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新商科论坛 四区(原工商管理论坛) 商学院
2007-5-23 09:52:00

不管怎么样,确实做出了贡献。我列举两个:马寅初、方显廷

1921年又被资送美国伊利诺斯州威斯康星大学深造,主修经济学。后转纽约大学获经济学学士,耶鲁大学攻经济学博士学位。归国后于1929年1月受聘于南开大学,任社会经济研究委员会(1931年后改为经济研究所)的研究主任兼文学院经济系经济史教授。1946年,赴上海中国经济研究所任执行所长。1947年底,受聘参加联合国亚洲及远东经济委员会工作,任经济调查研究室主任。1968年退休后应新加坡南洋大学之请,重返教学第一线。1971年退休,为该校首席荣誉教授。1985年3月20日于日内瓦寓所病逝,享年82岁。

:《天津地毯工业》(1929年)、与何廉合写的论文《中国工业化之程度及其影响》(1930加以修改后再版,更名为《中国工业化之统计的分析》),同年又在上海国民生计会议上提交了《河北省之工业化与劳工》一文。之后又撰写了《天津织布工业》(1931年)、《中国之乡村工业》、《中国之粮食业及磨坊业》、《华北乡村织布工业与商人雇主制度》、与毕相辉合写的《由宝抵之手织工业,观察工业制度之演变》(1936年)、与吴知、毕相辉合著《支那工业论》(1936年,有日译本)、《中国之工业组织》(英文本,1937年)、《中国之合作运动》(1934年)《天津棉花运销概况》(1934年)、《河北省之棉花运销合作》(英文本,1935年),《中国之棉纺织业》(1934年)等。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7-5-23 10:05:00
以下是引用万岁大中华在2007-5-23 8:43:00的发言:

不到国外就是鸡,到了国外就是鹤。好,好,好,有咱们中国人的骨气!!!

这个有色眼镜真象是外国人看中国是“东亚病夫”的感觉。

西方敌对国家、少数人骰子里的奴性和中国的少数“假洋鬼子伪经济学家”,是压抑

中国自主创新和发展的三座大山。

我举荐何新。

如果以是否能在世界顶级经济学期刊上发表文章为考核标准的话,中国确实落后了

不能再以意识形态不同来自欺欺人了,请中国的经济工作者们拿出有分量的研究成果来,毕竟,经济学研究是以你所发表的论文来衡量的

对科学工作者来说,最大的奖赏不是金钱,也不是外行的夸奖,而是同行的承认与赞誉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7-5-23 10:10:00
我就知道,这帖到了最后肯发那些经济学家简历和介绍的没几个,肯定变成口水战`````看来没猜错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7-5-23 10:10:44编辑过]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7-5-23 10:43:00

大家也可以各抒己见,鼓励讨论,只有竞争和辩论才有进步,我为大家维持一个好的竞争环境,观点新颖,有启发性的现金鼓励,没有错对之分,只要在本论坛的发帖原则下,尽可发言!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7-5-23 11:26:00

黄季焜

1984年获南京农业大学学士学位,1990年获菲律宾大学经济学博士学位,1990-1992 年在国际水稻研究所做博士后,1993年晋升为中国水稻研究所研究员,同年去斯坦福大学做合作研究,1994-1995年在国际食物政策研究所任研究员。1995-2000年9月,任中国农科院农业政策研究中心主任、博士生导师。2000年10月至今为中国科学院农业政策研究中心主任、首席科学家、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创新基地研究员。

  主要兼职:国际农业经济学家协会主办的《Agricultural Economics》杂志副主编,世界银行、亚洲发展银行和联合国粮农组织以及国内有关部委的政策咨询顾问,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博士研究生导师指导小组成员,农业部科技学术委员会委员,中国农业科学院学术委员会委员,中国农业技术经济学会副理事长,国内外多所大学兼职教授和博士生导师小组成员。

