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引用Jinlin漫步在2007-6-2 1:22:00的发言: 好题材,顶一下。
补充几点:
- 认沽权证的价格不仅仅挂钩于正股价位 (想想 BS 公式), 正股波动性同样有显著作用。 建议您计算一下变化前后的隐含波动性。
- 成交量稀疏否? 正股和认沽权证的报价在报价时间上差多远?
- 您能不能卖空这个认沽权证?
- 市场成交价在一定程度上是对未来的预期。 OTM 认沽权证升值,从一方面证明有人认为目前的正股价格是个泡沫
- 不一定只有在4.9元以下才能获利。 到期前,正股得价格只要下降的足够快,能比高于认购价抛出即可。
- 没准只是因为两个糊涂虫作了一笔买卖,或庄稼在作市。。。
个人感觉权证公式虽然繁琐,也确实在公式中部分涉及了一些波动的东西,但是毕竟相对于那些细节来说,正股和预期应该改变价格的最大因素。换言之,部分波动确实不可避免,但是波动的背后的本质应该是正股价格和预期与权证变化的合理性。
看了斑竹的回复,和我的思路相符的有2条,第一就是权证不能卖空,本身权证(尤其认沽)作为一种对冲手段在中国证券市场中诞生,但是由于市场的极度不规范,几乎根本没有行权的可能,鬼知道,如何让上市公司给他们的权证定得如此夸张和没有意义的价格!
通过希望期权的一些理论,可能表达的更加清楚,没参与过西方期权实务,但从书本中貌似理解期权的写权(出售方)如果实力信誉够的话,就可以出售期权给愿意购买者。在中国的市场中可以理解卖空期权就是认沽权证,上市公司就是写权的人。由于垄断(只有上市公司可以写)所以价格就是他们在定,至于他们凭什么定这个价格,用的什么公式,根本没有意义讨论。而如果有多家可以写权的机构存在,为了更好的有人来购买他们出售的期权,必然会有相对有可能发生的实际意义的期权流通,毕竟期权卖方虽然风险几乎无限而收入有限,但是作为能先收费,并一旦没有行权的话,是白赚钱的品种,还是有不少机构愿意参与的。
反观我们的认沽权证,其价格可以说基本上是废纸一张(除非出现股灾)毫无公式和实物操作可言(实物操作为投资避险)。正是由于这个特点,使得他只能成为投机爆炒的一个品种!
本次下跌中正股涨,认沽权证涨;正股跌,认沽权证跌(见招行,盐湖)无一不说明了以上的观点。即:首先国内权证完全没有避险意义,其原因在于发行者的单一无竞争,使得本身发行出来的权证几乎无行权可能;其次国内参与权证的交易人员将权证和正股分离开投机,根本没有联系的概念,表明投资/机理念的不足。
如果说第一点是说明上市公司层面对于权证/正股理解不足的话,第二点就说明投资者对权证/正股理解的不足。一个市场推出一个交易品种即不能让上市公司明白,也不让参与交易的人员明白,试问这个品种有何意义?这个现象有映射出整个监管层和交易所对于市场的理解有误!这些天的闹剧仅仅是中国股市监管机构,交易所, 上市公司,股民的投资理论缺失的一个缩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