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海水淡化大体走了60年的进程,这10年来发展速度最快,主要是因为膜技术的带动。目前海水淡化的成本已降至四、五元一吨。”目前,中国海水淡化的日产能已达66万吨左右,浙江、天津、河北、辽宁等地发展很快。中国膜工业协会秘书长尤金德透露,浙江已有万吨级的膜处理设施投入使用。产业研究表明舟山六横岛上的居民现在主要靠海水淡化生活,并准备向其他岛屿供应淡水。
在天津,每天有6000吨经过淡化的海水进入自来水管网。北京也在比较海水淡化方案与南水北调方案的优劣,未来很可能会从河北曹妃甸每天调取数十万吨淡化后的海水,掺入自来水管网中,供居民使用“海水淡化已形成洪流推动之势,海水淡化的春天已经到来。”预计到2015年,中国海水淡化能力将达到220万~260万吨/日,较目前增加三至四倍。海水淡化装置制造的产值将达到75亿~100亿元/年。随着海水淡化产业的快速发展,一些问题也随之凸显。首先是水价,目前城市自来水价格得到ZF补贴,而海水淡化是按照生产成本计算出的市场价,自来水和淡化水有较大的差价。
中国现有的城市管网由水泥和铸铁构成,淡化的海水普遍呈酸性,如果将地下供水管网全部换成PVC管,巨额管网费用由谁来承担?此外,海水淡化的利用率约为50%,每淡化一吨海水就将产出一吨浓缩盐水,盐水如果直接排入大海,将可能污染周边海域。与会专家呼吁ZF加大对海水淡化的产业补贴,让投资者增添信心。从事海水淡化事业的中国蓝星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运营负责人马克?伊文表示,浓缩盐水可以做成盐化工的原料,比如制造纯碱;或者走综合利用之路,前景都非常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