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引用的是中经网上发表的报道。 2007年6月8日 /中經網/
問:為什么要進一步推進銀行業金融創新工作?
劉明康:近年來,銀行業金融創新獲得了較大的發展。總的來看,銀行業
金融創新工作正面臨一個新的歷史時期。目前,我國銀行業已全面履行加
入世貿組織對外開放的承諾,外資法人銀行已在國民待遇的條件下與中資
銀行進行全面競爭。
這次吳儀副總理在美國重申,2006年12月11日后,外資銀行在中
國注冊的法人機構享有同中資銀行一樣的國民待遇。也就是說,外資銀行
在中國注冊的法人機構可以發行信用卡、借記卡或者是其他的電子支付工
,包括網絡支付工具、電話、移動電話支付工具等。一些外資銀行已經
極申請,并迅速進行了相關技朮准備。
然市場的整個競爭形勢發生了新的變化,但部分中資金融機構就法人層
來看,還看不到相應的深刻變化。銀行業的金融創新工作面臨著更艱巨
任務,還需要花大氣力進一步推進。
問:銀監會的創新監管工作都遵循哪些原則?
劉明康:創新是競爭的動力源,競爭本身是服務業改善服務質量、提高服
務水平的動力。銀監會成立以來,一直堅持以加強中國銀行業的全球競爭
能力建設為基礎,堅持以促進競爭能力的建設來推動銀行業的創新監管工
作,主要遵循了五項原則:
──鼓勵競爭,鼓勵引進新產品和新服務。我們不僅鼓勵金融機構在經濟
比較發達的地區開展健康有序的競爭,在落后地區也引入了新的金融機構
。既鼓勵金融機構在引進、消化吸收的基礎上進行再創新,也鼓勵集成式
地創新新產品、新服務。
──重視在法規和市場准入許可中的透明度和可預測性建設。要真正把創
新工作搞好,必須重視法規建設和提高市場准入許可的透明度和可預測性
。否則,不僅會影響到金融機構創新的積極性,也會影響新產品的研發效
率。
──逐步提高市場准入的便利。當銀行業金融機構具有濃厚合規意識和良
好的合規管理,風險管控有效,人才比較具備時,就應逐步提高其市場准
入的便利。
──在WTO的框架下,實施國民待遇,對國內外銀行業金融機構實行非
歧視性政策。
──不斷創新監管制度和體制,以適應新形勢下持續有效監管的需要。銀
監會三個層次的垂直管理體制和制度以及相應的職責划分,目前有必要進
一步完善。
問:那么,銀行業應該怎樣加強創新能力建設?
劉明康:就銀行業金融機構內部來看,有三個方面必須得到較好解決:
一是加強戰略的科學性和客戶細分工作,重點搞好隊伍建設、學習和培訓
、內部轉移價格和內部的合作考核、保護知識產權以及技朮引進和轉讓工
作。
二是內部流程改造。創新非常強調內部管理,尤其是流程再造。創新工作
需要三個部門分工和配合:一個是前台銷售,二是研發和定價,三是后台
部門,三個部門需要有機協作,缺一不可。
三是要投入充分的精力做好會計系統支持和相應IT信息科技的支持。
除了解決好以上問題,銀行在創新的過程中還應注意創新中的高附加值和
高科技含量。沒有高科技含量的創新優勢難以長久。在風險和成本的問題
上,要注意強調可控性和可預測性,要注意避免信息的不透明性。我們發現
很多銀行推出的產品對風險的披露不夠,信息不透明。這會引起很多法
律風險和聲譽風險,甚至于今后還有經濟損失。我們首先追求的是創新業
務的穩定性。
問:金融創新包括哪些內容、應注意一些什么問題?
劉明康:金融創新應包括制度創新、技朮創新和產品創新三個方面內容。
銀行業創新應注意三個避免:避免"割肉"。不能為了搞創新,為了交叉
銷售,為了增加手續費收入,就在傳統業務上"割肉",不能搞手續費收
入的虛假增長﹔避免創新業務的"不透明",要讓客戶買得明白、放心﹔
避免在金融創新中重發達地區而輕視不發達地區,要努力實現全國優質服
務的一體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