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将需从涅槃中走向新生
——开征出口商品的汇率税与劳动力资源税是必走的一步
国家开征出口商品的汇率税与劳动力资源税已是必走的一步。理解这一政策的出台,不需要什么高深的理论知识,但从对这一政策应出台的探讨,可使人们能对现时的“外向型经济”所处的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与历史作用,有更深刻的理解,不再陷于以往“正确”但现在却是谬论的误区之中,使国家自信地走向富强的“自由王国”。
一个国家特别是一个发展中国家 ,当其“外币储备”能连续不断的增加,客观上证明了其生产建设,即使在现时国际社会极不平等的劳动价值交换关系下进行的国际贸易,也能实现了出超,就一定意味该国的交换价值体系走到了必须调整的可贺转折点:一个国家可以从以往这种“无奈”的交换关系下,实现其生产体系与交换价值关系的总体调整与转型,更快趋向实现国际间的贸易品,在劳动价值关系的视觉下平等交换。
然而,发展中国家必须清楚,成为“富裕国家”过程,是不能自然而然地实现的,是绝不能在现时“自由贸易”“自由经济”的环境下实现,国家需做对其应做的事。
反面的例子是,这近几十年,能从发展中国家“毕业”而成为“富裕国家(或地区)”的只有几个,并且都只是小国小区域,也是带有偶然性的。象中国这样的一个人口与地域都具典型特征的大国,如果国家没有系统的战略,对其出口商品,有促使其“交换价值提高政策”的主动出台,我们还将继续成为“生产大国”,继续为全世界的“发达国家”,提供低劳动价值关系的商品与服务的大国。
发展中国家未能认识到,在其要实现社会进步富裕的过程,存在着这种必须主动解决的关系,是国际社会变得更加贫富悬殊,国际政治经济格局变得更加残酷的思想根源。发展中国家要成为发达国家,绝不能在现时的国际政治经济生态下实现。发展中国家,不随着其生产的发展,顺势解决其出口商品的交换价值关系,主动地对此进行变革与提升,就只能在“发展中国家”的阵营中不能毕业,是另一种“无奈”,这就“迫”使发展中国家必须从感性走向理性,只能从涅槃中获得新生。
鉴于现时人民币汇率的“扭曲”形成,存在历史的原因, 鉴于美元已大幅贬值的现实,最鉴于出口商品一直沿用以外币(美元)进行报价(这就是人民币不能成为国际本位币的一个基本原因),名义汇率提升的效应被削弱了一大半,又鉴于名义汇率过度提升,会其产生其它的一些副作用,大幅提高实质汇率以提高出口商品价格水平,是一个必做的和安全的前提;形成人民币名义汇率在今后一个相当长的时间内,是不断提升的政策预期,是可以清楚告诉国民(出口商)的;采取一些行政性的辅助措施,如“强行”要求所有的出口商品以人民币报价,也是可以理解的。
最根本的做法是,为避免“外币储备”的进一步增加,国家在策略上,考虑对所有的出口商品加征“临时”的可升可降的“汇率税”与“劳动价值税”的总思维,已必须建立。多年后,在中国已成为一个金融强国、富裕强国,这两项“税”,就完成了其历史的使命了。
(写于07年5月25日)
人民博客:http://blog.people.com.cn/blog/showblog.jspe?site_id=5389
邮 箱:21cncncom@21cn.com,ouyangman@163.com
附:
国家可考虑开征临时出口关税(汇率税与劳动价值税)
中国的对外经济发展速度令人咋舌,一个占世界人口五分之一的发展中国家,竟以别人几十分之一的工资,创造了还在继续激增的天文数字的外汇储备,几乎使得所有传统的国际贸易甚至国际金融理论成了过时货。
这个结论下得似乎使人不敢接受,但如果国家不从根本上否定以往西方“不经意”灌输的国际金融与国际贸易理论,不出几年后,中国的外向型经济,将以清晰的数字,写出一段怪味的现代国际经济史。
就在商务部还在研究是不是该将“普惠制”的出口退税全面取消的时候,本栏建议国家该考虑开征“临时出口关税”了。
这个税分两层意思,其一是体现着过往几年,人民币与美元挂钩的联系汇率,在美元的购买力现在贬值50%,而国家名义汇率因各种因素,还不能大幅调高的“汇率税”;它也是一种各出口商品生产者,因市场关系,不能以欧元等“硬通货”不贬值的进行出口商品报价而必须由国家行使的“出口商品汇率调节税”。
其二,任何一个发展中国家,当其外汇储备有“战略性出超”的情况下,社会生产体系必然发生转型,对外贸易就存在一种“劳动价值税”的开征。具体对中国来说,其“外汇储备”与其“物质生产量”已达国际社会平均水平时,从纯经济的运作上,都证明具备了这项税收的开征条件。
定性地说,这项税收的开征,若有预见性的话,在早几年就该谋划与开征了,现在当然也为时不很晚,使很多对国际金融国际贸易不大明白的人,都有所感悟。这项“劳动价值税”,会随着发展中国家工资水平与发达国家的逐步接近而消亡。
前文有说到“对外的国家理财”,这两项“税收”,体现着这个内涵。
(写于07年4月2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