在消费行为方面,他论证了城市发展与食品消费结构演变间的关系;论证了市场发育与消费结构变动的理论模型和实证依据;探讨了脊回归法在需求研究领域的应用原则。在农业科技发展上,他对转基因作物投资政策及其影响作了原创性研究,结果发表在《Science》、《Nature》等著名的国际学术刊物。在供给及转型经济领域,论证了技术降低价格保护的理论假设;解释了渐进性改革是转型经济的首选模式;得出中国农产品市场开放的基本条件已具备,政府市场调控职能必须做战略性的调整等结论。他建立了中国农业政策分析和预测决策支持系统,利用该系统对中国粮食发展、农业科技政策、WTO等问题的分析结果,在国内外引起很大的反响。

过去十年,他在以上研究领域主持过20多个国家和部级重点课题,40多个国际合作研究项目。其中包括国家杰出青年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课题,国家自然科学优秀创新群体项目,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等。到2002年,出版专著7部,在有影响的国际权威性的学术刊物上发表了47篇论文,在国内学术刊物发表了79篇论文,70 多次应邀参加国际学术会议。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7-5-23 11:32:00
黄季焜老师做学问的精神堪称中国经济学人的楷模!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7-5-23 12:09:00
以下是引用万岁大中华在2007-5-23 8:38:00的发言:

捧着外国的臭脚,沾沾自喜,没意思嘛。

不能这么说吧!典型的某种.........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7-5-23 12:54:00

我觉得张五常老师应该称得上是优秀的华人经济学家。

张五常,男,1935年生于香港。
1959年到洛杉矶加州大学经济系跟从现代产权经济学创始人阿尔奇安学习。
1963年—1967年攻读博士学位。1967年到芝加哥大学跟从科斯做博士后研究。
1969年为西雅图华盛顿大学教授。1982年至今为香港大学经济金融学院教授。
《世界商业评论》对张五常教授的评价是:一代经济学怪才! 国际知名经济学家,新制度经济学和现代产权经济学的创始人之一,现任香港大学教授、经济金融学院院长。1997年,他当选美国西部经济学会会长,这一职位是第一次授予美国本土之外的经济学家。他的理论主张在学术界引起广泛争议。其对国内股份转让、外汇转让、政府管制等发表了自己的独特看法。张五常在广州谈中国应对WTO挑战时,认为中国农业人口未来应降到25%……几乎他的每次公开言论都会引起一片哗然--当然其中很重要的原因有张五常教授对自己夸张的评价赢得了很多眼球的作用。

  他的经济学“实用论”亦受到大众的广泛关注。有的人评价他是天才,有的人说他哗众取宠。1969年他以名为《佃农理论——引证于中国的农业及台湾的土地改革》的博士论文轰动西方经济学界。他的《合约机构与非私产的理论》、《企业的合约性质》等论文继续发展了他在交易费用以及产权重要性方面的理论。1991年他作为唯一一位未获诺贝尔奖的经济学者而被邀请参加了当年的诺贝尔颁奖典礼。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7-5-23 14:08:00
高鸿业,中国西方经济学的引入者!不过,最近去世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7-5-23 15:22:00
高鸿业老师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7-5-23 16:57:00
有没有在国际经济学方面作出突出贡献老师?[em01]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7-5-23 19:32:00
论坛好,能不能增加讨论的文章数量和规模?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7-5-23 20:51:00

大家认为刘俊怎么样,好像跟着马柯维茨混的.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7-5-23 21:03:00

周骏

周 骏 男,1928年3月生,教授,博士生导师。

  1953年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研究生班,现任金融学博士生导师组长,中国金融学会常务理事,湖北省金融学会副会长,湖北省人民政府咨询委员会委员,武汉市人民政府咨询委员会委员,中国金融学会货币政策与金融调控研究会主任等。主要从事货币政策与金融调控、金融理论、金融市场等方向的研究,出版了《社会主义货币银行学》(获财政部优秀教材二等奖)、《社会主义金融学》(获全国高等院校金融类优秀教材二等奖)、《马克思的货币金融理论与四化建设》(获第二届普通高等学校优秀教材奖)、《货币政策与金融调控》(获全国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二等奖)等学术专著和优秀教材。1992年起享受政府特殊津贴,1993年获财政部优秀教师称号;1998年赴新加坡国立大学访问,并作专题报告和大会发言。目前为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资助项目《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问题研究》负责人。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7-5-23 21:05:00

