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界敌视的非理性对抗者
从上世纪70年代起,美国工会密度在公共企事业范畴持续增长,而在私有企事业范畴却持续下滑,迄今业内专家和学者都未对此作出解释。其实,就我在美国20多年的经验看,其中的原因很明显,而且很值得中国借鉴:公共企事业范畴的工会会员大多有较高的教育水准,对自己的保护比较理性,提出的要求一般比较合理;相比之下,私有企事业范畴的工会会员教育水平偏低,一味地强调保护自身的利益,有时甚至置企业的生死存亡于不顾,不懂得锅里有碗里才能有,使自己逐步走上了与企业完全对抗的非理性角色。
我上世纪90年代在加拿大工作时遇到的怪事,挺能说明问题:我的办公椅坏了,几天后接待室通知我,新购的办公椅已经送到。当时工程部已经下班,我急不可待地自己要到楼下取椅子并安装好,可是秘书告诉我,工程部的工人都是工会会员,任何属于他们范畴的工作,其他人不得插手(因为担心工作被抢最终被裁员)。我听了目瞪口呆,这难道是劳工权利保护的初衷吗?
http://news.sohu.com/20110111/n278794391.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