二) 醉卧黄土场,笑看风雨狂。 但作一游侠,可把人间悟? 草芥笑将相,龌龊嘲豪强。 俱作粪土灭,唯得风流存。 举目高山仰,低头羡大江。 我将白驹系,愿歌永高吭! 当时给几个朋友以短信形式把这几句话发了过去。一个朋友老黄也给我回了几句: 登高壮观天地间,大江茫茫去不还。 千万屑小俱尘灭,风流还须我辈来! 风流我辈!当时的我正是这样在月夜下再次泛起少年张狂! 而很多时候,张狂代表无知。 而很快,新的生活扑面而来。 这也正如标题所说,土人(即我)的生活真正开始了。 Tow于2005年3月22日晚于北京大学 -- You may say I am a dreamer. But I am not the only one. ※ 来源:·北大未名站 bbs.pku.edu.cn·[FROM: 162.105.151.89] Tow (Tow), 信区: Job 标 题: 生活:依然奔跑在路上——Tow的求职之旅(前注及文二) 发信站: 北大未名站 (2005年03月28日12:57:20 星期一) , 站内信件 [前注1]本人简介:Tow,现为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金融系2003级硕士,将于2005年6月 硕士毕业。2002年本科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曾在通用电气资本金融集团( GE Capital)、贝恩公司(Bain & Company)、博时基金等多家公司实习。发起创立“光 华人”(www.gsmer.net)与北大金融管理协会。2004年参加“中国-欧盟奥地利暑期学校 ”交流项目。在2005年的求职中获得瑞士信贷第一波士顿公司(Credit Suisse First B oston)固定收益部(Fixed Income Division)的Associate职位工作机会,以后工作地 点主要在香港。本人欢迎与大家交流,本人email地址:tow03@sohu.com。 [前注2]本文简介:片言碎语,思维跳跃,但都是一些曾经自己的真实的故事与感受,如 古语云“如鱼饮水,冷暖自知”,只求与大家做个交流。列位看官看过之后,或有所触动 ,或不以为然,悉由尊便,但请对文中的人与事及相关公司莫要刨根究底或者对号入座。 本文第一原发于“光华人”论坛(www.gsmer.net),本文允许转载,但务必请注明出处 及作者。(如有奸商剽窃攒书,本人亦只能除鄙夷外别无他法。)本文的主要内容涉及投 资银行业,这仍然是一个相当狭窄的行业,真正的受众也许只是少数吧。本人曾在求职过 程中得到无数朋友的鼎力支持,从无数前人的经验教训之中收益匪浅,在各大网络BBS求 职版中浸淫而出,因此借本文谨向这些朋友无论相识或未相识的致以诚挚的谢意。 (二)我心还如火吗? 当年还在我准备考研的时候,我写过一篇文章《我心如火》,希望以一些或许苍白的言语 来勉励自己坚持自己的北大梦。03年9月,借句俗语,如愿以偿地跨进北大的大门。只有 当自己真正跨进去这道门,才有机会接触到一些新的东西吧?比如,国际投资银行。 03年的9月末,摩根士丹利(Morgan Stanley)和德意志银行(Deutsche Bank)来北大开 招聘的宣讲会,当时入学不久的我兴冲冲地跑过去旁听,见识到了如此人头汹涌群情激奋 。我坐在台下,看着周围兴奋但眼中还有一丝迷茫的毕业生们。我很冷静,但我知道,明 年这个时候,我也会成为其中一员。德意志银行的介绍片特别煽情,Passion to perfor m!让人看了后热血沸腾,可是残酷的面试的最终结果是从成千上百名申请者中选拔出若干 位。比如摩根,03年只招了2位,一位刚进去的毕业于清华的男生现身说法:经历了11轮 面试! 国庆期间,有感于一个月以来在北大的感受,自己写了篇《北大生活杂记》,文章的结尾 自己写到: 不争的事实是:绝大多数一流的金融公司、投资银行、咨询公司……只在北大清华招人。 而自己又将身属何方? 光华流传着无数牛人的故事,演变为传奇。 但其实,都是很平淡地一步一步走出来的。 那时候,自己申请了一个学院组织的国外大学交流学习的项目,我申请的是瑞士圣加仑大 学,一个名额,进入最终面试阶段的有三个MBA,同班的M和我,以及其时光华研二会计的 Ful。 面试是group interview,每人先做自我介绍。那时候我才终于痛切地感到自己的土:同 班的M本科是光华金融的,学习成绩优异保送读研,曾经在宝洁公司(P&G)、中国国际金 融有限公司(CICC)等知名公司实习过,并曾在大四参加了光华独特的赴美国的Manlo交 流项目…… 而Ful则更令我汗颜:他在英文自我介绍时说他在2003年夏天在Goldman Sachs香港实习, 当时愚笨的我,听到Goldman Sachs的时候,居然没有马上意识到这就是传说中华尔街的 顶尖投行…… 后来是Ful拿到了这个交流机会。进光华后初次失败的我,反而有些激动,我可以认识到 如此优秀的人以及认识到自己的不足!再后来,在BBS上找到了Ful的经典文章《我的投资 银行面试经验》,马上打印下来,反复研究体会。 在翻BBS的JOB精华版的时候,还找到了曾在北大经院读本科的LL(网上用名“天街小雨” )发的《向世界顶级投资银行冲刺》,那篇文章洋溢的激情让我看了之后半晌无语,之后 在想,为什么自己不能也为此冲刺呢? 于是从那时候起,自己开始在网上各大BBS的job版掘地三尺般地搜寻可以得到的关于前人 面试投行或者关于投行的文章,比如曾经在光华读会计本科的snoopyzzq(后来我在贝恩 实习时才真正结识了已经是Business Analyst的他)写的《snoopyzzq的求职故事》以及 他的同学写的《都是暴人》,自己宛如得到了传说中的九阳真经,翻来覆去看着这些故事 ,希望自己也可以努力做些事情。 其时北大和世界银行有一个项目,选拔5名研究生去华盛顿世界银行总部去实习,需要提 交两份推荐信,个人陈述(中英文)以及个人简历(中英文)。自己恰好那时沉浸在他人 的传奇之中,跃跃欲试地准备申请。推荐信找教授,剩下的就是自己认真准备Personal Statement和Resume。去了很多网站,下了很多文章,看有关如何写Personal Statement 和Resume,甚至自己找了一些外语系的朋友和已经在美国的朋友,让他们给我把关,我就 翻来覆去的改。但必须承认,这些还都主要是自己摸索。 提交申请材料的截止日期是03年10月中旬的一个周日。正好那周的周五,中午我在北大看 到一个讲座的预告,说是周五晚上有一个曾经的北大校友来北大做关于求职的讲座。我想 想反正周末没有什么事,就去看看吧,反正自己那段时间改PS和简历头晕脑胀的。 必须承认,这个讲座极大程度上影响了自己今后的生活。也许很多时候,一些偶然事件就 导致日后的必然事件吧。 做讲座的是许国庆先生,我必须感谢的一个人。 关于他本人的情况和他的那本著名且实用的《无领到白领》,我就不再做具体介绍。那个 晚上,听完讲座之后,我就拿着我在讲座现场买的他的那本《无领到白领》,就着我的简 历,连夜修改我的简历,终于把我的最早的丑陋版简历制作的有些像样了。然后在那周的 周日,马上提交。 然后就是幸运地通过初选,再通过第一轮面试。这个时候,注意到了进入final的候选人 名单里有同班的一个女孩S。那时候,S在我们班的声名还不为众人所知,她很优秀但同时 保持适度的低调,同时始终在努力向一流投资银行冲刺(当然,这也是我很久后才知道) 。 世界银行实习项目的final候选人名单出来的时候已经是研一第一个学期的将近期末。当 时看到自己进入final之后还是很兴奋的,于是四处找口语partner练习口语,自己还去图 书馆借关于世界银行的书,还联系到了上一年成功得到这个机会的一个女孩JN(曾经光华 的一个优秀得简直惊为天人的女生,现在北美求学)并向该师姐取经,自己在一种莫名的 冲动之中幻想着,努力着。 最后的结果出来是04年的3月左右。没有原来预想的面试,大概只是世界银行从这些fina l candidates的简历中筛出了几份他们认为足够优秀的。S入选,我落选。 这次的打击的确很大。因为我为了这个机会,花费了第一个学期近一半的时间疯狂地准备 。而最后,连面试都没有就直接把我打掉了!我越想越不甘心,04年3月的一个午后,我 直接打了个车奔到富华大厦(当时世界银行北京代表处,后搬至国贸),我要来个传说中 的霸王面! 后果其实不难猜到,我被HR客客气气地送走了。 回来的路上,我悲愤的想,为什么我不如别人?难道就是因为自己的简历不如别人吗?的 确,S的简历和我想比,真的是云泥之别!S本科也是北大光华的,非常优秀的女生,学习 成绩优异,实习背景丰富且出众,也曾在美国交流学习过四个月。我呢?过去有什么值得 相比的经历呢? 本科环境的差别?学校机遇的差别?前几年积累的差别?为投行付出程度的差别?先知先 觉先做与后知后觉后做的差别? 但我不甘心!想想自己在第二年考研的时候,每天晚上临睡前,总会翻半小时的《曾国藩 家书》,一个深夜,看到曾国藩的一句话,令我热血贲张: 好汉打脱牙,和血吞! 是的,我必须坚持做下去!于是,我开始近似疯狂弥补自己的不足,包括不断修改自己的 简历,关注各个BBS的job版的信息,只要有公司说招intern就会马上发简历过去……因为 自己没有什么资源,唯有多靠自己。 后来我看了看,我在研一第二个学期申请过的公司多达近50家,很多公司都是翻来覆去的 申请,比如CICC(共申过三遍,终于在04年4月给我一个面试,结果失败),很多小公司 自己也申请,比如现在我都不知道做什么的清科公司,申请的公司五花八门反正跟本专业 相关的就申,比如银华基金、银河基金、飞利浦、戴姆勒克莱斯勒,自己甚至连GE的校园 大使、公共关系人员这样的职位都申…… 04年的春天,华尔街的投资银行们,也来招summer intern了。摩根士丹利(Morgan Sta nley), 美林(Merrill Lynch),摩根大通(J.P. Morgan Chase),瑞士信贷第一波 士顿(Credit Suisse First Boston),德意志银行(Deutsche Bank)…… 激动地填写网申材料,提交简历,然后等待的就是一家一家地被拒…… 所幸,还有德意志银行给了我面试机会,尽管我面到了final。面试的部门是Global Mar ket。具体的面试经历我曾经在网上发过《我的德意志银行面试经历》,当时作于04年3月 ,现在看来,当时的自己还是非常不成熟。 但已经够幸运地进入到面试,自己就学到了许多东西。面试德意志银行一共见了六七个b anker,和他们的交谈令我受益匪浅,每一个banker都非常nice而professional。 经历就是笔财富吧。成长也需要一个过程吧。 当最后德意志的summer intern确定之后,再次被拒后的我这样想。这一轮投资银行招su mmer intern过去了,全部折戟,那我就继续申别的公司呗! 申请呵被拒,被拒呵再申请,再申请呵再被拒…… 时间就这样过去了。