汪丁丁(Wang Ding Ding)
工作部门 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

生平 北京人,1969年赴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1971年北京某电子研究所工人,1981年首都师范大学数学系理学学士,1984年中国科学院系统科学研究所“数学与系统科学”理学硕士,1990年美国夏威夷大学经济学博士,1991年任教于香港大学经济系,1996年赴德国Gerhard-Mercator大学客座研究员,1997年在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任教至今。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7-5-23 21:51:00
杨小凯的确很厉害,估计能在前十名内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7-5-23 23:10:00

陈平老师呢 ???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7-5-23 23:24:00
张培刚,世界发展经济学的奠基人,华中科技大学经济学院名誉院长。1913年出生于湖北省红安县。1934年毕业于武汉大学经济系。1941年考取清华庚款留美公费生,1945年获得美国哈佛大学经济学博士学位。 1947年其博士论文《Agriculture and Industrialization》(《农业与工业化》)获得哈佛大学威尔士奖。1946年回国,担任武汉大学经济系教授兼系主任。1948年任联合国亚洲及远东经济委员会顾问及研究员。1949年再次回国,继续在武汉大学经济系担任系主任。“文化大革命”结束后,张培刚在华中理工大学(后改为华中科技大学)成立经济发展研究中心,并总结出版了《新发展经济学》。1998年,在其努力下,华中理工大学经济系获得博士点,85岁的张培刚成为博士生导师。主要著作有《农业与工业化》、《宏观经济学和微观经济学》、《发展经济学通论第一卷"农业国工业化问题》、《新发展经济学》、《发展经济学与中国经济发展》、《微观经济学的产生和发展》等。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7-5-23 23:53:00

支持版主工作。华人经济学家已被列举不少,国内的被列举的很多并不高质量。我认为黄季焜在国内应有一席之地,若前面有人列举过,我则重复一下,加深大家的印象。

黄季焜 黄季焜:在"科学"和"自然"有文的大陆经济学家

个人简历:
1984年获南京农业大学学士学位,1990年获菲律宾大学经济学博士学位,1990-1992 年在国际水稻研究所做博士后,1993年晋升为中国水稻研究所研究员,同年去斯坦福大学做合作研究,1994-1995年在国际食物政策研究所任研究员。1995-2000年9月,任中国农科院农业政策研究中心主任、博士生导师。2000年10月至今为中国科学院农业政策研究中心主任、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创新基地研究员。
现任职务:
中国科学院农业政策研究中心(该中心挂靠在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主任、中国科学院创新基地研究员、首席科学家。

主要兼职:
国际农业经济学家协会主办的《Agricultural Economics》杂志副主编,世界银行、亚洲发展银行和联合国粮农组织以及国内有关部委的政策咨询顾问,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博士研究生导师指导小组成员,农业部科技学术委员会委员,中国农业科学院学术委员会委员,中国农业技术经济学会副理事长,国内外多所大学兼职教授和博士生导师小组成员。
研究领域和研究方向:
研究领域:主要从事农业科技政策,资源和环境经济,价格、市场和贸易,食物消费,
农村贫困等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和政策研究。
研究方向:农业经济政策、农业决策支持系统、发展经济。
科研业绩:
   在消费行为方面,他论证了城市发展与食品消费结构演变间的关系;论证了市场发育与消费结构变动的理论模型和实证依据;探讨了脊回归法在需求研究领域的应用原则。在农业科技发展上,他对转基因作物投资政策及其影响作了原创性研究,结果发表在《Science》、《Nature》等著名的国际学术刊物。在供给及转型经济领域,论证了技术降低价格保护的理论假设;解释了渐进性改革是转型经济的首选模式;得出中国农产品市场开放的基本条件已具备,政府市场调控职能必须做战略性的调整等结论。他建立了中国农业政策分析和预测决策支持系统,利用该系统对中国粮食发展、农业科技政策、WTO等问题的分析结果,在国内外引起很大的反响。
过去十年,他在以上研究领域主持过20多个国家和部级重点课题,40多个国际合作研究项目。其中包括国家杰出青年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课题,国家自然科学优秀创新群体项目,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等。到2002年,出版专著7部,在有影响的国际权威性的学术刊物上发表了47篇论文,在国内学术刊物发表了79篇论文,70 多次应邀参加国际学术会议。

