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 价值形式或交换价值 商品的价值不可捉摸。单个商品不成为商品。只有放在市场上,进行交换,它的价值才能被另一个商品表现出来。交换价值是价值的表现形式。 “价值是一种社会关系。” “商品交换实际上是商品生产者之间不同劳动的交换。” 价值形式的发展: 一个商品最简单的价值表现由两个商品的价值关系提供。 A. 简单的、个别的或偶然的价值形式 x W0 = y W1 (1). 价值表现的两极:相对价值形式和等价形式 “一个商品的简单的或个别的相对价值形式是另一个商品成为个别的等价物。” “一些价值形式的秘密都隐藏在x W0 = y W1这个简单的价值形式中。” [12] 在这个价值形式中,W0的价值表现为相对价值,处于相对价值形式;W1起等价物的作用,处于等价形式。相对价值形式必须通过等价形式才能表现出自身的价值,而等价形式则不表现自身价值,仅仅为相对价值形式的表现提供材料。 相对价值形式和等价形式是同一价值表现的两极。它们是互相依赖、互为条件的:没有相对价值形式则无所谓等价形式,没有等价形式则不能表现相对价值形式。它们又是互相排斥、互相对立的:两种形式总是分配在通过价值表现互相发生关系的不同的商品上,同一商品不能即处于相对价值形式,又处于等价形式。 “一个商品究竟是处于相对价值形式,还是处于与之对立的等价形式,完全取决于它当时在价值表现中所处的地位。” (2). 相对价值形式 1. 相对价值形式的内容——质的规定性 在x W0 = y W1中,W0 和W1作为价值量是同一单位的表现,是同一性质的物。它们具有相同的质。 虽然W0 和W1相等,但是二者的作用是不同的。W0的价值是被表现出来的,而W1作为价值的存在,是用来表现W0的价值的。只有在作为价值物进行交换的时候,W0 才能与W1相等。这种不同种商品的等价表现,是把不同种商品所包含的不同种劳动转化为一般的人类劳动,于是显示出了形成价值的抽象劳动的同一性。 处于流动状态的人类劳动力或人类劳动形成价值,但是它要凝固在商品上才能成为价值。这就要求等价物不作为使用价值而是作为价值体出现;并作为表现相对价值形式的材料,用自身的使用价值来表现相对价值形式的价值。 于是,相对价值形式找到了一个与自身使用价值不同的价值表现形式。 2. 相对价值形式的量的规定性 一个商品的价值量的实际变化,不能明确的、完全的反映在价值量的相对表现上。商品的价值量和这个价值的相对表现同时发生的变化,完全不需要一致。 1. 在商品W1的价值不变时,商品W0的相对价值即它表现在W1上的价值的增减,与商品W0的价值变化成正比。 2. 在商品W0的价值不变时,它的相对的、表现在W1上的价值的增减,与商品W1的价值变化成正比。 3. 生产W0 和W1的必要劳动量可以按照同一方向和同一比例同时发生变化,则W0的相对价值不变。 4. 生产W0 和W1的必要劳动时间可以按同一方向不同程度同时发生变化,或按相反方向发生变化,对于W0的相对价值的影响可以依据上述三种情况推出。 (3). 等价形式 一个商品的等价形式,就是它能与另一个商品直接交换的形式。其特点有三:一、使用价值成为它的对立面及价值的表现形式。二、具体劳动成为它的对立面及抽象人类劳动的表现形式。三、私人劳动成为它的会里面的形式,成为直接社会形式的劳动。在商品社会中,要交换成功,则个人劳动必须得到认可,成为社会劳动的一部分。 (4). 简单价值形式的总体 “一个商品的简单的价值形式,就是该商品中所包含的使用价值和价值的对立的简单表现形式。” [14] 这种简单的价值形式是不充分的。x W0 = y W1的出现还是偶尔的,个别与个别的相等,与一个商品的简单相对价值形式相适应的是另一个商品的个别的等价形式。 个别的价值形式会自动过渡完善,首先将个别的价值表现扩大: B. 总合的或扩大的价值形式