到了2004年的四月。突然有天上午,一直在苦闷中摸索的我,痛感为 什么光华虽号称国内最好的商学院但没有一个强有力的network时,想想为什么自己不能 做一个呢?就算没有投资银行的实习,我在04年的夏天我也可以继续靠自己的努力做些事 情! 这样,有了“光华人”( www.gsmer.net )的诞生。 我自己是做不起来的,那个时候,得到了同班的小K和小宝,以及很多光华2004级的硕士 生的加盟,大家一起做。 而其实,形势对我来说也渐发严峻:转眼5月了,积极争取的暑期实习还没有着落,反而 是无尽的失败,“光华人”的创办初期占用了我大量的时间精力,我为此荒废了一些课程 ,一时间,我在本班的形象俨然是一个“混混”……经常在夕阳西下的时候,只有我和同 班的小K静静坐在未名湖边,看着斜阳流水,继续苦撑着残留的希望。 而到了6月,突然有了转机。 6月初的几天之内,在进入光华近一年后,历经了不知道多少次失败后,接连得到了好几 家公司的暑期实习offer,这里面有贝恩公司(Bain & Company)和通用电气资本金融集 团(GE Capital),而且接到了北大国际交流部的通知,说我顺利入选赴欧洲参加为期一 个月的中国-欧盟奥地利暑期学校项目。 难忘接到贝恩公司的暑期实习offer的那个晚上,我独自来到了未名湖边,看着天上的明 月和脚下的流水,听着罗大佑的《京城夜》一遍又一遍——“上升火焰/是一种不能停止 继续上升的怒火/向上火焰/像一个不能停止继续扩张的传说”,心潮澎湃! 那天晚上,我给几个要好的朋友们写了封信,信的标题我就用了《上升火焰》,信里我不 由感慨道: 有没有对自己失去信心? 有没有对生活失去信心? 答案是没有。 那就继续上路吧! 那就继续微笑着上路吧! Tow于2005年3月23日凌晨于北京大学 (三)咬牙硬拼,血战到底 关于04年我面试贝恩公司(Bain & Company)的经历以及实习经历,我曾在网上发过一文 《About Bain》,所以就不再重复。GE Capital的机会就有两分意外,因为我投过GE的好 几次简历,但总是音讯全无,直到5月的一天,GE上海那边的一位HR给我打电话,电话面 试后觉得我还可以,就要我去面试GE Medical(通用电器医疗集团),在北京的亦庄开发 区内,那次面试,我满怀信心而来,当时面试也感觉发挥不错,然而依然被打掉,反正那 时候屡屡被拒,失败的滋味已经近乎麻木。孰料过去两周之后,GE Capital把我叫过去面 试,套个恨俗的话就是令我喜出望外,又积极准备几天,然后跑到汉威大厦,面试官是一 位原籍台湾的女士,是GE Capital中国区主席,当时和她聊得很不错,感觉非常有把握, 果不其然,之后不久就得到GE Capital给我的暑期offer,只是因为Bain给我之前,我先 答应了Bain,于是6月份先开始了Bain的实习。 这里也要感谢一下同班的Kay,她是03年夏天和我一起在博时基金实习,而在04年夏天又 和我一起在贝恩实习,工作中她帮了很多忙。在贝恩的第一个督导是个超级美女宁,宁很 nice,知道我得到了去欧洲交流学习的机会后,小手一挥,慷慨地放我走了一个月。 于是,整个7月就在欧洲逍遥。北大去的学生是女生多而男生少,我是组长,组里其他人 都是女生,于是每天充当护花使者的角色,和几个女生四处玩来玩去,欧洲的交通非常发 达,我们跑了很多地方,眼界大开。那个月是我进入北大后最为轻松的一个月,自己也觉 得研一过得比较压抑,正好趁着这个机会好好透口气。 8月回到北京,继续贝恩的实习,前一个项目已经到了尾声,虽然我也参加了其他几个别 的项目,但只是断断续续地,而且贝恩的总部在8月份底从北京搬到上海去了,分给我们 实习生的工作渐少,我开始觉得有些闲了。 这时候想起了04年6月份一个师姐Laura的话,该师姐本科也是人大出来的,保研到了北大 经济中心,在北大期间曾在摩托罗拉、贝恩、高盛实习过,后得到摩根士丹利固定收益部 (香港)的工作,在Laura临走之前,我又找她谈了一次,让她给我些建议。其时我已经 在贝恩开始实习,Laura知道后,先肯定贝恩实习的经历对申请投行有些作用,然后又说 ,其实贝恩的实习还不够,劝我除了贝恩之外,再找家知名金融机构。想想曾经GE Capi tal对我的印象还不错,于是8月底又联系了GE Capital,恰好因为他们另外找的一个sum mer intern要开学了,我正好9月可以顶她的一些工作。 又一个9月开始了。我们的课程还没有上完,于是很多时候也逃课去做些工作,我在GE C apital的工作并没有告诉贝恩,结果9月和10月又不得不为贝恩做了一些活,只是好处是 因为贝恩的北京office从国贸1号的25楼搬到了12楼,新的office特别小,所以就可以不 必去贝恩office干活(GE Capital的工作是要求必须去汉威大厦的office的),否则真的 是分身乏术,而且会造成严重的道德问题。 可是,毕竟自己的精力有限,除了上课、实习之外,还要准备再次出现的华尔街投行们。 思来想去,觉得在宿舍住着,自己很容易懈怠,而且做很多事情不方便,比如我的早起会 吵到同宿舍的(那时天天要早起,我必须定个大闹钟早上把我叫醒,而宿舍其他同学当时 没有实习不必早起),想想我的口语,依然还是有些问题,荒废的过久,想找个地方可以 安静的学学英语……再想想将到的投资银行们,我预感到今后的三个月将是极为繁忙的三 个月,将经历的失败也会更多,我想,就算受了伤,也应该自己找个没有人的地方,自己 暗中疗伤,然后走出来继续精神抖擞地去奋斗! 于是2004年9月中旬,一个人在西苑旁边找了间小平房,房屋很简陋,但我很知足,虽然 背光但起码不是地下室,房间没有什么家具但我觉得一椅一桌一床足矣,而且,当时负债 累累的我无力承担更高的费用——这间十足便宜的小屋就是我的庇护所了。 于是悄悄地搬出了宿舍(同宿舍的人过了很久之后才发现),搬进了这间简陋的小屋。搬 进之初,想起了当年第二年考北大时,在自己经常自习的教室的墙角的桌子上刻下了八个 字以此勉励自己,于是拿出张百事贴,在上面又写下了那八个字,贴在墙头对着桌子的地 方,我一抬头正好可以看到: 咬牙硬拼 血战到底 盼望着,盼望着,那些传说中的华尔街投资银行们出现了:打头炮依然是摩根士丹利,9 月21日在经济中心先开了Fixed Income Division的招聘宣讲会,随后9月22日中国国际金 融公司来北大光华开了宣讲会,9月23日是摩根士丹利的Investment Banking Division和 Private Equity Division,再看看BBS上的预告,一时间感觉到山雨欲来风满楼! 每家公司都有繁琐的网上申请手续,需要填写无尽的表格…… 我不知道那些表格别人是怎么填的,花了多少时间。但是我是尽了自己最大的努力,花了 最大的心血,填写每一家投资银行的申请单。一遍一遍修改。力求完美。 同时,我又一次将自己置于背水一战的境地:我放弃了争取留在Bain的机会,我放弃了G E Capital推荐我去GE的FMP机会,我没有再申请除这几家最优秀的投资银行的其他公司… … 整个10月,是在白天的工作和晚上无尽的填写表格中度过了。(到了10月末,终于被迫停 止了在GE Capital的工作而全心应战。) 到了11月,战斗终于打响了:又先是摩根士丹利,其投资银行部给我电话面试,然后是其 他各家。一轮又一轮,从北大、清华、复旦、交大(这些投资银行在国内只在这四所学校 招人)千以万计的申请者中开始拼杀,无尽的面试。 北风渐冷。转眼到了12月份。 04年的12月呵,是怎样的一个疯狂的月份啊! 我几乎每家投资银行都进了final,这背后是50多场面试笔试……每天早上6点起床,梳洗 打扮,换上西服的人模人样,然后混迹于北京的各家顶级写字楼里,晚上拖着疲惫的身躯 回来,还要再看很多专业知识,思考面试的经历、自己的不足与弥补的工作,练习英语, 找地方上网查资料,然后到夜里2点睡觉…… 独自一人住的好处就是可以为所欲为,这些投资银行的面试几乎毫无例外都是全英文面试 ,所以,我就可以肆无忌惮地在小屋里高声读英语,高声读Wall Street Journal上的文 章每天至少两个小时,我不信自己的口语打不过别人,就算有accent,也要very fluent ! 这个冬天,真的是记忆里最寒冷的冬天:小平房里面没有暖气,房间的电插座的电压特别 低,我买了个电暖气后发现无法使用因为房间电压承受不了,破窗和破门,都是大缝,我 拿卫生纸巾堵死一些缝隙,但还是遮挡不住外面的寒风,晚上盖两床厚被子有时也难以安 眠,尤其是气管受了风寒,经常在半夜里警起然后咳嗽的死去活来的。寂寞呵寂寞,忍耐 呵忍耐……那时候,自己创建的“光华人”依然在惨淡经营着,自己还要四处奔波,也不 知道自己忙的是个什么……最痛苦最郁闷的几个深夜,就自己一个人钻进旷朔野寂的圆明 园里,高歌长啸,对着天上冷冷的月亮,我声嘶力竭地高喊“仍然自由自我/永远高唱我 歌/走遍千里”……而这些,真的是应了自己最初那种颇有几分悲壮的预期:即便受伤, 我只想找个没人的角落独自去疗伤,伤好之后,还要继续战斗! 但是,无论怎么艰苦,却总有种内心如火般的激情还在支持着自己,我自己都很惊奇!每 天早上起来后,依然精神抖擞!期间还去香港待了几天面试若干家投资银行,我打趣说这 下连香港的顶级写字楼自己都参观了呢…… 快到圣诞了,有好几家投资银行都进了最后的final了,从国内最好的几所大学里的申请 者中只剩下寥寥无几的人了。我想,该有结果了吧——希望可以过个愉快的圣诞。 而那时的我,其实已经快到了强弩之末,在南银大厦面试瑞士信贷第一波士顿的投资银行 部的final时,我告诉同班的一个女生,现在的感觉就是想吐——无尽的面试与等待,而 传说中的offer依然遥遥无期…… 圣诞是愉快的——对于拿到那几家投资银行的offer的同学,只是,没有我。无一例外。 而窘迫的我,无力再承担在外面住宿的费用,哪怕这样的贫民窟的破房!! 我搬回了宿舍,突然发现忙了许久,原来追求的只是一场空,走了许多高档的写字楼,繁 华如梦,转眼即逝。 誓不低头,但屡战屡败。 我终于觉得累了,乏了,麻木了。 没有机会了。梦结束了。 阳历新年到了,没有感觉。2005年1月。没有什么面试。因为好的公司都几乎过去了,而 我除了投资银行外没有投过其他公司,于是,我背水一战的后果就是一无所有。 从小K那里烤来了全套的港剧《创世纪》,每天也不出去龟缩在床上呆呆地看,昏天黑地 ,胡子拉楂,放浪形骸。剧情渐落俗套。但是,剧里主人公叶荣添的一句话,还是刺激了 一下我几乎麻木的神经: 无论多少人关心自己,能不能再站起来还是靠自己! 旧历新年快到了,逃也似地回到了家。见到了最好的朋友春晓。一个飘雪之夜,我们两个 人长谈。人为什么会痛苦?——因为对自己超越不够!那么就继续努力超越吧! 送别春晓后,我又给小k发短信:不论怎么样,我们的心是打不死的!迎着满天的风雪, 再次高唱起来“仍然自由自我/永远高唱我歌/走遍千里”! 同时,自己深入反省和思考。自己追求的到底是什么呢?为什么要把自己限在如此狭小的 一个范围内呢?