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经济学人 二区 教师之家与经管教育
3219 4
2007-07-16

湖北团校升格调查
——生存重压下市场突围的一个样本

(甘丽华 报道)今年6月,湖北省团校正式升格为湖北青年职业学院,并已于今年开始招收三年制普通高职学生。升格后的学校将以高等职业教育为主,同时继续承担青年干部培训和继续教育职能,力争建设为适度规模的具有“青”字号特色的高等职业教育学院和青年干部教育基地。

这是继不少省级团校加盟学历教育后,全国省级团校通过转型求发展的又一尝试。据统计,全国二十多所独立建制的省级团校中,70%以上已经举办学历教育。是什么原因促使各级团校纷纷介入学历教育呢?

记者采访中了解到,在上个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全国省级团校纷纷恢复重建后,经费十分宽裕,除人员工资外,各种培训经费、拨款很多,团校的师资、教学设备也不错。当时团干部培训的经费来源主要包括省财政、团中央干教经费,而现在前者逐年减少,基本没有,后者每年只有几万元。有些项目可以报批专项经费,但毕竟不是常规设置了。

因此,全国70余所较正规的省市团校除了中央团校、北京团校等少数外,大部分处在“生存无忧、发展艰难”的境地。所谓“生存无忧”是说,省级团校大多属于财政全额拨款单位,保证人员工资及部分办公经费没问题;至于“发展艰难”则是说受到政策、资金、人才、土地等方面的制约,团校在激烈的教育和培训市场竞争中举步维艰。至于团干部培训,很多团校只能保本甚至贴钱,学校没办法发展。各级团组织的经费本身很少,地市级团组织能用于团干部培训的就更少,更别说县、乡级的团组织了。

各级团校纷纷寻找“发展之道”。

有的团校在自有的基础上升格、转型,进入成教序列,一般叫做青年管理干部学院,进入高职的则大多叫青年职业学院,比如天津、陕西、江西。有的与其他高校联合办学,比如辽宁、内蒙古团校。也有极个别的团校是被别的学校“吃掉”了,比如江苏省团校就被并入江苏省委党校。

“省级团校纷纷转型、升格,本质问题还是生存”,湖北青年职业学院院长马大奎说。

目前,湖北省团校每年的团干部培训量很小,一年大概1000~2000人次。原来是采用集中培训团干部模式,一年的集训班能达到上百个,而现在集中培训的很少,一年只能举办3~5期。现在通常的做法是,地市团组织在当地组织参加培训人员,团校派出老师到当地进行培训,这兼顾了经费不足与当地团干部工作。

由于缺少政策保障和经费保障,团校的发展很困难。前者对团干部培训没有硬性规定,和团干部的考核、升迁也无必然联系。因为没有这个保障,团干部培训规划在各地落实起来很困难。

由于经费的问题,团干部培训也从原来的费用全包发展为自费,食宿、交通自理。

马大奎认为,要改变团校吃老本,设施更新、师资力量都停滞不前的状况,必须利用和改造闲置资源进入学历教育,从而从资金上保证团校的生存与发展,同时,通过学历教育提高师资水平、留住人才,最终才有可能更好地服务于团干部培训和青少年工作理论研究。

按照湖北团校的设想,团校进入学历教育,突出办学特色,通过学历教育锻炼高素质教师队伍和建设优质教学资源,反哺团干部培训,甚至慢慢可以实现对团干部进行免费培训。但其中关键还是高职教育能不能办好,能不能产生效益。对此,马大奎坦言:“压力很大,天天掉头发。”

一方面团校的职能不能丢,另一方面只做团干部培训生存不下去,湖北省团校提出“一体两翼”的发展思路:“一体”是指学历教育,一心一意办好学历教育为学校后续发展带来动力;“两翼”则包括职业资格证书培训的社会培训和团干部培训。刚刚申报的湖北省青少年创业教育培训中心,可以提供100多种相应资格的职业培训。“我现在80%以上的时间和精力放在学历教育,10%左右放在团校职能的实现上。”马大奎说。

