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主要模型或分析框架(framework)
可以包括两部分:对模型基本假设的介绍,以及基本模型以及相应命题。因为每一个观点的得出,都离不开具体的环境,所以需要了解最重要的几个假设。为了加深理解,了解模型的基本框架也是很重要的。
样本1
本文首先是“定义”了企业,再“证明”企业的边界。这一定义包括三个核心假设:不区分没有资产的雇员和外部承包商(outside contractor);一体化不改变双方的信息结构,只是转移而非消除了机会主义行为[1];再谈判无成本,从而避免无效的“科斯定理”。
[1] 作者认为TCE将一体化等同于完全契约的功能,但是后来威廉姆森(尤其是1991)深化了TCE对官僚成本的分析,从而从另一个角度刻画了“所有权的成本”。

document.body.clientWidth*0.5) {this.resized=true;this.width=document.body.clientWidth*0.5;this.style.cursor='pointer';} else {this.onclick=null}" alt="" />
4、思考或扩展
这是读书笔记的实质性部分,可以总结一下原文可能的扩展方向,或者展望一下未来可能的研究课题。如果对文章理解较深刻,最好自己能对文章提出一些批评,或者指出其瑕疵。实际上,这才是写读书笔记最重要的目的或收获。
样本
我认为作者没有继续深入分析所有权和通道之间的关系。其一,既然“关键资源”包括物质资产,那么就很难将所有权与通道截然分开;其二,既然所有权对通道有挤出效应,那么为什么现实中很多企业的所有者也与雇员一样参与生产活动而不是保持“外部人”角色?或许,所有权是通道管理的基础?
5、参考文献
可以列出与主题有关的主要参考文献,以便今后查询,也方便别人“按图索骥”。
2005年4月22日凌晨
发布在人大经济论坛制度经济学版面https://bbs.pinggu.org/forum-8-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