古语云“君子不器”,自己在哪里只要敢于拼搏,都可以起来的! 于是,春节过后,再一次鼓起了激情,回到北京,开始新的求职之旅——这次,也开始面 试投资银行之外的一些公司。 而人生就这样奇妙: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3月初的一天,突然瑞士信贷第一波士顿 公司的HR打电话,说我去年面了该公司的投资银行部,虽然没有拿到最后的offer,但是 公司仍然觉得我很优秀,想把我转到固定收益部,问我是否愿意? 当然愿意了!这绝对是今年国内的毕业生们所梦寐以求的最好的机会之一! 重新鼓起了干劲!这次的功夫又一次下得十足! 有个女孩曾说我的性格像蜘蛛,我不解,她说是因为不管多少次蜘蛛费力结的网被吹破, 蜘蛛都会再一次努力织新的网。也许这样的形容是对的吧。就像求职,不管多少次面试的 失败,我在每次面试之前,都会走进写字楼的洗手间里,洗把脸,然后对着镜子笑一笑: 你是最优秀的!你这一次肯定行的! 而这一次,居然行了。 难忘一个平凡的周末的夜晚,瑞士信贷第一波士顿公司通知我拿到了offer,我很平静地 致以感谢。我的心真的很平静:也许,我曾经的付出已经足够得到这样的回报吧? 只是那天夜里仍然睡不着觉,黑暗中摸出CD机,胡乱塞进一张CD,居然是久违的《一生何 求》: 冷暖哪可休,回头多少个秋。 寻遍了却偏失去,未盼却在手。 想起了很多年前,我的高中班主任告诉我的一句话:走过去,前面是一片天! 我却觉得,对我来说,这不是“走”,而是“跳”,且是“惊险一跳”。 于死地而后生。 一个阳光明媚的午后,走进一家音像店,买了张许巍的新专辑。有首歌,突然发现,特别 符合现在的心境: 《曾经的你》 曾梦想仗剑走天涯,看一看世界的繁华 年少的心总有些轻狂,如今你四海为家 曾让你心疼的姑娘,如今已悄然无踪影 爱情总让你渴望又感到烦恼,曾让你遍体鳞伤 DiLiLiLi…走在勇往直前的路上 DiLiLiLi…有难过也有精彩 每一次难过的时候,就独自看一看大海 总想起身边走在路上的朋友,有多少正在疗伤 DiLiLiLi…不知多少孤独的夜晚 DiLiLiLi…从昨夜酒醉醒来 每一次难过的时候,就独自看一看大海 总想起身边走在路上的朋友,有多少正在醒来 让我们干了这杯酒,好男儿胸怀像大海 经历了人生百态世间的冷暖,这笑容温暖纯真 不论如何,新的更广阔的天地已经打开了。 现在的我,是如此渴望在这个新的天地里去做些事情。 内心依然如火。而我,依然奔跑在路上。 我在北京还有三个月,这些天,我也许真正有些放下心了。起码,上了二十年的学,出来 后可以有这样一个理想的职业起点。同时,自己也有时间和空余多考虑一些事情。 近来每天都有饭局,和不同的朋友吃饭,和每个人聊天的时候都有些新的体悟。且行且思 且悟且感吧。 生活真的是很精彩。 只要认真的去生活。 感谢朋友。 感谢未知。 感谢苦难。 感谢失败。 感谢绝望。 感谢激情。 感谢忍耐。 感谢欢乐。 感谢恬淡。 而继续的生活呢? 想起了阿甘正传,Jenny对Forrest喊道: Run!Forrest,Run! 那就继续奔跑吧。 Tow于2005年3月23日上午于北京大学 Tow (Tow), 信区: Job 标 题: 生活:依然奔跑在路上——Tow的求职之旅(前注及文四) 发信站: 北大未名站 (2005年03月28日12:59:44 星期一) , 站内信件 [前注1]本人简介:Tow,现为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金融系2003级硕士,将于2005年6月 硕士毕业。2002年本科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曾在通用电气资本金融集团( GE Capital)、贝恩公司(Bain & Company)、博时基金等多家公司实习。发起创立“光 华人”(www.gsmer.net)与北大金融管理协会。2004年参加“中国-欧盟奥地利暑期学校 ”交流项目。在2005年的求职中获得瑞士信贷第一波士顿公司(Credit Suisse First B oston)固定收益部(Fixed Income Division)的Associate职位工作机会,以后工作地 点主要在香港。本人欢迎与大家交流,本人email地址:tow03@sohu.com。 [前注2]本文简介:片言碎语,思维跳跃,但都是一些曾经自己的真实的故事与感受,如 古语云“如鱼饮水,冷暖自知”,只求与大家做个交流。列位看官看过之后,或有所触动 ,或不以为然,悉由尊便,但请对文中的人与事及相关公司莫要刨根究底或者对号入座。 本文第一原发于“光华人”论坛(www.gsmer.net),本文允许转载,但务必请注明出处 及作者。(如有奸商剽窃攒书,本人亦只能除鄙夷外别无他法。)本文的主要内容涉及投 资银行业,这仍然是一个相当狭窄的行业,真正的受众也许只是少数吧。本人曾在求职过 程中得到无数朋友的鼎力支持,从无数前人的经验教训之中收益匪浅,在各大网络BBS求 职版中浸淫而出,因此借本文谨向这些朋友无论相识或未相识的致以诚挚的谢意。 (四)华尔街是什么街? 真实的生活并不完全是故事。所以,我的这篇求职之旅的(一)(二)(三)如果是我的 一些故事的话,那么,至此为止主要故事收场了。在下面,我会竭力揭示出一些故事背后 的东西。这正是本文最初的基调定位所在:感性+理性。只有激情还不够,还需要冷静的 思考。 文章最初提到,我是从土人开始的,最初也是懵懂无知的,甚至到今天拿到华尔街投资银 行的offer依然还是很大程度上的土人一个。而华尔街到底是什么街呢?投资银行又是什 么行呢? 在《说谎者的扑克牌》(Liar’s Poker)一书中,作者在开篇中这样说道: 俗话说:“华尔街的一端是阴阳河,另一端是坟墓。” 这句话很精辟却并不完善,它遗漏了位于两者之间的幼儿园。 这些年来,华尔街始终处于风顶浪尖的舆论中心,千夫所指,褒贬不一。本文不追究具体 的道德意义,不过想友情地提示一下看官朋友:真的想走进这条街吗? 因为,并不是每个人都适合的。甚至说,适合者只是少数。再甚至说,少数中的少数。 如果关于这些一无所知的话。那么,可以看看一些经典的书籍,比如: 迈克尔•刘易斯,《说谎者的扑克牌》(Liar’s Poker),中文版,海南出版社。 (网上很多地方也有电子版的,包括英文版的。) 罗恩•彻诺,《摩根财团——美国一代银行王朝和现代金融业的崛起》,中文版, 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上面那两本书可能从一种类似纪实的写法或者从畅销书的定位提供了看待华尔街投资银行 的角度。 如果就学术而言,国内最近也有些关于投资银行的书面世,比如: 何小锋、黄嵩,《投资银行学》,北京大学出版社。 谢剑平,《现代投资银行》,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国外关于投资银行的书也很多,我曾影印过几本如下: Charles R. Geisst, Investment Banking in the Financial System, Prentice Hall. K. Thomas Liaw, The Business of Investment Banking, John Wiley & Sone, Inc. 有些网站也有丰富的资料,除了各大投资银行网站以及一些财经网站比如WSJ(华尔街日 报)、FT(金融时报)、Bloomberg等等(相关网址恕不赘列),还有比如: http://ww.vault.com http://ww.wetfeet.com http://www.careers-in-finance.com/ib.htm http://www.investment-banking-resources.com/ http://fisher.osu.edu/fin/cern/invbank.htm http://www.a-ten.com/alz/inbank.htm http://www.cibclub.com.cn/net/index.php (注:和君创业做的,其老板王明夫另办有 所谓的投资银行私塾,不过我没有参加过,据我所知,北大清华有很多学生参加,具体情 况不详。) http://www.hongxing163.com/list.asp?boardid=43 http://club.amteam.org/club/default.asp (注:AMT Club,背景是著名的华尔街金融 培训公司爱姆特,但这个网站的大部分资料和咨询相关,但有很多关于投资银行的资料。 ) http://www.gsmer.net/home/forumdisplay.php?f=100 (这个就不介绍了,光华人的投 行版,上面有大量的关于投行的资料。) 就求职而言,Vault和Wetfeet作为最好的两大职业服务网站,每年都会推出最新版本的投 资银行指南,包括投资银行介绍、相关金融知识、面试指南等各方面。国内目前也有些关 于投资银行求职方面的书,但最好的无疑是许国庆、李国忠写的《无领到白领》(中信出 版社)。 如果还不知道投资银行的话,那么先去看看一些相关资料吧,了解一些背景情况! 作为这一系列文章的第四篇,在结尾,我必须指出:无论一些光环多么耀眼,但要看到光 环背后的一些东西。而且,毕竟,最后可以去投行的人依然是少之又少。那么,自己是否 适合这个行业呢?是否应该把这个作为自己的职业目标呢?大而话之,从历史上看,任何 盲目跟风都只会造成灾难性后果,从荷兰的郁金香到中国的君子兰,从文革后中国的“文 学热”到今日大学校园里的“投行热”,这里面真正的思考者有多少呢? 改一句俗话作为本篇收尾吧:街上有风险,走路请当心。 Tow于2005年3月23日下午于北京大学 (五)积累积累再积累 不知道列位看官是否真的重视了我在这一系列文章之(四)里的一些话。为此,我在此不 得不再次重复。因为,很多时候,重复是为了强调——强调自己的定位问题。自己是否适 合?是否有这个能力?是否可以在这个行业里生存下来并表现出色? 反复说这一点,是感觉国内的教育也好舆论也好,总有种偏激,比如,一味强调“不吃苦 中苦,难为人上人”但却很少考虑吃的苦是否值得,父母一直期盼着孩子从重点小学上到 重点大学然后出国留洋拿个洋博士却很少考虑是否每个人都适合读博士然后作什么家什么 者的。大学校园里的投行热也是如此。好像大家都感觉到这是个暴富的行业,可以一夜脱 贫走入上流社会的地方,然后纷纷趋之若鹜。 所以,方向的确定,是最重要的问题。 如果,看官中的确有志于进入投行的,那么,剩下的就是去一步步积累,积累,再积累。 在这个系列文章的(五)中,我会认真分析投行招人的一些basic requirements。很多东 西,其实就是种“潜规则”。自然,每家投行都宣称自己是如何公平,可是,这世界上没 有完全公平的事情。说句公道话,投行在诸多行业中已经在很多方面是非常公平的了。 