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经过了二十多年的高速发展,经济建设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但也积累下诸多结构性问题。近年来,各种深层次经济矛盾频频发难,我人民政府疲于招架,调控手段显得捉襟见肘,事态呈现一种东边压下去西边又翘起来的状态(据说我们的家宝总理经常失眠,深夜辗转于中南海)。与此同时,国内外智囊、学者专家对我国宏观经济的内外均衡问题进行了大量讨论,不断出谋划策,以求中国经济的健康成长。在此,我也结合自己的感受,谈谈我国经济的内外均衡问题。
一、内外失衡的原因
外汇储备节节攀升、国内流动性泛滥、通货膨胀压力剧增。。。。。。这些都是我国经济内外失衡的外在表现,它们背后的结症在哪里呢?请听我慢慢诉来。
1.“储蓄——投资”渠道扭曲
开放经济条件下的国民收入恒等式为:
Y=C+I+G+(X-M)=C+T+S ———— 1式 变形得:
I=S+(T-G)+(M-X) ———— 2式
从2式我们可以看出,一国的投资资金来源与国内居民储蓄、本国政府储蓄以及国外储蓄。在正常情况下(财政收支和国际收支正常),一国的投资资金主要来源于本国的居民储蓄。我国居民储蓄比率一直处于较高水平(近年一直处于gdp的80%以上),投资增长也处于高位稳定状态,从表面上看,储蓄投资转换(S—I)非常正常,然而,我们进一步分析储蓄转换成投资的渠道就会发现很大的问题。我国居民可持配收入增长并未导致国内消费能力同比上升,导致国内生产能力过剩,大量出口制造业产品,企业获得大量的外汇(美元)收入,并强制结汇于中央银行,央行持有外汇现金具有很高的机会成本,因而投资到美国国债市场支持美国经济建设(这个过程我国的储蓄大量S转化成美国的国内投资I),这个过程中我国是资本输出国(注意:资本输入输出要与资本账户的盈余的赤字区分)。 另一方面,大量的国际资本通过FDI的形式流入我国投资建厂,在一定程度上补给了国内投资(这个过程国外的储蓄通过FDI转化成我国的国内投资I)。从过程上看,我国的储蓄S到国外转了一圈又回到了国内投资,但是,我们要看到,我们的投资回报只是微薄的美国国债利息,而国外资本获得的却是丰厚的报酬。因此,“储蓄—投资”渠道的扭曲是内外失衡的一个关键问题。
2.全球流动性过剩(以美国为首)
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至2000年以来一直采取宽松的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导致全球流动性泛滥,美国更是以美元贬值的手段无耻的占据贸易对家的“铸币税”。中国作为全球制造业中心,其大量的出口导致经常帐户积累了巨额顺差,同时金融资本账户的资本流入进一步加剧了国际收支顺差的幅度。而人民币又缺乏相应的调整弹性,这就导致央行必须出面在公开市场抛售人民币以稳定汇率水平,进而引起央行资产负债表结构发生扭曲。从央行家角度来看,基础货币=国外资产净额+对政府的债权净额+对商业银行的债权,被迫的外汇储备增长导致基础货币大量供给,从而引发了国内的流动性过剩,进一步导致国内通胀压力增加、资产价格虚高等一系列负面效应。
3.产业结构、贸易结构问题
中国之所以“荣获”“世界工厂”的称号,归根结底是因为我们拥有为数庞大的廉价劳动力。资本的天性就逐利,既然我们可以给资本带来低廉的生产成本和优惠的税收政策,那么,我们成为世界制造中心也就理所当然了。诚然,我们成为制造中心本身并非坏事,我们既可以解决大量的劳动力就业问题,又可以依托制造业发展第三产业,而且政府还能获得大量的税收,“一石数鸟”,何乐而不为呢?但是,我们仔细想想,总觉得有什么不对的地方。的确,大量的利润外国人拿走了,我们的劳动力只获得最低廉的支付,国内消费市场依旧抬不起头,大量的资源、能源被低效率、高耗能的企业给浪费了,制造产业大多居于地段的劳动密集型行业。。。。。长远来看,我们得不偿失啊!
4.汇率制度性因素
这个问题大家已经谈得太多了,“蒙代尔不可能三角”大家也耳熟能详了,但我还是要说说背后的“巴拉萨——萨缪尔森”效应。巴萨两位大学者早在上世纪60年代就提出,一国的贸易部门劳动生产率快速提高,必将导致该国的货币升值(巴萨效应就不在此具体累述了,个人觉得国内学者中复旦大学的姜波克教授对劳动生产率提高与名义汇率、实际汇率、均衡汇率的论述最精辟、透彻,北大CCER的卢锋教授对巴萨效应的实证分析也入木三分)。 根据这一原理,我国经济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制造企业特别是外向型企业的劳动生产率获得了质的提高,其幅度大大超过非贸易品行业的劳动生产提高幅度,二者之间差距的扩大速度和幅度远远高于世界平均水平,这就意味着人民币升值必将升值。然而,我国实行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人民币的日浮动空间依旧未能有效放开,这就使大量的国际游资通过各种合法的、非法的渠道流入国内豪赌人民币升值,进一步扩大了流动性过剩的状况。
5.制度性缺陷导致国内需求不足
住房、医疗、养老、教育等问题一直是困扰中国百姓的大问题,也是政府工作中受抨击最多的环节。正因为这些问题给广大人民带来了巨大的不确定性,才导致了居民的预防性储蓄高企不下,这也是导致国内需求消费不足的根源所在。而另一方面,国内巨大的生产能力制造出相对过剩的产品只能寻求国际市场的出路,这也既导致了国际收支不平衡,又致使了出口产品的低廉价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