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政府调控经济内外失衡的手段
2003年,日本财长盐川正十郎在七国财长会议上公然抛出了“人民币升值论”,至此,关于中国经济发展的内外均衡问题越来越受到诸方关注,我中央人民政府也顶住压力,加快了调控步伐。
1.市场手段调控
A.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质的飞跃
2005年7月21日,人民币实行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人民币汇价由挂钩美元改为参考一篮子外币,并且一次性升值2%。
央行决定自2007年5月21日起,银行间即期外汇市场人民币兑美元交易价浮动幅度由千分之三扩大至千分之五。
随着汇率等经济杠杆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不断增强,外汇供求关系进一步理顺,调节国际收支的市场机制逐步健全,国际收支会朝着基本平衡的方向发展。
B.货币政策
2007年03月18日,上调金融机构人民币存贷款基准利率0.27个百分点。
2006年8月19日,一年期存、贷款基准利率均上调0.27%。
2006年4月28日,金融机构贷款利率上调0.27%,提高到5.85%。
2005年03月17日,提高了住房贷款利率。
2004年10月29日,一年期存、贷款利率均上调0.27%。
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多次货币紧缩政策之后,国内流动性依旧充足,央行还应有进一步动作。
C.财政政策
a.扩大对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和对农民的转移支付,切实有效的增加广大农民的可支配收入。中央连续5年的“一号文件”都关注三农问题。我国农民人口众多,农村消费市场潜力无限,增加农民可支配收入可以进一步缓解国内产能过剩与消费需求不足的矛盾。
b.下调相关行业出口退税率,主要限制资源密集型、高耗能行业的出口,促使企业改变投资方向,致力于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和资源消耗的控制。
c.加大对高新技术、大型设备进口的补贴,刺激企业进口以提高劳动生产率,实现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资源、要素高投入的外延增长方式转变到主要依靠技术进步、劳动生产率提高的内涵经济增长方式。
2.法律手段
A.实施“走出去”战略
国家鼓励大型企业到国外投资设厂、购买资源能源,既有利于缓解国内流动性过剩的压力,又由于国家购置战略储备资源,还可以降低外汇储备的增加速度。
B.外资企业所得税率调整
2007年初,我国人大会议审核通过了新的企业税方案,下调内资企业的所得税率,上调外资企业的所得税率,对外资进行有鉴别的引进,控制FDI的流入量,做到“择优而入”。
C.QDII(合格境内投资者)走出国门投资
“以其人之道还以其人之身”,鼓励国内的资本到国外资本市场逐利,既能让国内投资者分享经济全球化的好处,也能缓建外汇储备过多的压力。
D.国家外汇投资公司筹资(特别国债)
最近,人大审议通过财政部发行1.5万亿人民币特别国债的议案,拟用于购买央行外汇储备2000亿美元。这种操作方式已可以解决国内流动性过剩和外汇储备过的问题,又给予了央行货币政策调控市场的灵活性。
3.行政手段
A.清理整顿房地产业
B.调控股市
上调印花税
C.清查高污染、高耗能行业
4.制度建设、体制完善
医疗改革、社保体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