代表性学术著作:
Huang, Jikun, Scott Rozelle, Carl Pray, and Qingfang Wang. 2002. "Plant Biotechnology in China," Science, Vol. 295, 25 January 2002: 674-677.
Huang, Jikun, Scott Rozelle, and Carl Pray. 2002. "Enhancing the Crops to Feed the Poor," Nature, Vol. 418, 8 August 2002: 678-684.
Park, Albert, Hehui Jin, Scott Rozelle and Jikun Huang. 2002. "Market Emergence and Transition: Arbitrage, Transition Costs, and Autarky in China's Grain Market," American Journal of Agricultural Economics. Vol.84 (1)(February 2002):67-82.
Huang, Jikun and Howarth Bouis, 2001. Structural Changes in the Demand for Food in Asia: Empirical Evidence from Taiwan, Agricultural Economics, 26(2001), pp: 57-69.
deBrauw, Alan, Jikun Huang, and Scott Rozelle. 2000. "Responsiveness, Flexibility and Market Liberalization in China's Agriculture," American Journal of Agricultural Economics , 82(Dec.2000): 1133-1139.
Huang, Jikun, Scott Rozelle, and Mark Rosegrant. 1999. "China's Food Economy to the 21st Century: Supply, Demand and Trade,”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Cultural Change, 47(1999):737-766.
Huang, Jikun and Scott Rozelle. 1998. "Market Development and Food Consumption in Rural China," China Economic Review, 9(1998):25-45.
Rozelle, Scott, Greg Veeck and Jikun Huang. 1997. "The Impact of Environmental Degradation on Grain Production in China," Economic Geography, 73(January,1997):44-66.
Huang, Jikun and Scott Rozelle. 1996. "Technological Change: The Re-Discovery of the Engine of Productivity Growth in China's Rice Economy," Journal of Development Economics , Vol.49(1996):337-369.
Huang, Jikun and Scott Rozelle. 1995. "Environmental Stress and Grain Yields in China," American Journal of Agricultural Economics , 77(1995):853-864.

主要获奖介绍:
第五届“中国青年科学家奖”获奖者, 2002 年
第四届“中国青年科学家奖”提名奖, 1998 年
农业部有特殊贡献的中青年专家, 1997 年
孙冶方经济科学奖 (1997 年 ): 中国粮食供给需求和贸易预测
农业部科技进步二等奖 (1999 年 ): 中国农业科技政策研究
农业部科技进步二等奖 (1996 年 ): 中国粮食经济和政策研究
浙江省科技进步三等奖 (996 年 ): 良种种子供应的保障研究
农业部科技进步三等奖 (1991 年 ): 种植区划研究
国家机关优秀青年奖 (1998)
中国农科院首批跨世纪学科带头人 (1997)
中国农科院十佳青年 (1997)
中国农科院十佳文明职工 (1997)
全国优秀农业科技工作者 (1999)
神农计划和百千万工程入选者( 1999 )

http://www.icrd.org.cn/Pages/huangjikun.html

黄季焜:在"科学"和"自然"有文的大陆经济学家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7-5-24 00:06:00
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大家一起向大师级的方向迈进啊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7-5-24 04:08:00

郎咸平

郎咸平在国内的知名度极高,堪称世界級的公司金融与公司治理专家,学术成就斐然。因在发表多篇批评中国国有企业产权改革过程中所出现的国有资产流失现象而成为媒体焦点。他的观点引发中国大陆学术界、企业界和民间的不同反响,一些人将其称为“郎监管”、“中小股民利益的保护者”,但也有人批评其对中国大陆的经济发展状况缺乏了解,甚至批评他借题炒作出风头。出生台湾的朗咸平教授于1986年获得沃顿商学院(Wharton School)金融学博士学位,曾经执教于多家知名的商学院,其中包括沃顿商学院、纽约大学、芝加哥大学等。郎博士曾担任世界银行公司治理顾问,现任香港中文大学讲座教授、深交所公司治理顾问、香港特区政府财经事务局公司治理项目顾问。

