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谈谈个人的看法吧
所谓经济过热,是指经济的发展速度与资源供给不成比例。当经济的发展速度高于资源的承受能力时,就会出现原材料因供给不足而出现的涨价,原材料价格的上涨又推动了物价的走高,于是经济过热显现。
经济过热”(overheated; überhitzt)是一个比较形象的说法,具体可以分为“消费推动型经济过热”和“投资推动型经济过热”。
现在国内讨论最多的是“投资推动型经济过热”,亦即“过度投资”(overinvestment; Überinvestition)。包含两方面的意思:
第一,投资项目完工后,生产的产品没有预期的市场需求,产品大量堆积,资金无法收回,导致生产资料的严重浪费。在这个层面上的“过度”指的是投资相对市场需求过度。
第二,投资规模铺开的过大,以至于超过了财力负担能力,使得投资不能按预定计划完成,无法形成预期
造成经济过热的原因主要有
1、商业周期。
1、货币的发行量过大,引起利率处于一个较低的水平,再加上实行dirty的浮动汇率制度,造成国内投资需求旺盛。
2、消费者的集体非理性是引起经济过热的又一原因。在我国,这一点可以表现在股市上。今天上证指数已达4173点,股市的泡沫早就若隐若现,但是股指高居不下,其原因就在于大众投资股市的热情高涨啊
3、上一论经济萧条时宏观调控政策时滞所引起。在上一轮商业周期中使用了松的宏观调控政策,由于各种原因时滞较长,一直到下个商业周期才发挥作用,引起经济过热。
“软着陆”的是指国民经济的运行经过一段过度扩张之后,平稳地回落到适度增长区间。国民经济的运行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各年度间经济增长率的运动轨迹不是一条直线,而是围绕潜在增长能力上下波动,形成扩张与回落相交替的一条曲线。国民经济的扩张,在部门之间、地区之间、企业之间具有连锁扩散效应,在投资与生产之间具有累积放大效应。当国民经济的运行经过一段过度扩张之后,超出了其潜在增长能力,打破了正常的均衡,于是经济增长率将回落。“软着陆”即是一种回落方式。
“软着陆”是相对于“硬着陆”即“大起大落”方式而言的。“大起大落”由过度的“大起”而造成。国民经济的过度扩张,导致极大地超越了其潜在增长能力,严重地破坏了经济生活中的各种均衡关系,于是用“急刹车”的办法进行“全面紧缩”,最终导致经济增长率的大幅度降落。
软着陆的基本指标:
经济增长率 >7%
失业率 ≤4.5%,但在中国现阶段不是很现实,在4.5-6%区间是可以接受的
通涨率≤4.5%,在中国现阶段,小于3%的理论指标是不现实的
“软着陆”和 “硬着陆”的指标主要看货币供应量的增长和信贷扩张。
一般来说,当经济增长速度过快,出现了严重的通货膨胀时,一国就要利用紧缩性政策来压制通胀,但是这时候社会总需求会下降从而经济速度增长变缓或者出现负增长,这就可以形象地称为经济“着陆”。
但是,如果一国实行的政策过紧,出现大幅度通胀后,紧接着会出现大规模的通货紧缩,导致失业增加,经济速度下滑过快,这可以叫做经济硬着陆。
如果一国较好的实行了紧缩政策,使得过快增长的经济速度平稳的下降到一个合适的比例,而没有出现大规模的通缩和失业,就可以叫做经济软着陆。
就中国来说,目前中国的经济增长绝对不能出现负增长的,所以经济学界通常把中国经济增长率低于7%叫做经济硬着陆,而如果通过一系列政策使得中国经济增长率平稳的降到8%——9%之间,并且使得经济结构更加合理,实现充分就业,并使得通胀率降到合适的区间,那么中国就可以称为软着陆成功。例如93、94年中国通胀率过高,我们伟大的朱总理运筹帷幄,使得中国通胀率下降,并且仍然保持8%——9%的高速增长(虽然后来经历了一段时间的通缩),可以说比较成功地实现了软着陆,成就了另一个中国经济奇迹。
实质上,硬着陆指的是采用强力的财政货币政策一次性在较短的时间内通过牺牲较多的国民收入将通胀率降到正常水平,优点是重拳出击立竿见影,往往公众尚未来得及足够的预期就已经达到了政策目的,缺点是经济震动较大。软着陆着在相对长的时期内采用连续的政策组合比较平稳的将通胀率降下来,优点是收入相对牺牲较少,缺点是时间较长,且受公众预期影响变数较大,不一定能达到合适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