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三农问题——中国涉农政策亟待战略性转变 ——一个乡长视角下的三农观 (篇首语:笔者是一名长期工作于乡镇的基层干部。囿于知识结构,本文既没有高深理论,也缺乏严密数理论证,谨就工作中遇到的实际问题简单归纳一下,奉献给读者,希望能够给涉农政策研究人员提供点滴帮助。) 中共中央于2003年正式将“三农”问题写入工作报告,当时,农民所承担的各项税负沉重;农产品统购统销,价格剪刀差大;农村三提五统征收艰难,干群矛盾空前紧张。全面免除农业税以来,农民收入实实在在提高了,干群矛盾也得以有效缓和。 关于中国农村近年来取得的发展成绩有目共睹,本文不加赘述。这里,我重点论述一下涉农政策所产生的一些不如人意的后果。其中,一些政策随着时间的推移,从效用递减发展到效用逆反。而还有一些政策,理论上完美,但是严重脱离实际。这种在解决三农问题过程中产生的新问题,我把其命名为“后三农问题”。如果新一届中央政府不能够深入调研,果断调整有关政策,那么,在政策惯性的作用下,“后三农问题”不断累积和深化,最终可能会酿成严重的农村经济危机和社会危机。 一、目前乡镇工作存在的一些问题: (一)农业种植补贴发放。 1、享受补贴的往往不是实际耕作者,而是原承包户。补贴的结果是提高了地租,而不是增加了粮食产量; 2、许多过去已经进城经商、务工的农民,10年前为了规避农业税而主动把耕地退给集体,现在又回来索要耕地,由此引发的上访问题层出不穷; 3、在农民春耕前两个月就下达了补贴亩数,不可能和实际耕作项目、面积相吻合,造成乡村两级工作难,农户对政府抱怨大。 (二)农村新型合作医疗保险征收。实行“全覆盖”,要求100%参合。结果是,受基层医疗机构的工作疏漏(县乡两级医务人员都应该明白我在指什么)和服务质量的影响,许多农民坚决不参合,乡村干部不得不采取扣除种植补贴等违规措施去完成任务。另外,在人口普查中,因为某些原因而人为地增加了统计人口,造成下达参合任务量大于农村实际人口的现象。逼得乡村两级弄虚作假,东挪西借,让基层不堪重负。 (三)农村养老保险征收。同样追求“全覆盖”。存在问题类似于合作医疗保险工作,只是征收难度和涉及金额更大一些而已。参合参保两项工作,客观上膨胀了乡村两级债务 (四)农村最低生活保障(俗称“低保”)审核中存在的问题: 1、认定难。基层干部都知道,对农户家庭收入进行核定根本不具有可操作性,涉及到利益问题,许多农户都隐瞒实际收入,所以,对低保对象界定很难做到公正客观。 2、难过人情关。由于收入认定困难导致低保审核中主观性大,为有关人员徇私舞弊提供了空间。在我刚上任的时候,来找我办低保的农民往往要在申请表中夹几百元现金,在我一次次拒绝并严厉批评后,接下来送钱的没有了,但是各种人情电话应接不暇。 (五)扶贫开发“两项制度”有效衔接工作。和低保审核一样,首先也是认定难,中西部地区农村产业结构普遍单一,大多数农户都是农忙种田农闲打工,在200农户中,你凭什么甄别出这100户贫困那100户富裕?如果不是依靠弄虚作假,仅这项惠民政策,足可以使农村大乱!很显然,“两项制度”有效衔接严重脱离实际,基本缺乏可操作性。但是政策实施4年之久,为什么中央一直得不到真实的信息回馈?这个问题也许比政策质量问题更值得我们反思! (六)惩治非法采砂。在我们全县境内甚至附件周边区县,没有一个合法采砂场,而几条高速公路,大量村村通工程,楼房、公园都在紧锣密鼓建设中。打击非法采砂的结果是:提高了采砂成本,最后提高了工程用沙价格,同时也给有关执法部门提供了权力寻租的温床。 18亿亩耕地红线究竟是怎么算出来的,为什么不是17亿亩呢?到现在,我们都难以看到严格的让人信服的论证过程。如果去实地看看偏僻农村大面积荒芜的土地,您也许会觉得,一个弥天谎言造就了无数房奴的血泪。道曰:“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是目前土地价格飙升的元凶,也是许多腐败问题的根源。我认为,如果把土地保护制度适度放开,耕地绝不会大面积减少,但是房价绝对会大幅度降低。不要被“刚性需求,不可再生”的炒作所蒙蔽,中国的房价成因,有宏观经济因素,但是根源还是政府严格管制下形成的人为稀缺。 (七)信访维稳工作。