郎教授致力于研究公司治理以及保护小股民权益的课题,其破产研究的论文《不良负债重组与公司私下重组的实证研究》〔1990〕被列入全世界引用率最高的50篇金融论文之一,其它在国际一流期刊所发表的论文还包括《管理者自身利益对公司资本结构影响的经验检验》(1988)、《股息公布:现金流量信号vs。自由现金流量假说》(1989)、《西欧公司的最终所有权》(2002)等。2002年金融学界最重要期刊金融经济学期刊(Journal of Financial Economics)将郎教授四篇论文列为必读的经典论文(ALL STAR PAPER)。郎教授倡导立即停止目前的产权改革,而应建立一套国有企业职业经理人制度。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7-5-24 4:25:47编辑过]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7-5-24 04:10:00

郎咸平教授

工作部门 香港中文大学

职务 香港中文大学首席教授

宾夕法尼亚大学沃顿商学院财务学博士,曾创下最快(2年)拿到该院博士学位记录,1990年金融学论文引用率排名全世界第一。曾执教于沃顿商学院、密歇根州立大学、俄亥俄州立大学、纽约大学、芝加哥大学等多家知名的商学院,现任香港中文大学最高学术级别的(首席)教授和长江商学院金融学讲座教授;曾担任世界银行公司治理顾问,在东亚地区首次研究公司治理和保护小股民权益课题,现任深交所公司治理顾问和香港政府财经事务局公司治理项目顾问。郎咸平主要致力于公司运营、公司监管、项目融资、直接投资、企业重组、兼并与收购、破产等方面的研究,成就斐然。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7-5-24 04:14:00

郎教授学术文章

房地产宏观调控带出负面效果

不要让股改毁掉政府信用

影响上海房价的因素:到底是谁的责任?

社会和谐与资本主义精神

房产泡沫带来经济危机

股份制必须依靠良心监管

中国民营企业的春天来临了?

究竟谁炒高了H股?

CEPA的时代使命

强力支持港交所进一步规管保荐人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7-5-24 04:19:00

邹恒甫老师


工作部门 世界银行,北京大学和武汉大学

职务 世界银行研究部高级经济学家,任北京大学和武汉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出生于湖南省华容县,武汉大学经济系本科毕业获经济学学士,美国哈佛大学经济学博士学位,世界银行政策研究司经济学家,武汉大学经济学教授,武汉大学经济科学高级研究中心主任。对邹恒甫教授的评价是:最低调的经济学大师!

  主要学术成绩、创新点及其科学意义:邹恒甫教授在国外主要杂志上发表了40多篇有影响力的论文。由于他在宏观经济学领域所作的突出贡献,在全球10多万名经济学家和5500名著名经济学家的大排名中名列世界第247位。

学术文章

经济增长与收入分配

积累欲、节俭与经济增长

邹恒甫教授上海财大演讲散记与断想

世行经济学家邹恒甫:警惕加息后可能的7个危害

经济学决不可回避价值判断和公正问题

鲍尔?科尔奈投资周期理论的数学模型

通货膨胀与社会福利损失

资本主义精神和长期增长

财政分权与经济增长:跨国研究

公共支出的构成和经济增长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7-5-24 04:25:00

张维迎老师

工作部门 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
职务 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副院长,经济学教授,北京大学网络经济研究中心主任和北京大学工商管理研究所所长。
张维迎教授1982年获西北大学经济系学士学位,1984年获硕士学位, 1994年获博士学位, 1994年8月回国到北京大学工作,张教授是国内最早提出并系统论证双轨制价格改革思路的学者。张维迎教授被公认为中国经济学界企业理论的权威。据对国内权威的经济学杂志《经济研究》1995-1997年间论文引证统计,张维迎教授的论文被引证的次数排名第一,其中《企业的企业家-契约理论》名列单篇第一。另据统计,在1997年出版的43种经济学核心期刊文献中共引用《经济研究》历年发表的文献405次,其中张维迎教授的论文占22次,名列第一。主要著作有《企业的企业家-契约理论》、《博弈论与信息经济学》和《企业理论与中国企业改革》。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7-5-24 04:27:00


学术文章

家族企业如何变成跨文化国际公司

企业新四大核心竞争力

从制度环境看中国企业成长的极限

企业资源优势缺乏 不能靠政府整合产业

产权保护要减少“离婚率”

中国企业如何国际化

是什么在推动了中国经济的高增长

抨击政府垄断弊端

商学院的变革之力

供应链管理亟待加强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7-5-24 07:20:00

蔡瑞胸 (Tsay, Ruey S.)