这些基本的要求,我想大概可以分为硬性要求和软性要求两方面。其实,也是很多时候投 行选人的一些标准。起码,公司的HR首先根据一些硬性要求从成千上万份简历中筛出适合 参加面试的几十个candidate。 这些硬性要求有什么呢?我想,无非有以下几个重要的方面: 1. 家庭背景/教育背景 很多东西其实是隐藏在背后的:比如家庭背景。在美国,一些世家子弟很容易得到机会, 这是公开的秘密,很多投资银行家都有庞大的家族在支撑着投资银行业。在目前的中国, 家庭背景的重要性还并不为许多申请者所知,但是,也要知道,一些投行高层的家庭背景 是极为显赫的。对此我觉得应该公允看待。毕竟,投资银行业的核心无非仍然是两个字: People Business。投行并不排斥出身卑微的人,但是,这些人要想在投行立足,人际关 系网的建立是非常重要的。而且再插句话,投行内部的推荐还是非常管用的,但是,我相 信如果投行内部推荐的话,这个被推荐者也会是比较独特的,必然有其独特之处,因为投 行的人用句俗话来说也是“人以群分”的,投行的人一般不会随便推荐的。 而毕竟,born with silver spoons的人只是极少数,投行的公平性最大体现在允许甚至 青睐许多出身平凡但敢于打拼的人。对年轻人而言,敢于打拼的而且头脑聪明的最大体现 就是教育背景——是否出自名校。在美国,是Ivy League,是沃顿和哈佛的MBA们。在中 国,是北大清华复旦(有时加上交大)。投行的这种名校情结的原因比较复杂,但其实也 很容易琢磨出来。此外,即便出自名校,也要看在校的表现如何,比如学习成绩是否名列 前茅。也许有些有志投行但目前并非在所谓的“名校”就读的人士为此抱怨发牢骚,那么 我的建议就是,除非特别优秀突出的惊为天人的那种类型,要么还是把牢骚咽在肚子里做 好打持久战的准备——或者在国内通过考研的形式上北大清华等名校,或者通过工作若干 年后再申请国际顶尖商学院的MBA,之后再去申请投行。这样是曲线了一些,但是,要明 白,很多时候,要达成一个目标,必须经过长期的努力或者曲折的经历。 近来来,投行在校园里逐渐热起来,很多非经济管理类的专业的学生也纷纷申请,应该说 这是个好事,而且投行不是一概排斥其他专业的学生,不过,这些申请者就要多弥补一些 和其他经济管理类专业学生相比进入投行的不足。我曾经在04年为某家国内的券商投行部 筛简历时,看到一位某名校计算机系同学的简历,通篇是掌握多少种计算机语言、参加过 编写什么程序、参加过什么软件开发项目之类的,完全没有和投行有交集的地方——可想 而知,这样的简历马上被打掉。 2. 优异的英语水平 这点是毋庸置疑的,因为英语是这些国际投资银行里的通用语言。而可惜的是,很多大陆 的申请者被排在投行的门外,很大的一个劣势就是英语不好。我想想我自己,觉得自己还 是比较幸运,大学本科的时候,大一和大二两年花了大量的精力和苦功去学习英语,所以 真的是受益匪浅,而且在硕士阶段就可以省出很大的时间精力去做别的事情。这里,也想 提醒志于进入国际投行的人们,一定要把英语练好。这是基本的要求。而这一点怎么强调 都不为过。面试投行的时候,英语水平表现在口语一定要好,而进入投行后,英语水平表 现也会在书面中表现出来——很多中国人在reports里面不及欧美人精巧地polish自己的 业绩。申请者的英语成绩好是如何表现出来的呢?其实就是很大程度上简历上的英语成绩 ,比如国家四六级英语考试90多分,托福成绩640,GMAT720之类的。这样的数字会让HR眼 睛一亮,然后有信心判断出这个申请者的英语还不错,然后会挑出来参加面试。但同时, 有些申请者知道此道后,有时候不择手段去造假,没有那么高的成绩却要给自己编个很高 的成绩,这是很忌讳的,因为即便被挑出面试,只要一张口,面试官就知道这个申请者的 英语如何就知道这个申请者必然造假——而在投行面试中,cheating一向是大忌! 国内很多申请者一个致命的缺陷就是,可以在各种英语考试(尤其笔试)中考得惊人高分 ,但是一张口就是说不出话来,或者说的英语发音腔调千奇百怪(中国人说英语有口音很 正常,但不要过于发音奇怪),或者一听别人讲英语就是完全陷入懵懂不知对方所云何物 。那么,就要强迫自己短时间内强化自己的英语训练。而且我个人认为关于实用英语方面 的提高,口语和听力一定要并重。口语方面,多和美国人聊天或者跟读美语有声资料(个 人推荐美语发音)以矫正自己的发音,多读些多背些英语材料,甚至可以找口语partner 一起练习提高等等;听力方面,一定要坚持听下去,我在上本科的时候坚持每晚找个安静 的地方听VOA至少两个小时,坚持两年,收效甚高。 当然,这些还不够——因为投行的英语面试中会问到专业问题,那么,就要对一些财经词 汇比较熟,会用英语表达一些基本含义,比如投行中常见的问题:What is the Balance Sheet? How to calculate Free Cash Flow? How to value a company? 这些东西可能 用中文很好回答,可是在面试的现场如何用流利的英语表达出来,还真的是一件不容易的 事情。这就需要平时多上一些英文的财经网站,比如华尔街日报(WSJ)、金融时报(FT )、Bloomberg,以及找些英文的财经资料或者专业知识看看,熟悉英语表达。 3. 相貌出众/气质较佳 有些人可能看到这点心里会非常不爽,但是,投资银行很多时候是要见高级客户的,那么 相貌以及气质的要求是很重要的!这就是为什么很多进投行的人都是PPMM或者SSGG的原因 。当然,生而卓众的是极少数,那么,气质表现和言语谈吐是可以通过后天的积累来弥补 的,起码举止表现的要professional。一位在某国际顶尖投行做到董事总经理的中国人曾 对我说过一个词言简意赅地概括了这点要求:presentable。 气质方面,也许一个人可以慢慢培养出来。就算短时间内很难速成的话,那么,找些商务 礼仪方面的书,好好看看,不要犯一些社交场合方面的错误,而且会给人的见面印象会比 较好,First Impression是非常重要的!我个人推荐中国人民大学的金正昆教授的一些关 于商务礼仪的教程,我还买过他的商务礼仪教程DVD呢。 这些注意了,然后行头要配置好,面试的时候一定要穿职业套装,就算自己不是特别的英 俊潇洒或者天香国色,起码给人印象会非常精干、非常职业,可以弥补自己在相貌上的一 些不够理想的地方。关于其他一些外表形象的问题,我会在下一篇文章中再作说明。 4.出众的实习工作经历 这一点对大陆背景的申请者尤为重要。简单来说,就是大陆的人太多,投行为减少成本, 那么这个检验机制就是看申请者以前的实习工作经历如何。实习经历最有作用的应该是投 资银行的实习经历,近年来国际投行在大陆招的实习生也逐渐多了起来。如果没有投资银 行的实习经历,那么咨询公司的实习经历也不错,或者一些国际知名公司(比如四大国际 会计师事务所、通用电气等)的实习经历。不是说国内公司的实习经历不好,只是就重要 性而言,国际投行更看重在外企的实习经历。实习经历比较多元化也是比较好的,有些单 位的实习经历投行也是很感兴趣的,比如中国人民银行总行、银监会、证监会之类地方的 实习。不必要老是待在一家公司。而且实习单位的寻找其实也是一种积累的过程,往往从 不是特别好的公司开始,然后一个台阶再一个台阶地向上走,直到找到比较好的实习单位 。 有些人可能觉得实习也不好找啊,我对此的看法就是平常多留心,多投简历,多尝试,总 会有机会的。然后走好第一步,再继续走下一步。而且找到实习单位后,实习期间还是好 好工作的说,不要过于随便,否则遗患无穷,而且不要随意夸大自己的实习经历。有些人 在某些公司可能就待了几天就会夸张到工作了几个月,甚至没有实习经历而编造实习经历 ,这样的就是赤裸裸的欺骗,是最大的忌讳! 这里,还需要再多说几句,有些人没有实习经历,就把自己曾经参观过某某企业之类的经 历写进简历,这样的经历其实是很苍白的。如果站在投行HR的角度想想,就不难得知。 实习经历的积累是个长期过程,先知先觉的同学如果先行动起来,就有很大的先发优势, 而同时,后知后觉的同学就必须奋起直追。举个例子,北大光华金融系的硕士生,大多是 外校考过来的,有很多甚至是跨专业考过来的,而光华金融系的硕士只有两年(而不是北 大经济中心或者清华经管学院的金融硕士是可以选择两年毕业也可以选择三年毕业),这 样在研一和研二期间的暑假找summer intern的压力比较大,就需要提前找实习,比如在 入学前就先作个summer intern,然后第一个学期后再做个winter intern,这样有了两个 积累,就比较容易在正式求职前的那个暑期找到比较理想的intern。 5.国际交流经历 这种经历可能是出国的交流学习(比如光华学院的Manlo交流项目,光华的硕士生们也有 若干出国交流的机会,北大和许多国外的大学也有交流学习的项目),如果出不了国,那 么比如香港的交流学习也不错(我知道北大和香港的一些大学也有交流项目);或者是出 国的实习经历,比如我知道有个国际学生实习交流协会(不知道是否正确),也会有些出 国实习的项目,曾经有若干清华学生在某外籍教授的带领下直接去纽约的华尔街的hedge fund实习,那几个学生后来找的工作都不错,基本都去了华尔街顶尖投行,我有个同学 曾在华盛顿的世界银行总部参加实习,后来她也顺利进入了某家国际投资银行;或者是参 加一些国际会议或者国际活动,我有个同学曾经是联合国青年理事会的成员之一,经常出 国参加国际会议,这样的简历就很有亮点。 当然,这种国际交流活动不是所谓的“欧洲七日游”类似的纯旅游项目。华尔街投行因为 都是国际背景,所以申请者有些国际交流经历的话,很合国际投行的口味——起码熟悉多 元化的文化,起码表明英语可以。而且,目前在国内,这种国际交流机会并不是很多,得 到这种经历的就是一种超级武器。不能说这种国际经历一定可以保证进入投行,起码这样 的经历可以令自己更加独特,增强自己的竞争力。但是,同上面一样,不要过于夸张,比 如把出国游玩改为出国交流学习,这些同样是投行无法容忍的欺骗。 6.丰富的课外活动/卓越的特长 这些是表明该申请者不是一个书呆子,而且精力非常旺盛,可以在学习、实习之外做很多 事情,可见其生活的多姿多彩。课外活动可以是自己在班里任班长,在学校的某个协会任 会长,或者在学生会里做部长、主席之类的“官”,但是,一定要有活动内容作为支撑, 相信一个人如果真的参加过上面所举的团体里的活动的话,他的活动能力是会得到锻炼的 ,如果是team leader,就更是兼备了teamwork和leadership两种投行看重的软性要求。 希望有在这些团体里的同学们,珍惜这样的锻炼机会并实在提高自己的能力,而不是简单 地把这样的活动视为在简历上吹嘘的资本。 关于特长,我觉得投行也比较看重,人才的定义很多种,投行还是尽可能招揽一切合适的 人才的。特长其实也并不只是限于吹拉弹唱,如果在某些professional skills方面特别 突出,那么这也是特长,而且是投行喜欢的特长,比如,EXCEL应该是很多人都会用的, 但是如果EXCEL用的纯熟会用各种功能比如熟练建模就是一种很厉害的本事,我看过我的 在贝恩的第一位老板也就是美女宁用EXCEL时,手法之快,令我咋舌。