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经济学人 二区 教师之家与经管教育
5973 5
2007-07-05
<P>香港大学招生看重面试公正吗?内地大学严格按分数录取公正吗?<BR>【谁也不会对香港各大学的自主招生说三道四,无论它们按什么标准来招生录取。但如果是内地大学的"自主招生",公众就有很大意见,因为这样很容易导致不公正,导致权贵们纷纷走后门进入大学。因此,香港的大学可以看重面试,而内地的大学不可能有任何灵活性,不可能有偏离高考分数成绩的"松动",因为,众所周知,对于内地来说,在特权腐败横行的情况下,这种做法是最"公正"的。但"公正"的行为并不等于是最合理的行为,如果它是最合理的,香港大学就不需要看重面试,可以直接按内地高考分数招生录取得了。假如面试成绩占总成绩的四分之一(但这还达不到"看重面试"的程度),高考成绩占四分之三,那么这也足够颠覆高考的通常意义了,因为四分之一相当于100多分的高考成绩,这100多分的成绩需要通过主观性很大的面试来确定,这在内地来说是不可思议的。<BR>香港大学的做法给我们一个启示:内地高考并非是很合理的事情,伯乐相马,特定专家对学生的面对面的考察,要比这种高考更合理,更适合于人才的发现。但是由于特权腐败的严重性,内地并没有条件做到这一点,内地很难按人才成长的内在规律性来发现人才,它只能以应试教育、应付考试的方式来发现"人才"(所以内地教育中的应试教育很难改变,并且越演越烈,直至现实社会需要的力量对这种现行教育体制内滋生的应试教育以当头一棒为止)。而香港大学则不同,因为它没有腐败的干扰(内地特权阶层不可能将走后门的本事运用到香港中去),所以拥有了自主招生的资格,拥有了完全按"伯乐相马"的方式发现与获得人才的资格。而这种自主招生,正是内地大学所梦寐以求而难以实现的事情。在内地的人才发现机制中,伯乐就象当年的"臭老九"那样, 是靠边站的,真正在前台起作用的,是一套预设"标准答案"的机械程序。用机械程序来鉴别人的智慧,这本身就是对人的智慧、对人性的侮辱。也许有人说,香港的大学还不是从内地高考成绩最好者中选择的吗?是的,那是因为发现与选择的成本所造成的。因为香港的大学没有能力对每个学生进行考察,它只能局部性地看上那些最"突出"(因而引起注意)的学生,这些学生也许在内地高考中突出,也许在自己的创造发明中突出,甚至也许象张铁生那样敢于在考试中写"反话"所形成的突出,无论怎样,只要能够纳入香港伯乐们的视线,就有机会受到考察。――黄焕金】</P>
<P>港大沪上选考生更看重面试 高考成绩非唯一标准  <BR>2007年07月05日 00:42 来源:中国新闻网 </P>
<P>  中新社上海七月四日电 香港大学日前已在网上正式公布了本年度内地本科生录取计划名单。此次,香港大学在内地共计划招收二百五十八名学生,比原招生计划多招八名。从公布的名单来看,上海地区共有三十二名申请人被香港大学录取。从港大在沪招生过程看,录取更看重考生面试得分,高考考分不是录取的唯一标准。</P>
<P>  此次港大公布的正式录取名单中,有上海中学、复旦附中、交大附中等上海名校的三十二名上海考生,其中包括今年上海高考理科状元胡文琦。近两成考生已被交大等高校自主选拔预录取,部分学生通过了清华、北大、华东师大等高校的自主招生考核测试。 </P>
<P>  据港大有关人士介绍,在确定录取名单过程中,学校主要本着综合考量的原则对考生进行甄选。选拔过程中,高考成绩、英文成绩以及面试得分这三个考察因素虽各占相当比例,但并没有明确的分数线划定。港大今年英文笔试取消,但申请报考的学生英文高考单科成绩必须达到一百二十五分。学生是否在高考中取得高分并非唯一标准,而是更看重学生是否全面发展,有自己的个性和特长,其中面试得分相当重要。 </P>
<P>  校方表示,由于部分被录取的考生可能会因为已经被内地高校自主选拔预录取等各种原因,最终选择不接受港大录取安排,此时学校会将名额让与候补考生。获录取学生需在本月四日前,以传真方式确认并缴付一点五万港元的留位费,候补名单中的考生若获得录取,学校也将于本月七日前电话通知到个人。 </P>
<P>  香港科技大学也于昨日同时公布了录取名单,被该校录取的考生如接受,必须在七月七日中午十二点前或按录取通知书上注明的日期回复,将一点五万港元的留位费存入指定账户,否则被视为自动放弃录取资格。</P>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07-7-6 18:05:00

