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引用tljsh在2007-6-17 11:27:00的发言: 1,马来西亚央行通过发现央行票据冲销新增的外汇储备。随着冲销规模的扩大,由冲销带来的债务逐渐扩大,1994年已经占到GDP的50%。马来西亚并没有通过财政偿还这笔债务,而是通过货币化将之化解。
2,马来西亚的商业银行之所以能够获得贷款增长的来源,主要方式是通过将之持有的央行债权转化为准备金。非银行金融机构的贷款增长也非常迅猛。
3,1996年非银行金融机构的贷款总额占GDP的53%,这个数字比很多发展中国家银行贷款占GDP的比例都高。非银行金融机构的贷款又主要集中在房地产。1996年底,对房地产的贷款占马来西亚金融体系贷款总额的45%。房地产泡沫崩溃之后,金融体系的不良债权问题更加恶化。
内容1里,货币化将之化解是什么方法??
应该就是2里说的,将商业银行持有的央行票据这一对央行的债权转为准备金。但是:
第一,央行票据原本就是央行债务,也就不会有什么通过财政偿还的问题;
第二,商业银行购买央行票据,原本就是用自己在央行准备金的减少来支付的,这导致基础货币减少。票据到期,央行欠债还钱,记商业银行准备金的增加,这当然又导致基础货币增加。如果中央银行担心这样一来货币量增加过多,可以续发新的票据,或者采用其它工具对冲。但如果不再新发票据,或者想发而卖不出去,以及又没有其它合手可用的政策工具,那么,就会最终使得基础货币增加。如果非要称此为“货币化”,也无不可,但实际内容没有初看上去那么玄。
第三,楼主引文之2中最后扯到了“非银行金融机构的贷款增长也非常迅猛”,与其自己前面的陈述没有逻辑关系。看着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