记得一次摩根士丹 利来北大开招聘宣讲会时,一位banker介绍他的一位同事时就说他用EXCEL时别人是无法 看清楚他的指法的——这样的“无影手”当然是大侠了! 还有一种特长可能是某种职业证书,比如CFA(注册金融分析师)、CPA(注册会计分析师 )之类的,这些会是一种plus。但是,这些并非是完全必要的。我在04年12月报名参加了 CFA一级考试,结果因为准备非常不充分而没有通过,但最后结果并不影响我拿到华尔街 投行的offer,有些同学CFA二级都考过了,但是依然两手空空甚至连投行的面试都进不去 ,这就说明,这些职业证书的作用并非绝对“点石成金”。当然,如果时间精力允许的话 ,可以考一些资格考试,或许有胜于无吧。 7.独特且不易被复制的经历 这还是表明,这个申请者有多么与众不同,这种经历可能是自己在国际顶级杂志上发表过 paper,可能是自己独自环游世界(或者畅游中国),可能是自己出版有什么书籍……这 个世界太大了,中国的优秀的人还是很多的,而且很多时候,高手总是隐藏在某个角落, 并有其秘密武器。 看官朋友或许发现,以上7点其实很难在短时间内一蹴而就,这也正如本篇文章的标题所 说的那样——积累积累再积累!过于轻浮的急功近利,很多时候只会给自己带来灾难性的 后果,踏踏实实做些事情,着眼于自己的实际情况,一步一步走下去才是最重要的。 这些硬件积累好了,还不够,要想打动投行,那么就要好好准备自己的Resume,Cover L etter和网上申请的材料。 这些文档的制作,我在此不说明过多的具体的技术问题,只说一些自己的看法: 1.简历要专业化!简历一定要言简意赅,一页纸,形式大方,不要花花绿绿的,什么lo go、水印、生活照之类的一概不要,语言朴素,少主观性的描述性语言(比如说“我自己 克服了巨大的困难而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之类的话语),可以以一些具体的数字来说明自 己的成就,这样就形象很多,而且给人的印象深刻,简历上的每句话甚至每个字都要再三 斟酌,留在简历上的信息都要保证是最有用的。比如,我在我的简历上就不写自己的邮寄 地址,因为投行在面试的时候是用不着申请者的邮寄地址的,这样我在简历上就可以省出 些地方写些更有意思的事情。我曾在为某公司筛选简历时见过一个可笑的简历,作为附件 发送过来的简历居然有几M大小,我直接从邮箱删除掉连看都不看。有些人的简历可能因 为内容较少,很难凑成一张纸,而罗列一些不太相干的内容放在简历上,这是很致命的, 比如中学在何方就读、大学本科学过什么电子机械课程(如果是和经济金融类相关的倒是 可以写几门,但不宜太多,我的简历里是完全没有写所学课程,因为我的专业就是金融学 ,投行的人知道我肯定学过金融的知识,这样我又可以省出地方写些别的更有用的信息) ,至于罗列自己的婚姻状况、政治面貌之类的这对申请投行来说,更是完全不必要的冗余 信息。如果自己的某些兴趣爱好不是有特别突出过人之处的话,不必要随便罗列“喜爱读 书、跑步、音乐”之类的话,这是非常不具体的含糊语言,而且没有什么过人之处,很难 入投行人士的“法眼”。关于自己的一些经历,要有充足的case作为例证,写得越具体越 好,投行并不指望着申请者做过多么轰轰烈烈的丰功伟绩,但是,具体的事例支持就非常 合他们的口味。英文简历上可以用些丰富的词语,但要注意简历语法一定要正确,比如做 过的事情,一定是动词过去时开头,很多人会在此犯错。 2.细节一定要注意!这点无论如何强调都不为过。我给很多人改过简历,我总可以发现 这些简历里的很多细节错误,比如“分行”应该用英文Branch结果给写成Branche之类, 或者没有对齐,或者有句号没有加,或者大小写没有区分开,或者英文该用空格的地方没 有用(这点很多学生在写英文简历是常犯的错误)。这就是说简历一定要再三地改,不能 犯任何一个小的错误。因为我发现投行的人士真的有一双“火眼金睛”,简历上再小的错 误,一眼就可以看得出来——这就需要自己在简历上下的功夫要达到不能犯任何一个小的 错误,无论多么小。我的简历不知道改过多少遍,大的变动可能就有十几遍,这才有后来 的基本上每发必中的效果。 3.Cover Letter一定要针对不同的公司打造不同的版本!个人认为,Resume可以基本上 保持不变,但是,对不同的公司,一定要下力气考虑该公司侧重点,然后结合自己情况来 打造专业化的Cover Letter,这些侧重点也许可以在公司网站上有暗示,也许在公司招聘 的宣讲会上有说明,以及根据不同的部门打造不同的亮点。比如投资银行部、固定收益部 、股权权益部、研究分析部等不同的部门要求就会有些不同。那么,Cover Letter就要下 大力气好好去迎合不同公司、不同部门的口味。Cover Letter的格式一定要正确,网上很 多地方有模版,我在光华人论坛上也发有。最后给公司发Cover Letter的时候也要注意不 要发错公司,提这一点我认为还是很重要的,因为许国庆的《无领到白领》书中举过类似 的例子,我以为这样的事情只是在书里发生,没想到在自己的求职过程中,我真的得知我 身边的同学、朋友把给甲公司的Cover Letter发到了乙公司,这样就是非常低级非常不必 要的错误,而且这种错误是无法弥补的。 4.投行的网上申请一定要认真耐心对待!最好不要拖到deadline的时候再去提交,一来 很被动自己的压力很大,二来可能公司已经筛出足够的candidate了。交的太早也不太好 ,因为交的过早说明自己肯定没有下功夫去认真填写回答一些open questions。对这些o pen questions,一定要反复斟酌,回答要有重点(我一般的回答不超过三个方面),逻 辑性较强,同时一定要有具体事例作为支持。同样的,绝对不能容忍任何细小的错误。这 就需要自己的耐心,要翻来覆去的查看。可问题是往往数家投行一起来招聘,都是一大堆 open questions,很多同学没有足够的耐心去认真填写,其实说白了,还是要挤时间去填 写这些open questions。道理很明白,很多学生可以为考上北大的硕士生花数年的功夫去 准备考试,为什么就不能花一两个星期认真填写一家投行的网申题目呢?如果对填写这些 open questions拿出申请出国自己写Personal Statement的劲头来做,那么,后果肯定会 好得多。 呵呵,积累的够多了,硬件合乎投行的标准了,材料什么之类的都有了,这时候,投行就 会给合适的candidate通知将到的面试了。而面试,恐怕就是剩下的工作中最重要的一个 环节了。 欲知面试如何,下篇分解。 Tow于2005年3月23日晚于北京大学 (六)看似寻常最奇崛 本篇紧接上篇,主要说投行的面试。其实,面试的准备也多在平时,需要自己持续的积累 。比如长期跟踪投资银行业以及各家投行,比如经常上财经网站关注金融市场,比如多参 加求职就业指导活动等等。 现在这些不再多说,投资银行排出合适的interviewee后,就会比较友善的提前通知了, 甚至可以根据interviewee的时间安排灵活调整面试,还是很人性化的。而通知后到参加 面试的期间,就是面试的准备过程。 投行为什么要面试?甚至要安排好几轮有时高达十几轮的面试?就是投行挑选合适的人才 ,除了(五)中说的7个硬性要求外,还有些软性的要求。我想,这些软性要求无非有以 下7个方面: 1. Personalities(性格特点) 性格特点比较适合投行氛围或者比较受投行喜爱的有几个方面:激情(Passion)、执著 (Persistence)、勤奋(Diligence)、仔细/注重细节(Carefulness)、正直(Integ rity)、坦诚(Honesty)、富于进取(Aggressive)、敢负责任(Responsible)、适当 幽默(Humor)、自我驱动(Self-driven/Self-motivated)、对人友好(Outgoing and Friendly)、善于分享与合作(Sharing & Cooperative)等等。申请者在平常对这些要 非常注意,寻觅出哪些地方是自己不足的地方并逐渐加以改进。而其实,有些性格特点是 短期内难以速成的,如果没有也是装不出来的,投行的人通过面试就可以把他们认为性格 不合适的人选打掉。 千万不要小看这些性格特点,这也是我为什么把这点列为首位的原因。没有持续的激情和 执着是很难在投行长期立足的,而诚实(Honesty)一向是许多中国人所欠缺的。申请者 在准备面试的时候,就要仔细考虑自己的哪些性格特点比较切合投行的口味,然后着重选 几点(不必过多,我一般选3点),一定要找出支持的实例,以此来打动面试官。而不能 空口无凭地说“我是一个勤奋苦干积极进取的人”类似的套话(想想看,很多中国人是不 是从小就被某种环境或者氛围训练出来善于说这样的空话套话呢?)。 这也就是为什么我在(五)中强调认真准备投行网上申请的open questions的回答的原因 ,仔细考虑认真斟酌这些open questions的答案,就会发现,投行就是在要申请者说出自 己的性格特点并以实例加以证明。对这些问题答案的推敲过程,就是一个对自身的一个再 认识过程,能否自己把自己的外壳敲碎,进入到自己的内心深入分析自己真正的性格特点 ,是件不容易的事,但也绝对是件非常重要的事情。真正把这些考虑清楚分析透彻了,就 真正把握住了自己的最大的优势(包括不足),就可以比较好地在面试过程中展示给面试 官自己的长处同时恰到好处地掩住自己的不足。 2. Commitment(承诺)& Dedication(奉献) Commitment是投行非常看重的一个关键词,什么叫Commitment,好像在中国找出适当的对 应词不太容易,我选了“承诺”,就是应承的事情一定要做到,其实感觉还是有些狭窄没 有完全表达出Commitment的含义。一定不要小看这个词,为什么各国都推崇那种“一诺千 金”的人?就是因为现实中这样的人太少。而这种很少的人就是投行苦苦寻觅的稀缺资源 。在目前市面上几乎所有的求职技巧的书中,都没有提到Commitment这个词,而其实,这 个词是相当关键相当重要的一个词! Dedication(奉献)也很重要。很多人瞄着投行,大抵只看到了惊为天问数字的高薪、外 表光鲜的金领等方面,甚少有人真正考虑到背后的巨大的压力、繁重的工作(每周工作1 20小时常年没有休假并不是什么稀奇)等等,而这些光彩背后的需要有巨大的奉献精神去 承受,去付出牺牲。这里引申开来,投行人士的价值观可能和一般人有很大的不同,比如 哪怕短暂的休闲对他来说都是巨大的放松,投行人士也要善于自我调节,善于自我减压, 否则只会被繁重的工作累死。 其实,Commitment和Dedication也说明了一种Work Attitude(工作态度)问题,工作态 度端正,才能长期保持着这种Commitment和Dedication,这不是件易事,能这样的人也是 少数。