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经济学论坛 三区 宏观经济学
7707 3
2010-05-09
国家宏观经济目标有充分就业、物价稳定、经济增长和国际收支平衡。经济增长是长期、动态的经济问题,故在短期内一国的目标为内部均衡(充分就业和物价稳定)和外部均衡(国际收支平衡)。这就要求在实现国际收支平衡的同时,需要兼顾到内部均衡。为实现内外均衡的目标,可供一国当局选择使用的政策工具有财政政策、货币政策、汇率政策和直接管制。其中对于直接管制措施,除非迫不得已,国家一般不轻易使用。那么,一国当局是如何运用这三种工具来实现其内外均衡的目标呢?
就一国来说,其内部均衡和外部均 衡之间可能会产生矛盾。如英国经济学家詹姆斯.米德于1951年在其名著《国际收支》中最早提出了固定汇率制下的内外均衡冲突问题。
一、米德冲突
他指出,在汇率固定不变时,ZF只能主要运用影响社会总需求的政策(即财政政策、货币政策)来调节内外均衡。这样,便有可能出现内外均衡难以兼顾的情形。
例如:在开放经济条件下,经济可能面临着如下表所示的内外经济状况的组合(假定失业与通货膨胀是两种独立的情况,外部均衡就是经常账户平衡)
   内部均衡
外部均衡
失业
通货膨胀
国际收支
  
扩张性的支出政策→充分就业及国际收支平衡
扩张性的支出政策→通胀加剧、收支平衡
紧缩性支出政策→物价稳定、顺差扩大
国际收支
   
扩张性的支出政策→充分就业、逆差扩大
紧缩性支出政策→物价稳定、国际收支平衡

由上表可看出,“失业,国际收支顺差”与“通货膨胀,国际收支逆差”这两种情况意味着内外均衡之间的一致。以失业,国际收支顺差”为例,为实现经济的内部均衡,显然要求ZF采取增加社会总需求的措施进行调控,这便会导致进口相应增加,在出口保持不变时,就会使原有的国际收支顺差状况得以改变而趋于平衡。这样,ZF在采取措施实现内部均衡的同时,也对外部均衡的实现发挥了积极影响,因此是内外均衡一致的情况。而“失业,国际收支逆差”与“通货膨胀,国际收支顺差”这两种情况意味着内外均衡的冲突,因为ZF在通过调节社会总需求实现内部均衡时,会引起外部经济状况距离均衡目标更远。
可见,在米德的分析中,内外均衡的冲突一般是指在固定汇率下,失业增加、经常账户逆差或通货膨胀、经常账户盈余这两种特定的内外经济状况组合。
米德冲突出现的可能性在50年代为人们所接受,但米德分析的主要缺陷在于:他针对的是固定汇率制度下的情况,同时也没有考虑资金流动对内外均衡问题的影响。
但是,无论是在固定汇率制度下,还是在浮动汇率制度下,内外均衡冲突的问题是始终存在的。
浮动汇率制度下的内外均衡冲突问题:

因此,在开放经济的条件下,内部均衡与外部均衡是相互影响的,它们之间存在着非常复杂的关系。当ZF采取措施努力实现某一均衡目标时,可能会同时造成开放经济另一均衡问题的改善,也可能对另一均衡问题造成干扰或破坏。一般我们把前者称为内外部均衡的一致,后者称为内外部均衡之间的冲突。为了解决这一矛盾,政策搭配就应运而生了。
一、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10-5-29 15:39:44
{:3_52:}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5-29 15:45:37
哈哈,加油!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6-12-4 11:31:03
没写完啊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