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股市——传销式发展
记得去年有一天突然发现沪市冲上2000点时的兴奋。心里想着中国股票市场的牛市终于来临。夏天买的基金到了年底也创造了远远好于预期的收益。就在已经觉得收益颇丰,担心股市出现大幅度回调时,沪市已经呼啸着冲上了4100多点。
终于忍不住自己也涉足股市。为什么?因为身边买了内地上市的股票的人都在赚钱。牛市写在每个人的脸上。这就象某种传销,只不过传销的产品是股票而已。
先入场的人获得了巨大的财富增值,于是告诉周围的人,我买了股票,股票用着真不错,才买了两个多月,我的钱都快翻番了。于是听到的人中有经不住诱惑的人也开始买股票,得到一点甜头后又告诉自己周围的人。于是在巨大的财富效应面前,很多人都开始了自己的股民生活。就传销而言,最先入场的人往往是收获最大的人。他发展下线,而他的下线又再发展别的下线,如此至无穷。股市也是一样,如果能在五年的熊市中持有几支尚可的股票,那么现在财富总额翻了肯定不止几倍了。这样的状况维持下去的条件就是——要不断有新的投资者,新的资金入场,也即要不断的发展下线。只要有越来越多的人,越来越多的资金参与到这个市场中来,中国股市的繁荣便可以持续下去。
面对中国股市的一路高歌猛进,有些人开始担心了。于是中国股市“泡沫论”大行其道;中国监管当局与中央银行将出台紧缩性政策的谣言满天飞舞。但是我认为从以下两点来看,离中国股市的崩盘还有很长一段时间。
第一,截止2007年4月9日,沪深交易所的总市值达13.768万亿元,截止2006年10月,人民币储蓄存款余额为15.8万亿元,且呈继续增长态势。单依靠国民储蓄就完全可以再复制一个深市一个沪市,何况还有大规模因人民币升值预期而流入的国际游资。只要中国人还处于大规模经常帐户下的赢余状态,只要中国经济发展不发生根本性逆转,国际游资就会不断流入。虽然房地产业也是不失为“热钱”投资不错选择,但是从流动性的角度来讲,股市却是更佳的选择。此外,据中国登记结算公司最新统计,截止18日,我国A股账户总数已突破9000万个,达到9020.89万。那么中国的人口是多少,股民占总人口的比例又是多少。按总人口13亿计算不足7%。就象我们过去总说的中国地大物博,但是人均资源占有量就很少了。中国的股民数量固然有些大的惊人,但是考虑到我国的人口基数也就没什么可惊讶的了。美国家庭有一半家庭直接或间接投资于股市,我们并不需要把美国作为发展的标杆,但是要看到发展的趋势。
第二,中国股市固然存在普遍估值过高的现象,绝大部分公司股票的市盈率都在15以上,但是总体说来股票的相对价格还是比较准确的反映了公司的经营业绩的。以江西铜业与铜都铜业两家具有相似主营业务的沪市上市公司为例,截止2006年末,铜都铜业每股收益为0.6759元, 4月25日成交价14.65元;江西铜业每股收益0.2888元,4月25日成交价24.99元.这样的例子中国股市比比皆是。也许我们只是有些过于乐观,也许是因为储蓄带给我们的负的实际利率,也许是缺乏多样化的投资方式把我们推到了股市中,但是我们还没有到了某些人说的疯狂的境地。
最后,说下我们应该以什么样的心态参与到中国股市中去。首要目标应该是抵御通胀对财富的侵蚀。现在来看这个目标还是比较容易实现的,但是我们不能因此就忽略实现这个目标带给我们的满足感。其次,从中国快速发展的经济中获益。就我国目前的情况来看,人均收入的增长速度远远落后于GDP的增速,投资于中国股市却可以部分参与经济增长收益的分配。那么我国2007年第一季度GDP增速为11.1%,我们就不应该期待3个月的股市投资带给我们过于高企的投资回报(除非你是天才,因为即使是沃伦·巴非特,乔治·索罗斯这样的专家也都曾犯下不小的错误)。所以,我们可以而且应该出于保值增值的的目的将一部分储蓄投资于股使,但是好好工作,好好学习才是正事,从早到晚的盯着电脑屏幕外除了累坏你的眼睛外没什么别的好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