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学科的研究是微观的,需要用到各种显微镜,但是经济学则恰恰相反,它要求的是一种真正宏观的视角。
何谓宏观?真正的宏观包含两层含义。
1、时间上的宏观。
任何一件产品,我们不能满足于“这是制造它的工厂生产出来的”这种短视的视角。相反,我们要有能力看到产品背后的一个产业链,一个由多个企业组成的树状结构。因此,汽车不只是从丰田,福特的工厂里生产的,这只是这个树状结构的终点而已。
做到了这一点,我们就会懂得下面两个事实,
汽车(任意产品)不过是自然资源和一系列人工的产物罢了。
汽车(任意产品)的价格不过是由一系列劳动者的工资,产业链里很多企业的资本家的利润,很多地主的地租组成的。
总之,经济活动的本质就是一群人参与了产品的生产,把一些自然资源变成了产品,同时这些人瓜分了这些产品。
2、空间上的宏观。
在上一条的基础上,我们就可以把一个经济体的所有经济活动综合在一起来看。
即有很多群人,生产并瓜分了很多批产品,他们又拿着各自瓜分到的那份产品进行了各取所需的交换。
在有货币的条件下,情况就变成了:很多群人,生产了很多批产品,他们无需真正去瓜分产品,拿到产品后再交换,而是根据各自瓜分到的份额获取了对应的货币收入,然后通过购买行为完成了各取所需。先分配再交换的情况,变成了分配与交换合一,分配的本质,披上了交换的外衣,披上了赚钱(赚取货币收入)的外衣,在时间和空间上被切割得七零八落、难以识别。
只有真正宏观的视角,才能看到经济活动的本质,始终没有离开分配。
既然大家所干的全部事情,都是为了参与最后的分配,既然赚钱的实质就是获取分配权,那么问题就来了。
分配的原则应该是公开,公平,公正。大家在一个锅里吃饭,你不能偷偷地躲在那里狂吃,吃多少都不告诉别人;不但吃多少要公开,你凭什么吃这么多的依据,也要公开才行,也要得到大家的认可才行!因为你多吃一分,就代表其他人少吃一分,你吃饭这件事,已经不是你个人的事情了,而是关乎所有人的利益!
然而现实却不是如此,就连在一个企业里工作的人,彼此都不知道赚多少钱,大家都是神神秘秘的把这件事当作了隐私!谁知道在这隐私之下,隐藏了多少不公平?
那么不是一个企业里的人呢?问题更大!我辛辛苦苦挖煤,每天只赚100元,你把煤拿去发电,轻轻松松却每天赚1000元,这其中的差别,我先不说这是否合理,能不能把依据拿出来晒一晒??
总之,既然看到了分配的实质,那么就要公开,就要见光!看看谁能理直气壮地,有根有据地多挣钱,那才是大家敬佩的典范!
现在,最关键的地方来了,加入了货币之后,交换和分配更加灵活,但同时就产生了一个巨大的隐患:交换的脱节。
我们已经知道,货币相当于一张张的通用提货单,你参与了社会的产品生产,并有权利享有一定的份额,因此你才得到了这种通用提货单,你可以随意挑选等价值的产品来享用。
但是正是由于通用提货单的这种功能,使得人们把它当作了储备的手段,不断地积累起来,这样一来就出现大麻烦了,因为储存提货单是方便的,是对自己有利的(给了自己很大的灵活性),但是对应的产品却只能在那里等着你,手里拿着产品的人可就倒霉了!他要有库存费用,保管费用,还要承担各种可能的损失(过期,过时等等)。
要知道,现实社会里的提货单,是要求你在几天之内必须提货的,否则就要承担仓储费,时间长了你的提货单就要作废,没人给你保存对应的货物了!
然而,对于货币这种通用提货单,人们却不知道它也是必须有兑换期限的,不知道储存提货单是要给人造成损失的。相反地,人们把储存提货单当作了一件好事,当作了勤俭节约,殊不知社会生产已经被这种行为搞得无法进行下去了!
之所以人们储存提货单,一方面是给自己很大的灵活性,而看不到给产品生产者带来的痛苦和损失。更重要的就是另一个错误:人们赋予了提货单下崽的魔力!钱花了就没了,想要钱就得继续干活去赚,可是如果把钱攒起来,做一个叫做“投资”的神奇工作,就能给自己带来更多的钱!
于是,人们手里拿着提货单,不但不提货,而且还用提货单来雇佣劳动者生产更多的产品,而且,把生产出来的这些产品标价为更多的提货单。
“投资”这个过程不但使得提货单原来对应的产品继续积压,还造成了本次生产的产品也有一部分是没有对应提货单的!
现实之中,人们不断储蓄提货单,不断用提货单来投资,结果就只能是:产品不断积压,经济危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