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休闲区 十二区 跨学科讨论区
2363 5
2012-11-18

加里·贝克尔

20世纪80年代前后,中国推出独生子女政策。按照这项政策,除了农村地区和少数民族家庭例外,城市家庭只能生育一个孩子。城市和农村都非常严格执行了这项政策,甚至怀胎6到7个月的妇女都要强制堕胎。我认为,不管这项政策在当时产生过多少好处,都不足以弥补维持这种严厉措施的巨大损害。

过高估计高生育率负面效应的观点,忽视了一个重要的事实:在一些人口密度比中国还大的亚洲国家和地区,比如韩国、日本和台湾,没有限制生育,但已经从高度贫穷进入了快速发展阶段。经济增长和妇女受教育程度的提高,自然使这些国家和地区人口出生率迅速下降。这些变化使父母多生育孩子支付的时间成本增加,所以父母愿意少生孩子,但让孩子得到更好的教育,这样子女才能在注重工作技能的现代社会中生活得更好。

因此,即使没有独生子女政策,推动经济发展和城市化的市场化改革等其他经济政策,也会使中国出生率大幅降低。我认为,独生子女政策并没有显著地推动增长,反而可能已经妨碍了经济增长,部分是因为用专制手段降低生育率给许多家庭带来了痛苦。

中国是唯一一个低总和生育率型的中等收入国家(低总和生育率型是指一个妇女一生平均生育1.4~1.6 个孩子),这个值远远低于总和生育率约为2.1的美国,处于世界最低水平。由于一些城市妇女根本不生育,因此中国城市的总和生育率平均低于1.0。尽管有像香港、澳门和新加坡这样的城市,总生育率也在1左右徘徊,但中国极有可能在所有大国中有着最低的城市生育率。

虽然我不能确定中国的独生子女政策在市场化改革后到底阻碍还是促进了经济发展,但是它所导致的过早的低出生率,的确产生了一些严重的后果。

独生子女政策产生的低生育率,使中国在经济发展早期出现年轻人偏少和老年人偏多的现象,这比西方和其他发展中国家要早。中国的年轻人口正在迅速下降。在中国传统观念中,子女应该赡养父母,但由于父母生命的延长和生育更少的子女,使这种观念实施起来非常困难。此外,老龄化的人口结构,也就是工作人口比老年人少,导致难以实现用传统手段支付养老金,即通过对工作人口收税给老年人养老。

幸运的是,中国ZF或将改变独生子女政策。即使中国彻底放弃独生子女政策,我也不期望中国总和生育率的增加会超过0.2或0.3。这是因为,许多家庭难以改变在独生子女时期建立起来的家庭结构观念。此外,随着中国逐步迈向预期的现代经济,大多数家庭将最多只想生育两个孩子,其中很多家庭只想生育一个,甚至不要孩子。

尽管如此,任何有助于消除独生子女政策带来影响,并使中国出生率上升到常规水平的调整都是可取的。此外,自由决定的生育率将纠正扭曲的性别比例,帮助中国恢复更平衡的年龄分布。更平衡的年龄分布,将促进更多的创新,并为老年人提供更好的条件。

(作者Gary S.Becker是著名的经济学家和社会学家,1992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作者授权发表,董金鹏/译。)


本话题近年来广受争议,贝克尔是本人非常敬仰的一位经济学家,我个人对他的这种观点也非常赞同。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12-11-18 22:51:40
这篇短文的背后是有大量文献支持的。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2-11-20 14:37:48
有些历史性的现象是没有数据支持的,中国是唯一一个10亿以上人口奔现代化的国家,没有任何经验借鉴。这个经济学家分析的有一定道理,但是日本,韩国,台湾的人口基本是5000万-1亿这个水平,没有可比性。用养老鼠的经验,养大象是不对的。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2-11-20 15:16:38
有点道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2-12-3 11:59:38
强烈支持!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2-12-9 00:35:03
熊彼特认为"现象的成因要素不能够是现象".根据这一准则,那么人口问题的成因要素就不能够是人口本身,那么用人口政策去解决人口问题就不是从根源上去解决问题.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