組 別 人 文 及 社 會 科 學 組
當選院士屆數 24
學 歷 國立清華大學學士(1974)
美國威斯康辛大學麥迪森分校博士(1982)
經 歷 卡內基美隆大學助教授(1982-1986)
芝加哥大學商學院訪問教授(1987-1988)
卡內基美隆大學副教授(1987-1989)
芝加哥大學商學院經濟計量與統計教授(1990-1998)
H. G. B. Alexander 經濟計量與統計講座教授(1999-)
國立清華大學經濟系訪問講座教授(1999.9-1999.12)
美國統計學會商學與經濟統計組主席(1995-1996)
商學與經濟統計期刊主編(1995-1997)
亞太金融市場、非線性動態與經濟計量、財務計量期刊編輯
國立清華大學計量財務系諮詢委員(2000-)
專 長 統計學、管理學、經濟學
曾獲得之
學術榮譽
美國統計學會院士(1992)
數理統計學院院士(1992)
芝加哥大學商學院威廉費門研究教授(1989)
SIGMA XI(1985)
艾卡基金會研究計畫(1985)
美國統計學會感恩函(1997)
中央研究院院士(2002)
現 職 H.G.B. Alexander Professor of Econometrics and Statistics, Graduate School of Business, University of Chicago
辦 公 室 資 訊
地址 Graduate School of Business
University of Chicago
5807 South Woodlawn Ave.
Chicago, IL 60637, U.S.A.
電話 (773)702-6750
傳真 (773)702-0458
E-mail ruey.tsay@chicagogsb.edu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7-5-24 07:25:00

羅聞全 (Lo, Andrew W.)

組 別 人 文 及 社 會 科 學 組
當選院士屆數 25
學 歷 耶魯大學經濟學士(1980)
哈佛大學經濟博士(1984)
經 歷 美國國家經濟研究局(NBER) Faculty Research Fellow (1985-1989)
Olin Fellow(1988-1989)、Research Associate(1989-)
賓州大學Wharton 管理學院W. P. Carey財務學講座副教授(1987-1988)
助理教授(1984-1987)
MIT Sloan 管理學院財務工程領域Director(1993-1999)
財務學教授(1992-1994)、 財務學副教授(1988-1992,1990獲終身職教授)
Battery march Fellow(1989-1990)
專 長 Economics, Finance
曾獲得之
學術榮譽
美國計量經濟學會會士(2003)
古根漢基金會會士(2002)
Graham and Dodd Award(1999,2002)
IAFE/SunGard年度財務工程獎(2001)
Merrill Lynch/MIT Partnership Grant(1999-2003)
Morgan Stanley Dean Witter Grant(2000)
Paul A. Samuelson Award(1998)
DEC Alpha Innovators Award(1993)
Alfred P. Sloan Research Fellowship(1992-1994)
Inquire-Europe Award, First Prize(1992-1993)
MIT Sloan 管理學院年度教師獎(1991-1992)
Review of Financial Studies最佳論文獎(1990)
MIT Sloan管理學院教學卓越獎(1990-1991)
美國個人投資者協會獎(1989),及其他諸多獎項
現 職 Harris & Harris Group Professor of Finance
辦 公 室 資 訊
地址 MIT Sloan School
50 Memorial Drive
E52-432, Cambridge,
MA 02142, U.S.A.
電話 (617)253-0920
傳真 (781)891-9783
E-mail alo@mit.edu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7-5-24 07:28:00


