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剩余价值来源是劳动生产的秘密,那么利润增长似乎则是商品生产的秘密。
人们普遍认为,利润来自交换领域,即销售收入大于生产成本,否则生产就无法进行,导致企业破产。可是,从供需关系看,情况似乎比较微妙。
假设全社会只有甲乙两个企业,生产能够满足除对方产品外的任何需要的产品。甲乙两企业分别投入100单位成本,都想实现大于成本,以110单位销售的收入,从而得到10单位的利润。可是,全社会加起来只有200单位的经济总量,这多出来的20单位利润从哪里来呢?
第一种情况,受经济总量的制约,必须是两企业中有一个亏损,一个盈利,维持经济总量的平衡。那么宏观看,这种社会发展就是以至少一半企业破产为代价的经济发展,显现出零和关系。
第二种情况,计量单位出现数值与实物分离后,即货币出现,利润以数值计量后,甲乙两企业就不一定出现第一种情况,而是两企业皆为盈利,实现双赢。即100单位的计量数值不变,而企业生产的实物总量却增加至100单位以上。甲乙两企业仍然保持与数字对应的200单位的原实物量交换,多出的实物量则留在了企业自身。
从第二种情况看,以数字计量的经济总量不变,但代表利润的实物量却增加了。实际中虽然数字和实物都会增长,但按相同比例减除,保持以数字计量的经济总量不变,那么利润的增加实际是靠企业留存的方式增长的。否则,甲乙两企业都没有拿出超过200单位的实物去交换,20单位的利润也就无法分别分配给对方,也就没有发生产生利润的交换,利润只能靠留存方式增长。
以上观点仅供参考。