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某种意义上讲,一个村集体走市场经济道路,加强了其力量,是这个村单个人的力量不可能达到的。也只有在全社会都搞市场经济条件下,这样的共产村才可能存在得下来。6楼的说得极是,不仅一个县,光靠县委书记带头搞不起共产县,搞不了首富县,而且即使这个县有了充分的制度保障,但是如果没有外部市场经济环境,这样的共产县也不可能生存得了。
共产村之所以生存得了,村民之所以没有散架,原因在于有外部的市场经济竞争作为环境与对照,便得这些村民明白,目前搞共产村,通过集体的力量还可能在市场经济的浪潮中谋得一席之地。而且这只能是在市场经济初期才可能出现。因为市场经济初期,通过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外部的村、县还不可能达到共产村这样的富裕程度,但是随着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其它地方的经济逐渐好起来,达到共产村的水平,甚至超过共产村的水平,那这时候共产村就只有瓦解了。
共产村的同情者(其实本人即是其中之一)可能会说,别人发展,共产村也一样在发展,而且发展得更快。确实也有这个可能。但是无论如何,共产村只能作为一个孤岛而存在,作为制度多样式中的一元而存在,这样的模式不可能在全国推广的。中国改革开放之前的状态就说明了问题。
共产村这所以能够在市场经济的孤岛中生存,是因为有外部的竞争压力,使得其内部的低效率因素不会象在文革中那样发挥出来。因此,我们也可以认为苏联之所能够在20世纪中叶发展得令人瞩目,原因一样在于帝国主义的环境给其以竞争压力。但是从长远看来,其制度的弊端可能仍然会阻止其做大做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