大家百度一下《半月谈》文章《乡镇干部自曝信访内幕:曾花数万截访一人》,里面报道都是实情。在目前的信访体制下,全国各地情况大同小异,乡镇干部有苦难言。 (八)计划生育工作。看似忙忙碌碌,省级检查市级验收,实际工作仅仅剩下搜集信息、挂牌子、喊口号了。目前农村,受养育成本的限制和生育观念的转变,即使放开生育,也没有多少人愿意超生了,人口负增长已经来临。对于个别超生户,乡村两级也缺乏有效约束措施,10年前对于超生户可以抽地罚款,现在都用不上了。计划生育国策到了该终结的时候了。 (九)村级文体活动中心“全覆盖”。有些村常住人口仅有一、二十人,且全部是60岁以上的老人,修建篮球场、乒乓球台,还配备投影仪,卡拉OK设备,让谁去活动?城里的专家怎么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来臆造别人的需求呢? …… 我们做了大量不该做的工作,同时又有许多该做的工作没有做。比如农村金融改革迟迟得不到推进,农村发展亟待解决的金融服务,近年来却在不断恶化:农业银行不再服务农业,农村信用合作社尽可能压缩面向农村的贷款,邮政储蓄银行源源不断由农村向城市输血。 二、“后三农问题”带来的诸多不良后果。 以上许多政策,本质上还是用计划经济的思维来解决市场问题,由此产生了以下必然后果: (一)公平损失。 1、免除农业税,不得征收历史欠账。结果是,交的交了,拖欠的也就不要了, 让老实人吃亏,使农民对政府产生了信任危机,也助长了老实人做不得的不良社会风气。 2、种植补贴,补贴了土地承包方,不一定是实际耕种者。许多土地原承包者早已进城经商甚至当了煤老板,却依然坐享种植补贴。另外,农户的土地承包数各地非常不均衡,有的农户拥有几百亩耕地,有的仅有几分。 3、严格的非农用地审批制度,严重制约了广大中西部地区的工业化进程。为什么让我们做农业大省,而给沿海地区优先用地权呢?没有非农用地就没有工业化,就不可能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 (二)效率损失。 1、行政效率低下。大量行政资源投入到出力不讨好的工作,基层政府效率低下,干部士气不振。 2、涉农资金利用率低下。支农资金撒胡椒面现象严重。许多资金不能够投入到农民真正需要的领域。 (三)腐败问题(略) (四)干群矛盾激化(略) 有学者会提出质疑 ,认为“后三农问题”大多是各级政府执行政策不力而产生的消极后果,而不应该是政策本身存在质量问题。那么,您有没有思考过,一个没有充分考虑到执行环境的政策 ,会成为良好政策吗?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宋小波 发表于 2012-11-21 15:39 三农问题一直是中国一大痛楚
jeepgao 发表于 2012-11-21 16:18 此文讲出了许多不为局外人所知的政策弊端,能感觉到确实要深入农村,才能谈三农问题
hzbjp@sohu.com 发表于 2012-11-21 16:21 这文章不错。赞一个。。。。。。。。。。。。
xhymnx 发表于 2012-11-21 18:51 楼主一楼最后一句,绝对的画龙点睛。 面对现实的很多的问题,绝大多数人都是认为不是政策不好,而是下面人 ...
janetzhuo 发表于 2012-11-21 22:54 楼主写的很多是非亲身经历很难体会的东西,赞一个。。。
420948492 发表于 2012-11-22 09:08 我在农村生活过,对文中的很多观点都有切身体会,希望新一代领导层能对这个问题进行深入反思,调研
rendongdong 发表于 2012-11-20 18:12 三、政策建议: (一)做好“三减”。 1、减事。
wnh728 发表于 2012-11-22 09:21 一个没有充分考虑到执行环境的政策 ,会成为良好政策?说得很实在!
侃大山 发表于 2012-11-22 09:27 也在基层,在西北,对反映的一些问题很有同感。。。。。。。。。。。。。。。。。。
千叶井 发表于 2012-11-22 10:43 三农问题难且复杂,楼主写得如此实在,真实难得。必须顶一个! 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