方汉明,男,1972年10月出生,浙江定海人,经济学博士,美国耶鲁大学副教授。1983年起在定海一中就读初、高中,在校期间,品学兼优,曾获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浙江省一等奖。1989年高中毕业后,被免试保送到复旦大学世界经济系就读。在复旦大学学习期间,因成绩突出,连年获得奖学金。1993 年,以优异成绩获得复旦大学经济学学士学位, 并被评为“上海市优秀毕业生”和“上海市三好学生”。 同年9月被免试保送到复旦大学世界经济系攻读硕士研究生。 1994 年8月,获得美国佛杰尼亚大学全额奖学金,赴美国留学,攻读经济学博士学位的机会。1995年8月转到常春藤联盟之一的位于费城的宾西法尼亚大学继续攻读经济系。 2000 年5月获得宾西法尼亚大学经济系博士学位。其博士论文《解析大学和中学毕业生的工资差别》被英国皇家经济学会评为“同年全球最佳七篇经济学博士论文”之一,并因此应邀到英国、法国、荷兰和以色列四国著名大学演讲。

2000年7月起受聘于世界著名美国耶鲁大学经济系任助理教授。2005 年7月,被提升为耶鲁大学经济系副教授,9月被授予Henry Kohn副教授头衔,同时也是位于波士顿的著名的美国国家经济研究局 (National Bureau of Economic Research)的成员之一。

  任职以来,方汉明在教学和科研中已取得卓著成绩。在世界著名杂志上已发表14篇论文, 包括在最顶级的《美国经济评论》(American Economic Review)和 《经济理论杂志》(Journal of Economic Theory)上各发表两篇论文。并经常受到美国、加拿大和欧洲各国的大学经济系的讲学邀请。近五年来,方汉明在哈佛大学、斯坦福大学、加州伯克利分校、宾西法尼亚大学、杜克大学、哥伦比亚大学、多伦多大学等地的多次讲学,均受到好评。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7-5-24 07:44:00

夏一红

一九七零年九月五日生于江苏省靖江市。自幼勤奋好学,积极向上,在江苏省重点高级中学-扬州中学学习期间,学业出色。毕业后以优异成绩考入上海复旦大学国际经济系。取得学士学位后,在日本三和银行上海分行从事银行进出口业务工作。

一九九三年八月,夏一红前往美国佐治亚州亚特兰大市埃默里大学(Emory University)经济系深造,并于一九九六年八月取得硕士学位。继而到加里福尼亚大学洛杉矶分校(UCLA)攻读金融专业,于二零零零年六月取得博士学位。

凭着出色的毕业论文,夏一红被聘为宾西法尼亚大学沃顿商学院(Wharton Business School, University of Pennsylvania)助理教授。五年内她虚心好学,努力工作,在国际金融学术界一级杂志上发表了九篇论文,受到同行学者的好评。与此同时她还担任了多位博士生论文指导老师,深受学生爱戴。

因突发血栓性血小板减少紫癜症,于二零零五年七月十八日进美国当地Lankenau医院治疗。虽经精心医治,但疗效甚微。二零零五年八月六日,因体内大面积溢血,抢救无效,不幸在美国东部时间上午十点二十七分与世长辞,终年三十四岁。

注:夏一红考入复旦大学时是江苏省理科第二名,大学期间英语六级满分。

在沃顿工作5年间,夏一红在American Economic Review,Journal of Business,Journal of Monetary Economics,Journal of Finance,Review of Financial Studies,European Finance Review等一流杂志发表论文8篇,在Finance Research Letters发表论文1篇。在华人金融学界可谓出类拔萃。然而,大陆出身的华裔学者大多无锻炼习惯,在生活和工作中的时间安排常常不够合理,让工作长期挤占锻炼和休息的时间,总是习惯于下长期超负荷连续工作,免疫力下降在所难免。无论是在美国做教授还是在国内做教授,都有类似的问题。这也是中国的学者平均寿命远低于普通群众的原因(平均而言,少10年寿命)。

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症为一种不常见的微血管病性溶血和血栓性微血管病。病因不明,少数病人可能与感染、妊娠、胶原血管病、肿瘤、药物和遗传等有关。各种病因损害微血管内皮细胞,导致胶原和基底膜暴露,引起血小板和纤维蛋白沉积。某些病人血浆中存在一种或多种血小板聚集因子(PAF)或缺乏正常血浆中存在的PAF抑制因子,诱发血小板聚集。有人在TTP病人血浆中分离出VWF巨多聚体,在体外能聚集血小板,认为VWF的代谢异常也可能与TTP发病有关。病变主要累及末梢动脉和毛细血管,微血管阻塞引起多脏器功能衰竭。

