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提问 悬赏 求职 新闻 读书 功能一区 真实世界经济学(含财经时事)
4836 10
2005-04-29
最近和同学讨论北京的一个现象:电梯里有专门的司乘人员为乘客服务。同学说这是解决北京的剩余劳动力就业,就像十字路口的交通协管员一样。如果这种说法合理,如何解释酒店里的同样现象?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05-5-1 02:15:00
劳动难度不同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5-5-1 03:18:00
雇佣目的不同、司乘人员的作用不同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5-5-1 12:37:00
在酒店里你吃饭的时候,旁边站个服务员有什么作用?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5-5-1 19:17:00

首先,否认电梯司乘人员与十字路口的交通协管员一样!十字路口的交通协管员属于公共产品(PUBLIC GOODS),他们对交通管制有一定的作用!而电梯司乘人员没有存在的必要,如果要说有作用的话,可能就是体现组织的形象,表明他们的服务!而他们是解决剩余劳动力的就业的说法根本不通!剩余劳动力就业同样属于公共产品,或者说是公众利益,而要让一个组织单纯去改善公众利益是不可能的,因为组织是理性的,只有在看不见的手的指引下,在首先满足他们自己的利益同时,才会去不自觉地改善公众利益。这就是亚当.斯密的观点!而酒店里的同样现象正好说明了这一点。酒店为了体现它的形象,表明它们的服务采用了电梯司乘人员,说明这一行为使酒店的边际收益(MARGINAL BENEFIT)等于(MARGINAL COST),而一旦顾客从这一行为中所获得的效用(UTILITY)变为负值,从而使得酒店的边际成本大于边际收益,这一行为就会消失!而在这期间,酒店不知不觉地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剩余劳动力的就业!需要说明的是我这里假设了组织是完全理性的,但在现实中这一假设在某些组织中不成立,它们由于不善管理,即使边际成本大于边际收益,它们也不改变行为!现实中存在电梯司乘人员的组织大部分都是这种情况,尤其是一些盈利组织,像酒店等,因此,我认为电梯司乘人员没有存在的必要。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5-5-2 11:03:00
不能一概而论,我猜测,电梯司乘人员具有一定的监控功能,即知道有什么人进来了,也可以防止低层顾客乘电梯。尤其是家属楼,前面的功能很强,因为这比坐在值班室更能监控陌生人去向。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点击查看更多内容…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