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瑾:财政货币赤字化,从理论到现实,对普通人意味着什么?如果大规模推出,必然是新一轮财富大洗牌,带来阶层进一步分化。
“财政赤字货币化”,在2020年成为中国经济的争论焦点。
在2020年“两会”期间,第十三届全国人大代表、人民银行武汉分行行长王玉玲接受媒体采访时也强调,中国人民银行法的修改不宜涉及财政赤字货币化的内容。
财政赤字货币化,是什么?靠谱么?为什么会引发争议?后果是什么?本文从浅显角度为大家“翻译”下争议的关键。
1
财政赤字货币化的本质
所谓财政赤字货币化,也就是政府出现财政赤字的时候,允许央行直接下场购买国债——粗暴地说,就是央行直接印钞给财政花。
货币的问题很复杂,要解释财政赤字货币化,不得不解释下央行的发钞前提。一般人可能认为,央行就是印钞者,主要工作就是印钱,那么自然想印多少印多少,要买国债,自然也不在话下。但事实上,这两个说法都不正确——第一,央行,确实不是随便可以印钞。第二,央行也不是不可以买国债,但传统方式是在二级市场买,而不是在一级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