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天”再“借”百万亿 彻底解决“三农”问题
据报载,西部重庆市和四川省成都市日前经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报请国务院同意,正式成为全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这也是国家首次设立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
什么是“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人们还搞不清楚,但设立“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的目标却是很清楚的,就是要彻底解决“三农”这个核心问题。
解决“三农”这个核心问题与解决中国其它尖锐的社会问题是一样的,都面临着要解开一个“心结”,一个被定名为“国家理财”的“魔结”。
中国人选择了市场经济的生产模式后,有点犯傻,傻得还真的可爱,象东施效顰——一个原来走路走得好好的人,会连其本能都忘了!
中国人发展经济的“本能”是什么?就是新中国建立后采取“计划经济”中的核心思想,是其老祖宗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中提出的,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以社会的国家计划性对抗自由经济的无序性思想!
中国只用了约三十年的时间,就从几乎是空白的基础上,建立了基本完整的工业化生产体系,它靠的是什么?靠的就是完全倾斜的“不计经济效益”的强制积累手段,靠的就是这种思想下的“国家理财”模式,一种将国家经济搞上去,将国家的一个产业搞上去的“非经济”模式。
接受过“计划经济”思想洗礼的中国人,请重拾起社会有序化发展的思想吧,不要再对西方的“理财思想”顶礼膜拜了。
在解决“三农”问题上,国家应彻底丢掉那种“没钱就不能办事”的思想,要以国家生产力的客观能力(物资的提供能力),进行以货币为符号的财政预算,进行社会第一产业生产力的重构。
就此看来,国家的“政策性银行”是少不了的,国家为实现农业产业化,使第一产业实现与已“市场化”的第二、三产业对接的信用赋予(理解成“给钱”也没有错)是少不了的,对镇村甚至县一级的“历史债务”进行撇帐是少不了的!
就算向“天”再“借”百万亿,在几年内奠定解决“三农”问题的基础,这又是什么,又算得了什么呢!
政经人生 写于07年6月10日
人民博客:http://blog.people.com.cn/blog/showblog.jspe?site_id=5389
邮 箱:21cncncom@21cn.com,ouyangman@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