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 年刺激政策掀起了建设活动浪潮
金融危机爆发之后的2009 年,中国ZF实施了有史以来力度处于最强之列的刺激计划,掀起了中国前所未见的一轮建设活动和房地产繁荣周期。此番繁荣期对全球经济产生了一波波浪潮似的波纹效应。但自2010 年以来,随着中国旨在调控建设繁荣周期的政策力度逐步加大,这些浪潮的势头已经减弱。具有针对性的政策的主要目的首先是放缓销售进度从而令库存上升、稳定价格并提高承受能力。近期政策重心转向了刺激销售以消化过剩库存、但要增加低端新开工项目、同时不增加高端新开工项目——所有这些举措的目的都是要避免严重损害整体经济。
“早周期”浪潮已经触顶回落
虽然这种有针对性的政策在避免出现西方国家那样的资产泡沫方面往往颇见成效,但却带来了一波又一波的浪潮,即资产价值和基本面随着其所处的浪潮而起伏。受初期刺激措施推动的第一波浪潮对钢铁、铁矿石、焦煤和水泥等“早周期”资产造成了显著影响。目前建设活动周期已进入末期,早周期浪潮已经触顶回落,新开工项目骤降并仍在减少、库存上升、房地产固定投资增速大幅放缓。
这不仅损害了早周期资产的需求,而且还导致GDP 增速小幅放缓。
2013 全年 “晚周期”资产或将受益于第二波浪潮
与此同时,项目在开工之后18-24 个月内完工所引发的第二波浪潮已开始初现苗头。第二波浪潮尚未达到波峰,这将对“晚周期”资产即铜和铝等完工阶段所需大宗商品的全球增长形成支撑。我们认为当前所处的晚周期阶段将持续至2013年年中至年末,推动晚周期大宗商品的消费保持强劲势头,但这一波浪潮预计到2014 年将会消退。同时,在2013 年年中至年末,我们预计新一轮建设周期将带来规模小得多的新一波浪潮,并推动新开工项目增速反弹、房地产投资增速触底以及库存下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