也正如文章所暗示的,具有足够这样品质的人是少数中的少数,这就是为什么投行 非常热门但进入投行的人永远只是少数。 3. Smart(聪明) 天才是有的,不过天才永远只是极少数。那么,投行对一般的人的要求就是要足够Smart ,比如通过名校教育背景以及在校期间的学习成绩,可以判断出该申请者的智商(IQ)是 否够高,是否足够聪明——但这仍然不够,否则投行直接到学校找教务处把GPA(学分绩 )的前几名悉数招走不就省事的多?何必要有面试呢? 这就是投行需要的Smart的人的另一层含义——情商(EQ)也要足够高,在这个方面有股 聪明劲,这就是为什么个别学习成绩非常突出但其他方面乏善可陈的同学不能顺利通过投 行面试的原因——投行不需要书呆子。即便是研究人员,如果缺少一股聪明劲——比如表 现为Business Sense(商业感觉),那么做的分析报告又有多少实用价值呢? 至于投行看重的Fast-learning Ability(快速学习能力),我觉得可以归为Smart里面, 很多时候,有多地方,需要自己去体悟,别人代替不了自己。 4. Interpersonal Skills(人际交往技巧能力) 这就涉及到投资银行业的本质仍然是一个服务业,打交道的往往是人,就是People Busi ness,那么Interpersonal Skills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这些表现在一个人是否有亲和 力[注:有些人错误地把富于进取(Aggressive)理解的过于偏激,变成颐指气使飞扬跋扈 言语轻狂目中无人,这是非常忌讳的],是否有足够的耐心(Patience)与人交流,是否 有善于和他人沟通的技巧(Communication Skills)、言谈举止比较职业化(Professio nal)等等。此外,我个人觉得在中国的大环境和背景下,富有人情味也是非常重要的, 这一点是西方的投资银行文化所欠缺的,因为中国的人际关系文化和西方的有很大不同吧 。 5. Execution Abilities(执行能力) 注意,这一点直指许多申请者的内在薄弱之处!对于新招的Analyst而言,能够踏踏实实 做事是投行最看重的了!为什么北大的学生(不是指全部)有些不太好的名声诸如“不踏 实”“不肯干”“老想做领导不愿意做实事”等等,就是因为执行能力不够强,投行招的 Analyst并不真的分析什么东西而是需要做巨量的繁杂琐碎的ground work或者投行的俗语 就是dirty work,把这些琐碎的工作做好,不打任何折扣地保证质量,保证时间,甚至在 完成本份工作的情况下再多做一些工作,就是Execution Ability!北大的很多学生还是 非常散漫的很少可以踏踏实实做些事情,包括我自己在内,这就是很大的不足和缺陷,需 要下大力气去克服这种弊病并增强自己的执行能力! 这里多说几句话,执行能力并不是要Analyst去承担过多的责任、去做过多的工作,不是 要让Analyst无休无止地加班,有些投行很忌讳随便越权越位也就是说Analyst就要保持A nalyst的本份。这些就是表明,要在自己力所能及的范围内把执行能力发挥到最大。 6. Leadership & Team Player(领导能力与团队精神) 这两点其实是内在统一的,用个当前时髦的词语就是“和谐”。投行看中要有领导能力不 是说一上来就对别人指手画脚,而更多是说Analyst可以自己领导自己做些什么事,该牵 头去做的时候就主动地牵头去做,这就是Leadership,至于做领导,那是以后很多年的事 情。有个银行的banker就说她从Associate做起的那几年里(她是中间转到投行的),几 乎不用她的老板事先吩咐交待什么注意事项,很快她就升到了Vice President,这就是一 种leadership的表现。或者说句别的话,要想领导别人,先要领导好自己。领导好自己才 是最困难的领导。 团队精神也是投行很看重的,尤其对Analyst而言,一般投行的项目都是由一个团队去做 ,能否很好的融入团队牵涉到这个团队的运作效率,所以为什么投行的面试要安排至少6 -7位甚至多达十几位的面试官进行面试,就是从一个team的角度,安排多位team member 来考察这个申请者是否可以融入团队,是否可以和大家一起共同做事。 7. Analytical Skills & Problem Solving Abilities(分析技巧和问题解决能力) 这两个方面同样是非常重要的。这两个方面和Execution Skills有所不同,因为执行能力 更多的体现在“顺从”上面的安排,而对发挥自己的主动性和创造性重视不够。而分析技 巧和问题解决能力就会考虑到自己Creative(创造性)地解决一些问题,市场是变幻莫测 的,可能出现各种问题,这样,如何高明地分析并解决随机出现的问题,是投行看中的另 一个方面。 细心的看官朋友会发现,如果仔细考虑了这些软性要求,并结合自身情况深入挖掘从而认 真得出了符合自己的答案后,其实也就是得出了投行的一些常见问题的答案,这些常见问 题也就是所谓的General Questions,比如: 1.Why we should hire you? 2.Tell me about your strengths and weaknesses. 3.What is your greatest achievement/failure? 4.Give me an example that you are a team leader/member. 5.Use 3 words to describe yourself. 6.How can you get other people’s supports when you need help? 7.How will you convince/persuade other people when you have conflicts with t hem? 8.Have you ever got an experience that you work under great pressures? 9.What is your career plan in the next few years? ………… 对这些常见问题的准备,我个人不主张事先在纸上写下答案然后囫囵吞枣地死记硬背再然 后面试的时候机械应答,我觉得只要够认真思考,这些问题的回答是水到渠成的。再想想 我曾在文(五)中归纳出来的7个硬性要求,结合我在文(六)中归纳出来的7个软性要求 ,挑出自己最闪亮的几点——就是个几近完美的Self-introduction,而且在面试的时候 ,可以非常有效地展示给面试官!有的时候甚至可以采取主动方式! 以上的主要内容是分析自己。这些还不够,还要分析行业,分析公司,分析部门。认真考 虑以下几个问题吧: 1.Why Investment Banking Industry? 2.Why Goldman Sachs/ Morgan Stanley/ Credit Suisse First Boston/ Merrill Lyn ch/ J.P. Morgan/ Deutsche Bank/ Union Bank of Switzerland/ China Internationa l Capital Corporation/…………? 3.Why Investment Banking Division/ Fixed Income Division/ Private Equity Div ision/ Capital Market Division/ Research Division/…………? 4.What/How can you contribute to the industry/ firm/ division? 以上这些怎么分析?去各个投行的公司网站上看,看公司历史,看公司文化,看招人标准 ,看组织架构,看recent deals;去各个投行的campus recruitment presentations,记 录要点,向他们问相关问题;平时留心一些财经报道,注意这些投行的新近动向……这些 分析,依然要紧密结合自己的个人分析,相信如果这些分析工作都做得充分彻底的话,那 么,我相信,任何General Questions都不会难倒申请者了。 正如文章标题所指出的那样,看似寻常最奇崛,一些看似普普通通的问题,真的需要申请 者下大力气去挖掘啊! 当然,这依然还不够,还要准备其它方面,依然是下篇分解。 Tow于2005年3月24日中午于北京大学 (七)高筑墙,广积粮 由于投资银行业毕竟是一个金融行业,所以,对金融、经济等专业知识的要求还是比较看 重的,这就是仅仅充分准备了General Questions还不够,还必须在平常多下功夫,把一 些重要的知识掌握扎实。 投行看中哪些知识呢?我觉得,和部门也有比较大的关系,不同的部门侧重的知识可能也 有所不同。拿投资银行最广为人知的投资银行部来说,其看中的专业知识主要有几个部分 : 1.Corporate Finance (公司财务) 2.Financial Statement Analysis (财务报表分析)/ Accounting (会计)[注:对会 计的知识要求其实并不像四大国际会计师事务所要求那么严格,所以,财务报表分析的知 识已经足够用了] 3.Valuation (价值评估) 4.Investments (投资学)[注:主要指证券投资学,其实和公司财务有交叉重叠] 5.M&A (企业并购)[注:较少涉及] 这就需要申请者平时多加注意这些专业知识的积累和学习,根据我的面试经历,投资银行 部(IBD)常问的问题无非以上那些,常见的比如有: 1.How to value a firm? 2.What is the Balance Sheet/ Income Statement/ Statement of Cash Flows? 3.What is Free Cash Flow? / How to calculate Free Cash Flow? 4.What is CAPM? 5.How to calculate WACC/ Cost of Capital/ Cost of Equity…………? 6.What is the difference between FIFO and LIFO? 7.Compare with P/E ratio, P/BV ratio, and P/S ratio. 8.What is the current ratio/ quick ratio/ …………? 9.What is NPV/ IRR/ …………? 10.What is the DCF Model/ DDM Model…………? ………… 以上只是随意列了几个投行常见的问题,不能穷尽投行所有的专业面试题目。