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引用轻轻在2007-6-6 16:10:00的发言: 评赵晓的“从当前股灾中学习大国崛起的智慧”
看了赵晓(以下简称赵)的文章,觉得有几点问题:
其一:没有一个英明的政府会保护和助长投机。既然,中国股民(散户)行为本身就有问题,教育一下,是必要地。赵的文章指出中国政策制定者缺乏金融知识和金融经验,是无视事实的!这个看法若是用来描述中国股民倒是恰当的,包括中国的机构投资者们。其二:我始终相信北京的决策者此举用意绝非只针对股市,其中两个重要的方面,包括,(1)人民币币值问题;(2)通胀问题。为什么这么讲?我认为,中国的实体经济和货币经济之间,由于体制上的原因,存在着制度性分割,正因于此,中国的证券市场成了中国通胀的一个转移通道。所以,尽管实体经济平稳,高速增长,但通胀较低,所以,看起来经济体流动过剩。
其二:赵的文章指出政府推印花税政策为“偷袭”,含义读者自明。但我想指出的,政府用意绝非于人民利益视而不顾,实则在于一面给中国股民降降温,让他们真正认识下股市投机是有风险的;最主要的,是紧急关门,抑制外资挟利抽逃。
其三:赵的文章指出的政府出而反而,不利于预期形成和稳定。我倒是认为,恰恰相反。赵的预期是一介预期。一介预期,在市场经济中就是能被(其他主体)预见的预期,倘若,哪个主体的预期模式能够被其他人所预期,那么,一介预期就是有害的,也就是在博弈中必输。
你应该公平地读赵教授的文章,他哪一个字在鼓励投机了?
赵教授是站在宏观经济战略的角度,认为政府应该合理实施政策。金融体系跟整个社会的关系比商业还紧密,由于金融体系本身的脆弱性和复杂性,强制砸盘会如同推倒多米诺骨牌,影响实体经济,引发灾难性的后果。由于国家错误干预而导致金融衰退的例子屡见不鲜。另外,错误的发布政策方式,导致政府信用沦丧,更是全方位地退步,是一个多输的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