湖北团校升格为湖北青年职业学院后,在3~5年的时间里,生存没有问题,但3~5年后还是要比拼实力和特色。

怎样稳定高等职业学历教育?湖北青年职业学院提出建设“大青字号”特色。

第一是通过建设与青年工作有关的专业来填补现有高等职业教育在这方面的空白,比如设置青少年工作与管理专业,套读本科,让这些人可以通过考公务员进入市、县、乡一级基层团组织工作。

第二是建设“大青字号”特色,也就是湖北青年职业学院出来的学生与其他高职院校学生相比要有综合素质方面的优势和特色,带有共青团的“烙印”。所有专业的毕业生都要对共青团工作、青少年工作方面的知识有一定的了解,以“大青字号”特色来建设校园文化。比如每个学生都能组织一次会议,能组织一台晚会,能掌握公文写作技能,具有相当程度的活动组织能力和对外沟通交流能力。相比之下,都是学计算机的,我们的学生出去除了本职工作外,还能在企业文化建设和管理上做出贡献,每个毕业生都相应颁发团校培训结业证。

相对于已举办多年的比较成熟的高职院校,要在专业特色和办学质量上与其竞争,还需要努力探索。在确保湖北青年职业学院的学生专业技能不比一般高职学校差的基础上,加上“大青字号”特色,以此满足社会需要,提高竞争力,从而慢慢形成青年职业学院的特色。学生专业技能要能达到大多数学校的平均水平,对这点马大奎有信心,“因为我们对学历教育并不陌生,已有10多年的学历教育经验”。

“团校的职能永远不能丢,因为这是我们安身立命之本,是我们存在的理由。通过办好高职学历教育,反哺团校,更好地履行团校职能,这既是团组织的要求,也是团校发展的主要目的。”马大奎再次强调。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07-7-16 10:28:00
这类东西它爱怎么扑腾就怎么扑腾!如果这真是所谓的教育,也不见得是坏事。但是目前它背后掌握分配并拥有破坏市场的力量,并不是单纯的教育,所以单纯的升格是一件坏事。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7-7-16 14:25:00

实属没有必要。

表面上看,似乎是“通过学历教育锻炼高素质教师队伍和建设优质教学资源,反哺团干部培训,甚至慢慢可以实现对团干部进行免费培训”。实质仍是一方面借助政府资源“升格”,保住自己的财政支持(培养“团干”的专科院校至少可以衣食无忧的吃财政饭),另一方面也可招生市场再分一块蛋糕。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7-7-17 00:45:00

说到底,还是一个钱的问题,学校要发展,老师要吃饭,而一个没有自身造血能力的团校,是难做到这两点的。如果团校只是做一些团的工作的话,由于现在的相当一大部分团员是在学校,而团校的培训就只能是针对那些做学生工作的老师和辅导员,这样的话,这些团校的作用也很有限,有些教育也很可能落后于这个时代,所以,把团校改成职业教育,不失为一个很好的办法,可以面向更多的那些需要职业教育的青年,他们比学校的辅导员更需要教育,更需要帮助。如果团校真的能改成职业教育,学政府给一部分钱,而这部分钱可以使上职业教育的学生少交一部分学费的话,那倒真的是一件利国利民的好事。面少收学费的结果,将会使团校的竞争力更强,而也更有利于职业教育学校之间的竞争。

现在的问题是,我担心的是,团校很可能因为有政府背景,在评估等方面受到照顾,而结果是使教学质量下降,而这样的话,最终的结果可是将那些学生给坑了。所以,还是要加强监管和评估,提高教学质量,而这些,说得容易,做得难,可如果不做到这些,而单纯的将职业教育当作团校增收,政府减负的一种方法,那这种改革就是误人子弟,还不如不改。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7-7-18 11:50:00
再说两句团校的事吧。昨天去市里,看到现在有些地方团校的楼已经租给一些职业教育学校了,也就是说,现在,团校缺钱,已经是一个不争的事实了(但我不知道这个缺钱是一个什么概念,毕竟,从广义上讲,任何人都不嫌钱多)。但我现在真的担心团校的政府背景,会使原本件好事变成误人子弟的事了,而这种事,在中国,是很可能发生的,而由于职业教育是挣钱的,所以,团校就会更往职业教育上倾斜,而单纯的为了钱的职业教育是培养什么人才的,而有了政府照顾的团校职业教育,就更不好说了,所以,关键还是在政府怎么做,能否真正的起到作用。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