u W1 v W2 z W0 = wW3 x W4 …… 每一种商品的价值作为与W0等同的东西,都不仅仅区别于自身的使用价值,也与其他的一切使用价值相区别开来。 (1). 扩大的相对价值形式 “扩大的相对价值形式,即一个商品的价值在其他一切商品上的表现,赋予其他一切商品以种种不同的特殊等价物的形式。” [15] W0可被大量的、无数的价值形式表示,说明W0的生产劳动得到了社会的认可,W0表现了无差别的人类劳动的凝结。这也说明了“商品的价值与他借以表现使用价值的特殊像是没有关系。 (2). 特殊等价形式 W1W2W3……等都成为了一个特殊等价形式,与其他许多特殊等价形式并列,并与扩大的相对价值形式W0相对应。 (3). 总和的或扩大的价值形式的缺点 商品的价值没有一个统一的、共同的表现,无数的特殊等价形式并列并彼此互相排斥,致使交换经常发生困难。 假使大家都把自己的商品与W0交换,统一用W0来交换其它商品,即将扩大的价值形式等式倒转过来: C. 一般价值形式 u W1 =
v W2 = wW3 = z W0 x W4 = …… “一种特殊的商品获得一般等价形式。因为其他一切商品是它成为了他们统一的、一般的价值形式的材料。” [16] 一般的价值形式作为一个商品世界共同活动的结果出现了:它以自身的特殊的使用价值代表了不可触摸的、无差别的价值,是社会公认的价值形式,成为了社会上的一般人类劳动凝结的代表。于是,各种商品通过一般价值形式被真正当作价值来相互发生关系。 (1). 价值形式的变化了的性质 价值的表现变得简单、统一,因为它表现在唯一的一个商品上。这种选择了唯一一个商品作为价值的代表的行为是社会自发形成的、得到公认的。 一般价值形式不仅在质上表现相同——价值一般,同时也在量上变现为可比较的价值量——以W0为单位计量。 一般等价物以其自身的自然形式表现了这个世界的共同的价值形态,并且固定一个商品上。这样,一般等价物“清楚地告诉我们,在这个世界中,劳动的一般的人类的性质形成劳动的独特的社会的性质。”因此,如果劳动不能交换到一般等价物,则说明私人劳动部被社会认可,此劳动将不被计入社会总劳动。劳动具有了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对立矛盾的性质。 (2). 相对价值形式和等价形式的发展关系 “价值形式本身发展到什么程度,它的两极极相对价值形式和等价形式之间的对立,也就发展到什么程度。” 相对价值形式决定了等价形式,因此等价形式的发展是同相对价值形式的发展程度相适应的。相对价值形式和等价形式是相对立而发展的。这种对立性逐渐稳定,最后商品内部矛盾外化固定在一般等价物的形式上。 (3). 从一般价值形式到货币形式的过渡 此时,一般等价物获得了客观的固定性和一般的社会效力。这种商品作为一般等价物的作用成了它的社会职能。如果某一特殊商品固定的履行这个职能,就过渡到了货币形式。 如果固定的用贵金属,如金,来作为一般等价物: D. 货币形式 u W1 =
v W2 = wW3 = z 金 x W4 = …… 由于金的物理特性,人们喜欢将它作为一般等价物使用。当金冲商品世界分离出来,固定的充当一般等价物时,金就成为了货币商品,一般等价形式就转化成了货币形式。 货币作为一种分离出来的特殊商品的商品交换价值,是一般商品的二因素对立运动产生的。简单价值形式是货币形式的胚胎,直接的物物交换中,使用价值开始转化为商品;扩大的物物交换,发展了作为等价物的商品;之后便发展出一般的等价物,统一代表其他商品的价值;而从一般价值形式过渡到货币形式,不过是用某一商品固定的充当一般等价物,并没有质的变化。 货币产生后,由货币表现另外的商品的价值,便是严格意义上的商品价格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