近年来,各 华尔街投资银行除了投资银行部以外,其它部门也开始逐渐进入中国开展业务,比如固定 收益部(FID)、资本市场部(CMD)等,这些部门可能更侧重一些别的知识,比如: 1.Futures, Options and Other Derivatives (经典教材:John Hull) 2.Market Sense/ Financial Market (要求跟踪市场) 3.Macro-Economy Status (宏观经济状况) 4.Fixed Income Securities 这些部门可能会常问以下一些问题: 1.What is Forward/ Swap/ Future/ Call Option/ Put Option…………? 2.What are the basic principles of Black-Scholes Model? 3.What is Yield Curve/ Term Structure………..? 4.What is Duration/ Convexity…………? 5.What is the interest rate of the 10-year Treasury Notes in America at pres ent? 6.How to value a bond? 7.What is yesterday’s DJIA/ S&P500 / Nasdaq/ …………? 8.What are the effects if FED raises basis interest rates? …………… 这些专业知识如何可以速成或者短期内巩固呢?我个人推荐CFA一级的Study Notes,一来 熟悉一些财经词汇的英文表达,二来那些Notes言简意赅,比较实用。当然,如果时间精 力允许的话,可以多看些相关的资料,多浏览相关的网站。 比如关于固定收益知识的网站,有些相关网站如: 1.http://www.pimco.com 2.http://www.fiol.com.cn/index/index.asp 除了这些专业知识以外,可能对软性要求的侧重有所不同(还记得我在上篇中列的7条软 性要求吗?),投资银行部可能更加侧重于Execution Skills(执行能力),而固定收益 部或者资本市场部等可能更加侧重于Interpersonal Skills(人际交往能力)与Analyti cal Skills & Problem Solving Abilities(分析技巧与问题解决能力)。这几点的含义 我已经阐释过,不再重复。 同上面几篇揭示的道理一样,这些专业知识的积累,非一朝一日之功,需要比较长期的积 累。如果专业知识很不牢靠,就算有幸得到面试机会,而因为“书到用时方恨少”,在专 业题目的提问中失败,就是舍本逐末,这样的失败非常可惜。 准备好了对自己的分析,对行业、公司以及部门的分析,准备好了对可能出现的General Questions,准备好了所必需的专业知识,那就是差不多万事具备,只欠东风了——去面 试地点参加面试。 最激动人心的马上就要发生了。 Tow于2005年3月24日晚于北京大学 (八)由拒无霸到面霸,再到offer霸 我在这系列文章的(五)中强调了一点是相貌/气质,其实这一点也和自己的着装、礼节 。参加投行的面试时,一定要business attire,另外不要犯一些低级错误,比如黑皮鞋 配白袜子,相关的文章可以找些商务礼仪方面的书好好看看。男生我个人觉得藏蓝色西服 [注:不要纯黑色西服,一般三粒扣式为宜]+白衬衣+比较成熟点的领带+黑皮鞋[注:式样 不要太花哨]+一块手表,合适的搭配就可以给人非常professional的感觉。女生的服装我 没有研究,就不多说了。男生头发如果稍短些会给人以非常精干的感觉,但是不要太短( 太短的话像什么?),女生如果留长发的话可以把长发扎起来。该配制的行头一定要早早 配制好,衣服该烫的就要提前去烫好,该花钱的地方就要舍得花钱,不要临上战场才发现 没抢没炮或者是残枪破跑。其它一些具体的技术细节,这里不再多说。 上面说的很多关于面试前的准备,在开始真正的面试之前,如果可以再做以下的几件事情 ,会好得很多: 1.熟悉简历,再熟悉简历! 投行的面试官会拿着申请者的简历刨根问底的,如果自己因为生疏了简历而被面试官认为 是在简历上作假的话,那就是低级错误!准备好支持过去经历的故事,尤其是小故事更能 打动面试官。 2.模拟面试/多参加面试。 我曾为一些同学做过模拟面试,个人感觉这对申请者得知自己的问题与不足从而得到锻炼 提高是很有好处的。模拟面试有助于申请者提前进入面试状态。个人认为,最好的模拟面 试就是真正的公司面试(非投行的面试,比如咨询公司的面试),这样做或许有不道德之 嫌,但是,每年在求职中,多投简历多参加面试还是很正常的,毕竟投行的招聘数目太少 ,所以,多参加些公司的面试吧,一方面为自己做个后路,另一方面通过这种面试的积累 ,熟悉面试的种种技巧,有助于参加投行的面试。 3.换上正装,梳洗打扮。 注意一些地方:西服三粒扣式的不要系最下面的那粒扣;手指甲要剪干净,女生不要留彩 指甲,手要干净;鼻毛、胡须之类的一定要清理干净(提这点是因为很多男生不注意); 刷牙,或者嚼嚼口香糖以清理口腔异味(但面试时千万不要嘴里还嚼着口香糖);头发要 干净,没有较多头皮屑,可以在临行前洗个头,看上去也会比较精神;皮鞋擦干净,尤其 是进入面试地点前要再擦一下因为路上奔波而沾上的浮尘;不要装点太多首饰,朴素些为 好。 4.准备好必带的东西,提前到达面试地点,适当放松。 什么东西必带?多准备几份打印出来的简历,准备纸笔,或者是小的记事本,带一小包N apkin。至于成绩单、证书、实习证明之类的,没有必要带。一般投行面试的地点都在比 较高档的写字楼里的某间office里,到达的时间也是比较讲究的,最好提前15-30分钟到 达写字楼的一楼大厅,提前到就会增强自信,然后静静等待一会,关掉手机或者把手机调 成静音状态,去趟洗手间,把生理需要先解决一下省得面试期间的尴尬,然后对着镜子, 再整理一下着装。我一般都会洗下脸,振奋一下精神,然后对着镜子微笑一下,告诉自己 肯定行的!这种积极的心态很重要,而且要让自己先进入微笑的状态。等到离预定的面试 时间还有5-10分钟左右内,再走进将要面试的投行的office。千万不要迟到! 好了,进入office,略等片刻,等到HR告知面试正式开始,剩下的这段时间就要好好表现 了!具体的面试我不能穷尽所有的面试经历和面试问题,但是,我想,主要需要注意的地 方有以下几个方面: 1.饱满的精神状态与昂扬的自信心——做好第一印象! 这点非常重要,因为第一印象有时候可以让面试官三分钟内甚至一见面就决定让intervi ewee过关。这种精神状态和自信心表现在:见到面试官时,第一眼就要热情地微笑地打招 呼,主动先和面试官打招呼而不要被动地等面试官先给自己打招呼然后再跟上,You may just say: Hi! Nice to meet you! 自然保持真诚的微笑,会给面试官极大的好感;不 必主动先和面试官握手,但是如果面试官先伸手过来,一定要马上伸手过去和面试官握手 ,握手要坚定有力,上下一定幅度内震荡两次,握手同时眼光要真诚地看着面试官,这会 再次增加面试官对被面试者的好感;说话的声音明亮有力;和面试官保持良好而真诚的目 光交流(Eye Contact)[注:特意提到这点,是因为我给一些同学做模拟面试的时候发现 这些人的目光交流非常不够,谈话时目光游移太厉害,这会让面试官感觉被面试者非常不 尊重面试官];身体挺直略向前倾,两手放于膝盖上或者自然搭起放在桌上,两腿并拢, 良好的坐姿会让面试官感到该申请者非常professional。总而言之,就是要以一种积极渴 望得到这份工作的热情打动面试官! 2.做好简短有力的自我介绍,让面试官怦然心动! 一般投行的面试之初,面试官会要求被面试者作一个自我介绍[注:这不是千篇一律的, 有些面试官喜欢上来就出奇不意],这个自我介绍非常讲究的,其质量如何取决于是否能 够三分钟内定乾坤,准备自我介绍需要自己在下面反复思考再反复思考,一定要给面试官 最有用最醒目的个人信息,让他听完这个自我介绍后会跟着申请者的思路走就是很高的水 平。那么,自我介绍说什么呢?其实就是我在(五)和(六)的提到的7点硬性要求和7点 软性要求的紧密结合,但这种结合不是杂陈乱列,而且不能说的太多以失去重点。 就我自己的自我介绍为例子说明,我的自我介绍会从三个主要方面进行:(1)教育背景 :MA in Finance in Peking University + BA in Finance in Renmin University of China [注:表明了自己具有“名校背景+金融背景”]+Overseas Study Experience [注 :表明自己具有“国际背景”,尤其是这一点,一般会让面试官眼睛一亮的];(2)实习 工作经历:Finance Analyst in GE Capital + Business Analyst in Bain & Company + Client Manager in Boshi Fund [注:第三个经历我有时不说。这样的实习经历暗含了 或者从侧面证明了我所拥有的投行看重的硬性要求和软性要求,比如什么英语好啊、团队 精神啊、快速学习能力啊、在压力下工作啊等等,越是好的实习经历越让面试官感到这个 申请者素质优秀,同时多元化的实习经历会让面试官印象深刻,如果没有突出的实习经历 ,可以以突出的课外活动等其他突出经历来代替];(3)性格人品:Passion(激情) + Persistence(执着) + Commitment(守诺)[注:选这三点是经过我自己认真地思考后 ,结合自己的情况而说的,一定要实例证明,否则就是夸夸其谈,关于这种性格人品之类 的描述,不要说的过多,这样面试官根本记不住,挑最合适自己的最能打动面试官的说, 还记得我在(六)中归纳的一些性格人品吗?而看官朋友你的可以打动面试官的性格人品 是什么呢?]。 我个人认为个人介绍不必要说一些不痛不痒的话,比如什么我的家乡是在哪里啊,我喜爱 读书和音乐啊,这些信息无关大局而且含糊不清,完全不能反映出申请者的独特之处,冗 余信息会干扰面试官的。如果打个比方,个人介绍就像是简历一样,要保证提供给面试官 的每一点信息都是最有效的!能做到这一步就非常了不起了! 做好了自我介绍,面试官必然会从这个自我介绍中找到他所感兴趣的地方并会发问,这样 再以下就很容易进行互动的交流了。 3.充分发挥,沉着冷静地应对各种问题。 相信看官朋友如果把我在(五)(六)(七)里提到的那些准备工作做足的话,应该是不 惧怕面试官的拷问。身处面试的现场时,关键在于如何发挥。