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经济学人 二区 教师之家与经管教育
1474 1
2007-07-11

感受教育的真谛——马赛

中西教育比较的文章现今屡见不鲜,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中国的教育,开始反思我们的教育理念、教育方式。受过十多年中国应试教育的我,终于在去年高二这一年有了一个零距离接触西方教育的机会——前往德国进行为期一年的文化交流。

作为一名交换生,我走进了德国最好的文理高中的课堂。正如我在书刊报纸上看到的,西方教育是以讨论为主的方式进行的,学生无论是低年级的还是高年级的,在课堂上都十分活跃,无论成绩好的还是成绩平平的,抑或是在我们看来的差生,都敢于直抒己见,没有人顾及自己的观点是否符合所谓的标准,确实与我们中国学生功利的一切为了考试有很大不同。

学生的置疑精神和讨论习惯需要老师的培养和氛围的影响,德国的课堂让我记忆深刻。老师按照考试大纲让学生们用两周时间读完一本名为《埃米丽亚·家洛特》的书。这两个星期,老师不会进行教学,学生们的任务就是读书和讨论,根据自己的理解,分组对书中所写内容进行演绎。

两周后,每个组都要向大家汇报自己的成果。接下来的两个星期,我们的德语课完全变成了研讨会,老师把所有学生对书中内容提出的问题一一列举,逐个讨论,所有的学生各抒己见,有时会为了一个问题争得面红耳赤。在这里,没有标准答案,老师就像是一个论坛主持人,她能提出问题,启发同学的思维,但她并不是对与错的判断者,她只能给出自己的理解,仅此而已。所有的答案都由学生讨论取得。我感到这是一种真正寻找真理的途径,让每一个人的智慧和思维得到了最大程度的发挥和利用。

也许会有很多人为我们中国的教育开脱,认为是考试的压力和大纲的要求使老师没有办法让自己的学生对知识进行更深的挖掘和讨论。而在我看来,这也仅是一种借口。考试的压力和要求并不是中国特色,在我上文所讲的德国中学也是如此。老师正是在考纲的要求下,让学生对《埃米丽亚·家洛特》进行阅读。问题不在于考试的压力和教学进度的要求,重要的在于意识和方法。首先,面对同一目标,不同的人可以选择不同的途径。老师在达到完成教学大纲这一目的的同时,可以按照自己的方式进行教学,体现出自己的特色和文化结构。其次,教育者应当明确自己在教学中所扮演的角色,被教育者更应该清楚自己思维、自主学习的重要性。无论老师还是学生,在真理面前都是探索者。只有两者都意识到各自的角色,才有可能达到理想的效果。在德国,我感受到的是学生们知道自己才是学习的主体,老师是灯塔,是引导者;每个人都必须用自己的头脑对老师抛出的问题做出判断;发表自己的观点是享受权利的一种,是体现自我的最好途径。

一次在德国的历史课上,老师突然想到了茶这个词,他对全班说:“我不知道茶这个词是从哪里传来的,似乎在西欧的国家发音都是TEA,而在东欧有不同的发音。”于是,他向身边的土耳其同学请教茶在土耳其语中的发音。这时,我小声告诉旁边的德国同学,说茶这个词是从中文传过来的。旁边的德国同学便大声说道:“老师,茶是中文。”老师显出了兴奋的神态,他马上对着我说:“请您告诉我们茶真正的来历。”

于是,在老师的邀请下,我讲了我对于茶的了解。最后老师说:“非常感谢您让我们了解真正的茶,谢谢。”这让我深刻的感受到在真理面前,没有权威,每个人都是知识和真理的追随者。德国的老师不因为自己不了解茶的历史和由来而尴尬,相反,他虚心地向学生求教。而德国的同学也不因老师不能解释某些知识而责备老师。

他们让我对老师这个词有了新的认识。如果这样的事情发生在我中国的班级中,我敢肯定,我的同学一定会立刻否定老师的知识体系和教学水平了。大家注重的是在解决问题过程中老师的单方面的作用。这大大影响了我们对真理的追求和对自身的肯定,也扭曲了教学的意义。如果对老师抱以宽容的态度,我们就不会被动接受知识了,对于真理也会更加坦然地面对。其实韩愈早就说过--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亦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在文化多元化的背景之下,我们应提倡教育的多元化。多元的教育需要海纳百川,更需要对自己透彻的剖析和对外界深刻的理解。升学压力、社会状况、文化背景之异不足以作为我们拒绝接受外来先进教育理念的借口。我不希望看到一代代的人丧失自主追求真理的能力,不希望看到未来的希望是单一的。我们要培养的应是自己思考、自主学习,敢于置疑权威,勇于探索真理的人。这才是教育的真谛。我以为。

选自:http://zwb.hebeidaily.com.cn/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07-7-11 19:01:00

问题在于,中国传统几千年以来,哪个时代不是在师者在课堂上滔滔不绝,传道授业,要改变几千年以来的传统教育方式,相信绝对不是我们这一辈人所为.当然,也许悲观了点.但大家可以尝试着用事实证明.

现在的教育成果,在党和国家政府的领导下,已经取得了巨大的成就,足以够教育部大谈特谈几天几夜,其实应该获得联合国的表彰,因为中国不仅创造了一个"吃饭"的奇迹,同时也创造了一个"育人"的奇迹.比如说,通过"牧羊"方式,采用批量生产的技巧,把规模给搞上去了,培养了一大批,只知道为60分而奋斗,却不知大学为何而学的新新人.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