粮价、肉价上涨的背后是什么呢?是化肥、饲料等工业品的上涨,是农民种粮养猪赔本太多了,不愿意种粮养猪了。现在涨起来,农民收入有多少提高呢?很多农民减少了种粮面积或者改种了,很多农民压根就没养猪,价格提对他们的收入增加并没有什么太大好处。等到明年农民都种粮、养猪了,很多人又该赔了。
在很多农村地区,养猪的利润就是猪粪。因为没有农家肥,光化肥庄稼长不好,所以哪怕没有利润,农民家还得养几头猪。
其实,猪肉、粮食在城市的价格和农村出售的价格相差很大。农民的市场介入能力很弱,基本上是被动的价格接受者。我所在的大城市当以前猪肉正常价格在7元左右时,距离城市80公里的邻县平均市场肉价4.5元左右。但是,农民不能拿猪肉到大城市来卖啊。他们职能给小猪贩子,小猪贩子给大猪贩子,大猪贩子就可以装车到大城市来卖。然后,由于实行了放心肉工程,生猪都交给了国有定点屠宰企业-肉联厂。如果说生猪进肉联厂前还差不多有点市场机制的话,那么到了肉联厂市场机制就没有了。肉联厂很大程度上垄断了猪肉供给。这就是为什么肉联厂在放心肉工程前差不多要倒闭,而放心肉工程后,肉联厂肥得流油。
现在表面上看起来肉粮价格上涨了,但是这上涨的利润能流到农民口袋中的很少。就是因为农民处于市场等级的最低层,他们经常是价格的被动接受者。他们唯一能作的反抗就是不种、不养了。于是价格下跌,农民只能不养猪。接着上涨,农民开始大量养猪,等到猪大了,供给充足,又该赔了。
农民介入市场能力太差的原因一方面是农民没有行程规模生产,而且目前的农村制度也很难让农民行程规模生产,原因是农民没有可能获得大量土地和资金,而且农民也没有组织成集团的条件。另一方面是市场制度奖励强者,欺压弱者。农民进城卖东西,一不小心被什么人抓了罚款。这其中不一定是农民犯了什么法,有时单单因为农民好欺负。就是城市里的农产品市场,正真在里面折腾的是商人,而这些商人基本是固定的。如果农民来,市场的门槛很多,麻烦很大。
要提高农民收入,首先要提高农民的市场介入能力。而要提高农民的市场介入能力,就要提高全社会尤其是市场和公权方面对农民权益的保护,同时给农民提供更多的公益服务。让农民正真成为一个市场的人,而不是市场的奴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