“谁也不会对香港各大学的自主招生说三道四,无论它们按什么标准来招生录取。但如果是内地大学的"自主招生",公众就有很大意见,因为这样很容易导致不公正,导致权贵们纷纷走后门进入大学。”

“自主招生”本没有错,而且是一种激励大学不枸一格录取人才的一种制度,有利于提升大学办学的积极性与培养人才的积极性。之所以国内大学“自主招生”会受到广泛质疑,是因为社会诚信体系已崩溃了,大学官僚办学更是受到重多质疑,失去了值得信任的理由。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7-7-6 23:28:00

某种程度上,发生这样的事情和现在中国整个社会心态都太浮躁有关了.或者和中国人本身那种平均心理关系很大的.

其实自主录取,或者说叫做把部分学位留给权贵子女,精英教育这样的体系在国外也是有的.就像布什的一对女儿,她们的成绩完全不够格进YALE,但是他们照样进去了.为什么这样的一套体系在香港,西方都不受争议,而到了中国却变成这样呢?

至于说办校官僚化,在任何大学里面都避免不了,包括哈佛大学也是一样,之前哈佛的校长下台就是因为反官僚化而下台的,说性别歧视不过是个导火线.

而且让中国的大学,几乎就那30年不到的时间,几乎从零开始要追上国外那些名校,还直接对比讽刺中国的大学,我觉得那些人本身就是有点毛病.说大学耐不下心子治学,同样社会和舆论也根本没有提供一个好的环境让中国的大学好好发展.

清华,北大,人大这样的大学,只要出一点点问题就会被无限放大.例如什么清华的学生卖猪肉,或者一个学生自杀,就放大的不成样子,直接轰击到教育体系上面了.

要是按照这标准,美国哈佛大学的文理学院就要被轰死了,因为里面的文科博士有些日后还跑去当司机了. 康乃尔大学和帝国理工的学生,因为学习压力大而自杀也不少见.我在帝国理工的那一年就有一个在校学生自杀了,是材料工程的.但是我怎么就不见整个舆论去跑轰帝国理工的教育制度?

大学扩招,又是一个被骂的多的,但是很多骂的人,要是没有扩招,他们连大学生都不是.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7-7-7 06:50:00
以下是引用danan11在2007-7-6 18:05:00的发言:

“谁也不会对香港各大学的自主招生说三道四,无论它们按什么标准来招生录取。但如果是内地大学的"自主招生",公众就有很大意见,因为这样很容易导致不公正,导致权贵们纷纷走后门进入大学。”

“自主招生”本没有错,而且是一种激励大学不枸一格录取人才的一种制度,有利于提升大学办学的积极性与培养人才的积极性。之所以国内大学“自主招生”会受到广泛质疑,是因为社会诚信体系已崩溃了,大学官僚办学更是受到重多质疑,失去了值得信任的理由。

说得很对!应该创造条件让高校自主招生。不过这在当今的中国还没有看到这种可能性的迹象。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7-7-7 06:56:00
以下是引用winston1986在2007-7-6 23:28:00的发言:

其实自主录取,或者说叫做把部分学位留给权贵子女,精英教育这样的体系在国外也是有的.就像布什的一对女儿,她们的成绩完全不够格进YALE,但是他们照样进去了.为什么这样的一套体系在香港,西方都不受争议,而到了中国却变成这样呢?

为什么呢?为什么公众对这些问题特别敏感,以至一点风就将其看成是台风。是公众片面化吗?我想不是那是因为公众受到此类事情的剌激太多了,从而强化了这方面的“偏见”。因此,特殊的个别的事情就会被自动地普遍化。这当然不是公众的过错,而是时代的过错。在古代,一场革命运动往往是由一件小事情引发的,但并不能因此认为,这件小事就是这场革命运动的原因。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7-7-7 07:02:00
以下是引用winston1986在2007-7-6 23:28:00的发言:

而且让中国的大学,几乎就那30年不到的时间,几乎从零开始要追上国外那些名校,还直接对比讽刺中国的大学,我觉得那些人本身就是有点毛病.说大学耐不下心子治学,同样社会和舆论也根本没有提供一个好的环境让中国的大学好好发展.

不要将中国的大学说得那么幼稚,似乎它们只有30年历史。扬振宁就产生于抗战时代的中国一家流亡大学。将学术环境弄坏的到底是什么原因?谁的责任?是社会与舆论的责任?还是政府绝对形式主义与扭曲性的评价方式的问题?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