本病起病急骤,进展迅速,少数可较慢而反复发作。临床上以30~40岁女性多见,主要表现为出血、微血管性溶血性贫血、神经精神症状、发热和肾损害,称为TTP五联征。神经精神症状常为间歇性或波动性。实验室检查:血小板明显减少,中至重度贫血,网织红细胞升高,血片中可见巨大血小板、有核红细胞及红细胞碎片,骨髓中红系及巨核系代偿性增生、凝血检查基本正常。皮肤、肌肉、牙龈和骨髓活检在毛细血管内皮下层、小动脉肌层和内皮层之间有玻璃样沉积,伴血管内皮增殖和管腔阻塞。

除少数慢性型病程可持续数月到数年,80%病人在3个月内死亡,长期存活率仅10%。

http://matrix.wharton.upenn.edu/faculty/xia.html


http://finance.wharton.upenn.edu/~yxia/



Refereed Publications
1. Learning about Predictability: the Effect of Parameter Uncertainty on Dynamic Asset Allocation (Journal of Finance 56, 205-246, February 2001)

2. Assessing Asset Pricing Anomalies (with M. J. Brennan) (Review of Financial Studies 14, 905-942, Winter 2001)

3. Stock Return Volatility and Equity Premium (with M. J. Brennan) (Journal of Monetary Economics 47, 249-283, April 2001)

4. Stochastic Interest Rates and Bond-Stock Mix (with M. J. Brennan) (European Finance Review 4, 197-210, December 2000) (Substantial adaptation from "Resolution of a Financial Puzzle")

5. Dynamic Asset Allocation under Inflation (with M. J. Brennan) (Journal of Finance 57, 1201-1238, June 2002)

6. Estimation and Test of a Simple Model of Intertemporal Asset Pricing (with M. J. Brennan and Ashley Wang) (Journal of Finance 59, 1743-1775, August 2004) (Substantial revision from previous drafts titled "Intertemporal Capital Asset Pricing and the Fama-French Three-Factor Model")

Click here for the estimated time series of the state variables r (instantaneous real interest rate), pi (expected inflation), eta (volatility of the real pricing kernel), and their innovations.

7. Risk and Valuation under an Intertemporal Asset Pricing Model (with M. J. Brennan) (Journal of Business, forthcoming) (winner of the Geewax, Terker and Co. prize for the best working paper published by the Rodney L. White center in 2003)

Clcik here for the esitmated time series of the state variables r (instantaneous real interest rate), pi (expected inflation), eta (volatility of the real pricing kernel), and their innvotions.

Note: these series are estimated using the same approach as those in the paper "Estimation and test of a simple model of intertemporal asset pricing", but shorter series of bond yield data from 1983 to 2000 are used in the estimation. The corresponding state variable estimates from the two papers are highly correlated in both the level and the innovations.

8. Extracting Inflation from Stock Returns to Test Purchasing Power Parity (with Bhagwan Chowdhry and Richard Roll)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 forthcoming)

9. tay's as Good as cay (with Michael J. Brennan) (Finance Research Letters 2, 1-14, January 2005)



Working Papers
1. Long Term Bond Markets and Investor Welfare

2. Market Segmentation, Liquidity Spillover, and Closed-end Country Fund Discounts (with Justin Chan and Ravi Jain) (Note: This paper replaces the earlier working paper circulated under the title "Illiquidity and Closed-end Country Fund Discounts")

3. International Capital Markets and Foreign Exchange Risk (with Michael Brennan)

4. Persistence, Predictability, and Portfolio Planning (with Michael Brennan)

5. An International Examination of Affine Term Structure Models and the Expectations Hypothesis (with Huarong Tang)



Work -in-Progress
Option Pricing Kernels and the ICAPM (with Michael Brennan)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7-5-24 7:44:45编辑过]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