我想,无非有几个方面需要 注意:说话要有逻辑性,有重点,条理分明,列举的时候不要列的方面过多(一般3个以 内为宜);有些面试官会表现得很nice,有些会表现得很tough,而其实再nice的面试官 都会毫不留情地打掉申请者,而再tough的面试官也会让一些申请者通过,了解了这一点 ,就要沉着冷静地应对各种类型的面试官以及面试官提的各种问题;除了一般常见的gen eral questions和专业知识问题以外,有些面试官喜欢出奇不意地问个奇怪的问题,也就 是所谓的Brainteaser问题,比如突然出一道数学题让申请者现场计算,比如突然让猜一 个谜语,比如我面Goldman Sachs的时候,一位面试官突然问我英国的财政大臣是谁,我 马上举手投降,这些Brainteaser的问题,需要Interviewee应答时保持冷静,随机应变, 如果现场能够回答出来最好,如果实在答不出来,就要马上巧妙地终结这个话题,切不可 陷在其中久不得出;回答的时候,情绪不要过于激动,有个别interviewee面试时容易自 己激动然后就不自觉地或自觉地近乎声泪俱下般地讲述自己的奋斗史希望以此博得面试官 的欢心,自己被感动得一塌糊涂,殊不料面试官心里对此讨厌的要死,说句实话,投行的 面试官都是身经百战的人,什么样的人没有见过?所以被面试者千万不要做出naive的举 止。 众所周知,投资银行的工作是非常辛苦而且压力很大的,所以有时候面试官特别tough的 拷问也是在考察被面试者能否在高压状态下依然保持好良好的状态以及能否在困难条件下 保持冷静的头脑并坚持做事。 有些问题不要回答的过于迅速,否则很容易陷入圈套。比如常见的一个问题:If I am y our client and I give you 1 million dollars. How will you invest? 如果被面试者 上来就直接回答投资于某某具体行业,就是中了圈套,投行的面试官不指望听到具体的什 么答案,面试官期望听到的是一个有逻辑性的分析过程,而不是没有过程马上得出的一个 答案。 投行会常问一种场景问题,就是假设被面试者已经是公司员工,遇到某种场景,应该如何 处理,对此类问题的回答,我认为一定要结合个人情况,并设身处地想想,比如常问的一 个问题是:Analyst在经常加班的情况下又被分配了过多的任务,这时候应该如何办?我 在前面对此分析过了,投行希望找的人是hard-working,但是,不意味着投行就是要Ana lyst无休无止地干活。说白了,这还是对Execution Skills的阐释: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 踏实做事,是投行面试官期望通过这种场景问题来达到了解被面试者是否理解这点的目的 。 4.细节!实例!小故事!亲身经历! 做好这点对胜出投行的面试是相当关键的,这一点是无论怎么强调也不为过的!投行出身 的人士都特别喜欢拷问细节,而且都有极强的“见微知著”的本事,所以,面试的时候, 投行的面试官并不期望听到申请者夸耀什么轰轰烈烈的丰功伟绩,但是,如果听到申请者 讲述一些其亲身经历的小事情小故事作为case支持的话,面试官就会不由眼睛一亮!这些 小故事可能是如何查找一个数据,可能是说服同宿舍的人做某件事,等等。关键仍然在于 申请者如何在准备面试的过程中,充分思考,找到合适的例子和故事,并能够足够地在面 试时表达出来。 5.准备好若干问面试官的问题 这点同样很重要,一般投行面试的最后,面试官都会让被面试者提问若干问题。这时候, 被面试者一定要提问题,提出的问题表明自己很在意这份工作,表明自己有很大的兴趣想 知道更多的东西,这样也会激发起面试官的“好为人师”的感觉,如果他很愿意和被面试 者聊的时候,八成表明他是很喜欢这个被面试者的。其实有些问题也可以在面试中间巧妙 地问面试官的,以使被面试者掌握面试主动权,不过这样的难度系数较高而且有时会弄巧 成拙,所以个人认为如果面试中途向面试官发问的时候还是小心为妙。在面试尾声时的发 问则不存在风险问题,面试官这个时候也会表现得很慷慨大度地和被面试者分享一些东西 ,但要注意,问题不能过于漫无边际,不能过于无知,不要问过于敏感的话题(比如一些 丑闻、公司人事斗争、薪酬待遇、内部机密之类的),不能问得太多,个人认为3个问题 足矣,那么,这3个问题是什么样的问题,还是要自己下番功夫费劲思量的。 这些问题可能是:关于公司的发展战略?关于公司的业务重点?关于公司对新员工的发展 计划?招聘过程和内容?公司欲招的新员工的职责?该公司和其他公司相比的独特之处? 面试官的经历?面试官给被面试者的反馈或者建议? 以上一些问题只是我随便举例,真正适合向投行面试官发问的问题还是要结合实际情况, 事先认真准备好的。 6.做好面试收尾工作:致谢、索取面试官联系方式以及写感谢信。 好了,在前面和面试官聊得不错,各种问题都答得不错,向面试官提问的几个问题也很合 对方的胃口,这时候,差不多该曲终人散了,一定要礼貌地向面试官致谢,Thank you f or your time.是一定要说的!这是最基本的礼貌,不能被前面的胜利冲昏了头脑,而忽 视了最后的环节,甚至可以说几句别的祝福也好、打趣开玩笑也好,总之在欢笑宴宴中结 束这个面试。 同时,向面试官要其联系方式(有些投行面试官会在面试之初给被面试者自己的名片的, 但有些在面试之初不给),如果面试官给名片最好,如果他说对不起名片用完了(90%是 借口),那么,向他要他的email,我遇到的是在100%的情况下,面试官会至少留个他的 email地址的。现在很多同学有自己的名片并会和面试官交换名片,这很好,不过就要掌 握递给面试官自己名片的火候,因为很多同学的修炼不到家,所以名片给面试官的方式就 非常不够professional,这反而有可能弄巧成拙的。这种递名片的火候是需要反复磨练而 逐渐揣摩的。我自己另印有一种比较别致的空白名片(当然不是完全空白的白纸片那种) ,以方便面试官在上面填写他愿意留的联系方式,这种名片常常会让我的面试官眼睛一亮 ,而增强对我的好感,其实这就是巧妙地索取面试官的联系方式。 取得了面试官的联系方式后,道谢,再见,走出公司,然后马上回去,认真写封Thank-y ou Letter!一定要在面试当天之内写好并发过去,感谢信的内容不止是简单的感谢而已 ,而是再次强调自己的优势所在和渴望得到这份工作的热情,感谢信的言语仍然要言简意 赅重点突出,因为投行人士大抵忙得要死,好不容易抽出时间作了场面试,回到工作后哪 有功夫看长篇大论的感谢信?同时,一定要好好组织语言,感谢信不同于简历、求职信、 网申的地方就在于感谢信是可以加入自己的主观话语的,这种主观话语的目的就是要使这 封感谢信读起来情真意切从而打动面试官!感谢信的写作其实也是需要反复的磨练,我的 感谢信也是在不断的修改中,到后来觉得达到了比较理想的水准,到最后写给面试我拿到 offer的瑞士信贷第一波士顿的面试官的感谢信,我自己都被自己的言语所深深感动了[注 :要知道那时我已经写了很多遍感谢信了已经对感谢信近乎麻木了]——这样的感谢信必 然会打动面试官的! 话说回来,感谢信不能起绝对的作用,只是,既然参加投行的面试,就要功夫下得十足, 九成九的功夫仍然不够! 十足的功夫下到了,前面的积累够了,是否就可以保证让自己得到理想的offer呢?—— 请看下篇大结局。 Tow于2005年3月25日凌晨于北京大学 (九)人生之妙,在乎一心 故事差不多讲完了,分析基本都到位了,但本质仍然还没有出来——而这正是本篇旨在揭 示出来的终极目的或者说期望上升到的终极高度。这也正是市面上流行的求职书籍里所没 有的,也正是人们所一向忽视的。 那么,这个本质是什么呢? 心态。 这是一个玄妙的词眼,而这却是最深处的精髓所在! 心态可以是:自己为自己立下高远的目标,从而不断进取的拼搏心态! 心态可以是:承受各种繁杂苦难的事情,小细节也要做好的认真心态! 心态可以是:自己不畏惧任何失败,屡败屡战愈挫愈勇的打不死心态! 心态可以是:不相信别人或世俗眼中的不可能,偏要打拼的倔强心态! 心态可以是:在绝望中顽强守着希望,只问耕耘不问收获的坚持心态! 心态可以是:得不足喜失不足悲,笑看云卷云舒花开花落的平常心态! 心态可以是:宽容者心态,合作者心态,梦想者心态,还有更多心态! 我愿意把我最后拿到的这个job offer归结为心态这两个字。我从一个对投行完全无知的 土人开始,自己为自己立下了一个目标,开始打拼,从几乎没有任何资源的条件下摸爬滚 打,经历了许多失败但自己的心依然是打不死的,不相信别人说我如何不行,我自己偏要 去做什么事情,甚至自己在做的过程中慢慢地学会了多些宽容,多些合作,多些梦想,多 些希望,多些坚持,还有多少次自己处于近乎绝望和崩溃的边缘,正是这些心态让自己撑 过来走到了今天的这一步! 必须说明的是,“争”的心态与“不争”的心态,尽管矛盾,但依然是个统一体。我在反 思为什么在04年底进了多家投行的Final,但是没有拿到最后的offer,就是那段时间可能 孤注一掷过于钻牛角尖,以致丢掉了平常心,导致最终面试的发挥没有做好。而在2005年 的春节后,经历了痛苦的反思而醒悟之后,重新怀着一颗平常心的时候,成果也就在这时 候自然地到来了。 而心态这两个字,其实是我最愿意和看官朋友们分享的两个字。而不是这通篇的大论。 心态,永远不死,那生活,才会依然奔跑在路上。 (正文完) Tow于2005年3月25日凌晨于北京大学
真是篇让人受益很深的佳文。
我很需要这样的文章来更加深入地了解金融行业,很实际
再次谢谢博学的楼住大人。
狂支持你的粉丝!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5-4-17 15:52:25编辑过]
谢谢搂主
有个问题想问一下,有个朋友在应聘一个投资银行,可是那边一拖再拖,他很烦,想帮他问问这能算是一种考验么?
忍耐也是投行家必备的素质么?
谢谢
大家冲动,激情之后,我说一些可能不太合时宜的话:
进投行,确实是金领的岗位,但激情付出是否值得?优秀的人尚且付出如此之多,何况我平庸之辈,谢国忠已经获得业界如此的地位还在日夜拼搏,人生不应如此劳碌吧,原因就是这个行业竞争太激烈了。根据创富的原理,就是要发掘大多数人尚未发掘的宝藏---价值发现,比尔盖茨大学没毕业,就能当世界首富,而到他的公司成为骨干要有PHD。大家冷静思考一下自己的人生之路。Tow兄如此优秀,硕士毕业成为ASSOCIATE,而在国外本科毕业就行。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如果有机会把个乡镇企业带领成为世界一流企业,不也是丰功伟绩吗?
条条大路通罗马,创富道路千千条。祝大家有锦绣前程,而且是多条罗马大道 。
听一个朋友的介绍来这个论坛,发觉真的可以了解很多新东西。说句老实话,一直以来我都不知道所谓的“投资银行”是什么概念,象国内的四大银行是否投资银行一直都不懂哦
好文章啊!感谢楼主和TOW兄,让我对投资银行界有了更为全面的认识,对喜欢金融的来说,选择这一行就意味着放弃很多,可是为了实现梦想,放弃很多也是值得的,为投行而奋斗!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收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